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方案

時間:2022-11-07 02:48:00

導語: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方案

為做好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全面實現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綱要。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全面實現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為目標,以改善城市能源結構為基礎,以推廣利用清潔能源為重點,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強力推廣建筑節能,控制和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促進社會經濟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商貿城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到20**年,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級或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70%以上;

到20**年,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級或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80%以上;

城市能源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潔凈煤炭全面替代原煤。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適應環境空氣質量達標需要調整城市布局。

1.按照“建設服從規劃,規劃服從環保”的原則,圍繞實現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合調整理城市布局,通過拉大城市骨架,拓寬城市空間,推動中心城區功能再分配,實現減少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降低中心城區交通負荷,緩解中心城區環境壓力,提高環境空氣質量。

2.遵循“生態立區、環保先行”原則,做好郊區發展建設規劃,加快郊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轉移,實現城市均衡發展。

3.繼續落實“中心城區體現繁榮、外圍郊區體現實力”的方針,通過實行“退二轉三”等措施,加快推進工業項目尤其是重工業項目向城郊及周邊的轉移,限制新的污染項目進入中心城區,逐步淘汰高投入、高成本、高耗能產業。

(二)強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

1.全面貫徹《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國家強制性建筑節能標準。

2.進一步完善建筑節能管理機制和建筑節能法律法規,制定出臺推行建筑節能工作的扶持政策。

3.加強城市能源問題和建筑節能的科學研究,大力發展建筑節能企業,提高建筑節能水平。

4.逐步加大舊有建筑物的節能改造,到20**年,新建建筑物全部符合建筑節能規范要求,現有建筑物節能改造面積達2000萬平方米以上,綜合節能率達50%以上。

(三)全面開發推廣利用清潔能源。

1.推進“天然氣進城,液化氣下鄉”的進程,在實現城市居民普及用氣的基礎上,加快向第三產業、第二產業領域推廣發展,特別是向工業和供熱領域傾斜,做好液化石油氣向城市周邊擴散和其他場所使用的調整轉換工作,天山區作為清潔能源示范區,全面普及清潔能源,到20**年,供氣能力達到6億立方米/年以上。

2.制定實施利于清潔電力能源推廣利用的政策,擴大柴窩堡風力發電開發規模,到20**年,風能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到20萬千瓦;研究開發生物質能源、地溫等可再生能源;開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試點與推廣工作,實施太陽能大面積集熱工程,到20**年,集熱面積擴大到30萬平方米。

3.大力支持清潔煤炭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推廣使用工作,嚴格控制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內燃用原煤,到20**年,集中供熱潔凈煤使用比率達到30%,到20**年,達到100%。其它暫不具備使用清潔能源的燃煤設施(包括尚未并網的鍋爐),在運營期間必須使用潔凈煤。到20**年,形成潔凈煤、環保型煤各100萬噸的生產能力;到20**年,形成潔凈煤、環保型煤各150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形成50萬噸水煤漿的生產能力。

(四)提高城市供熱質量。

1.加快城市供熱體制改革,調整集中供熱發展方向,優先鼓勵支持高效節能、使用清潔能源的供熱方式,大力發展熱電聯產,繼續擴大葦湖梁熱電廠熱網供熱面積,加快實施紅雁池第二熱電廠熱網供熱工程,到20**年,全市熱電聯產供熱面積達到1650-1800萬平方米;到20**年,全市清潔能源供熱和集中供熱率提高到95%以上。

2.加大燃煤采暖鍋爐的拆并和改造力度,拆并和改造市區內分散的近1000臺燃煤采暖鍋爐和城鄉結合部約5000多臺立式燃煤小鍋爐。凡在全市統一規劃確定的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熱力覆蓋范圍內的分散采暖鍋爐必須在20**年年底前全部拆并或改用清潔能源。不在熱力覆蓋范圍內的分散燃煤鍋爐必須在20**年年底前全部改用清潔能源。城鄉結合部立式燃煤小鍋爐要限期治理,分批實施并網或改造。

3.軍區、兵團系統根據全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總體規劃和部署,統一部署,制定出本系統的鍋爐拆并或改造計劃,從20**年開始與全市鍋爐拆并工作同步實施。

(五)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

1.充分依靠科學技術,全面推動清潔生產,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20**年年底之前,關停紅雁池發電廠的四臺2.5萬千瓦小機組;關閉新疆特種水泥廠、**縣二水泥廠、兵團四建水泥廠;關停**縣一水泥廠、礦務局水泥廠熟料生產車間;天山水泥股份公司、卡子灣水泥廠、新疆西域水泥廠實現粉塵削減20%的目標。

2.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農田保護區、生態示范區內的制磚企業全部關停搬遷,全面停止耗能高、污染重的粘土實心磚生產,改產節能降耗的粘土多孔磚。促進加氣混凝制品升級換代,實現預制件制品整體開發與生產,不斷擴大電廠粉煤灰的綜合利用水平。

3.全面實施污染總量控制與污染物治理全面達標排放措施。到20**年,紅雁池第二熱電廠、葦湖梁熱電廠、紅雁池發電廠完成煙氣脫硫改造工程;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電解鋁車間技術改造和碳素車間的污染控制,實現含氟廢氣、瀝青煙氣等污染物的徹底根治;其他工業企業的燃煤設施,必須限期改用清潔能源或實施符合環保技術規范的改造,確保各類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和實施以低負荷排污為特點的總量控制措施。關停轉遷“十五小”污染企業、“新五小”企業。

