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稅收倫理方案
時間:2022-06-12 08:39:00
導語:地稅局稅收倫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加劇了民族間、宗教間、文化間、信仰間的價值沖突。為避免、減少這類沖突,促進人類社會的和平共處,在19*年世界宗教大會上,學者們提出構建價值共識的主張。金規則的實質,就是尋求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間的人際共識和價值共識。金規則的提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金規則為人類社會價值共識存在提供了倫理依據。金規則有一個基本假定,即所有人或大多數人具有價值共識,使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種族和平相處有了人際共識的價值基礎。特別是在價值沖突激烈的今天,提倡道德金規則,為化解人際間的矛盾和沖突提供了倫理學上的依據。金規則成為世界和平共處的底線倫理。第二,金規則為解決價值沖突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道德思維方式。在西方,金規則也被認為是“行為的第一原則”。作為一種方法論,其實質是角色互換,是換位思考,是存在者在行為之前,先考量其他存在者同樣的行為會如何可能對我。因為有金規則提供倫理支撐的換位思考,人際沖突和對抗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第三,金規則為一個國家制定各類制度提供了價值基礎。金規則不是一個針對具體行為的道德規范,而是一個隨時會派生具體道德行為或具體道德規范的方法。所以,金規則被認為是一條倫理學上的元理論,是倫理體系的基石。
(一)為什么誠信納稅是稅收倫理金規則
誠信納稅成為稅收倫理的金規則,可以從稅收國家理論中得到證明?;舨妓乖凇独S坦》中闡明,在沒有國家的情況下,會發生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斗,即人類將生活在“霍布斯叢林”。為了防止一切人反對一切人,走出“霍布斯叢林”,生活在一定范圍的人類通過社會契約組成國家,國家于是誕生。“從本質上說,國家就是一大群相互訂閱信約、每人都對它的行為授權,以便它能按其認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與共同防衛的方式運用全體的力量和手段的一個人格”。在國家誕生后,國家的維持需要成本,也就產生了稅收。稅收是國家存在的派生物,也是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的對價。如果一個社會沒有稅收或稅收等價物,國家就不會存在,人類又會回到“霍布斯叢林”。所以,誠信納稅是每一個自然人或法人(法人為擬制自然人)應