(六)深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

1.健全和完善機動車尾氣管理機構,建立符合國家規范的機動車尾氣檢測系統,嚴格執行新的機動車排放標準(歐洲Ⅱ號標準),全面強化機動車管理工作。

2.繼續推進清潔汽車行動,加快機動車加氣站點和燃氣車輛改造,大幅提高我市燃氣車輛使用率;到20**年,化油器類機動車燃氣化改造率達到50%;到20**年,達到80%以上,同期配套建成20座加氣站。

(七)加強城市生態建設。

1.加強燕爾窩風景區的管理保護與恢復工作,不斷延伸妖魔山、水磨溝等生態示范區的綠化開發建設范圍,抓緊紅光山、蜘蛛山、花兒溝等區域的生態綠化建設。

2.強化對城市周邊挖沙采石破壞地表植被非法行為的監管力度,做好城市周邊地形、地貌的保護與恢復工作,抓緊市區和城郊生態林網防護體系建設。

3.加快和平渠水環城改造,加速柴窩堡湖引水補湖工程的進展和達坂城濕地保護區的建立。

4.加強城市周邊風景名勝區的環境監管工作,強化南山風景旅游區的植被、景觀、地貌等的保護恢復工作。

5.結合“三北四期”防護林建設,實施郊區禁止放牧、草地修養生息措施,到20**年,新增造林面積5150公頃,種草12**0公頃、封山育林育草2000公頃。繼續完善鄉鎮道路、農田防護林建設,形成帶狀、網格狀防護林體系。

6.繼續完善以大面積荒山綠化為屏障,以道路綠化為骨架,以公園游園美化為基礎,以庭院綠化為點綴的城市園林綠化生態體系的建設。到20**年,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其中城市中心地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18%。

(八)強化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強道路的保潔工作,有效控制道路揚塵污染。逐步加大吸塵清掃車的配備,改變傳統人工清掃方式,城市主要道路實行機械化灑水清掃。到20**年,全市道路每日清掃率達到100%,其中市區主要路段機械化吸塵清掃率達到80%。同時實現外地進城車輛清潔化,市區營運車輛保潔化。

2.積極開展“綠色工地”工程,建筑工地全面推廣普及預拌商品混凝土,限制或禁止現場攪拌,建筑施工、拆遷、筑路工地要采取灑水、圍擋等防塵措施。貨運車輛運輸易造成揚塵污染的散裝貨物,應實行封閉式運輸,避免拋撒。

3.加強道路兩側裸露地面的綠化、硬化、固化工作,減少自然揚塵,到20**年基本實現市區裸露地面全部硬化、固化或綠化處理。

4.堅持城市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到20**年,城市垃圾袋裝化率達到70%以上,其中中心城區垃圾袋裝化率達到90%以上;市區垃圾轉運站增加到20座;配備足夠的垃圾密閉運輸車,垃圾收集容器化率達100%,垃圾運輸密閉程度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20**年的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政府統一領導,各單位分工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督,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環境治理工作機制和管理體系。

2.各級政府和承擔任務的有關單位、部門要成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工作組織領導機構,全面負責本地區、本部門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

3.各相關單位、部門要按照《綱要》中確定的任務,制定具體工作實施計劃和措施,確保各項治理任務的落實。

(二)行政管理措施。

1.全面實施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對資源開發和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督管理,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防止新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2.盡快淘汰落后的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企業、產品和生產方法,積極推廣節能、降污、高效、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從源頭上控制工業污染,確保我市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下降。

3.加大污染源的督促檢查力度,確保達標排放,對不能達標排放的,實行限期治理、處罰、停產或關閉。尤其是強化冬季大氣污染物專項檢查,對分散鍋爐、城鄉結合部立式小鍋爐、耗能大戶、集中供熱實施重點監控,堅決遏止冬季大氣污染。建立健全較為廣泛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對各類污染源實施在線監測,不斷提高環境監督管理的實效性。

4.建立大氣污染嚴重期間應急預案制度。在大氣污染嚴重污染期間,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啟動應急預案。

(三)法律保障措施。

1.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頒布實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2.建立起配套的政策、法規、制度,健全和完善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潔凈煤強制推廣的法律措施,修訂出臺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排污征收標準等。

3.進一步加強環境監察隊伍標準化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素質,規范執法行為,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執法成效。

(四)經濟保障措施。

1.堅持將大氣污染治理基本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各區財政也要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并且隨著經濟增長不斷增加投入。

2.放開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加大引資力度,降低準入門檻,鼓勵社會、民間資金參與環保工程建設。逐步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的投、融資及運營管理體制,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3.逐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各項處理收費制度,確保城市環保基礎設施能在保本微利的情況下長期穩定達標運行。

(五)科技保障措施。

1.加大引進推廣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工作的力度,加強環??萍嫉难邪l工作,依靠科技手段,加大環保設施改造力度,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2.繼續擴大對外技術交流,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環??萍剂α俊?/p>

3.廣泛開展環保科技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尤其要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充分發揮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作用,開展聲勢浩大、靈活多樣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環保知識水平和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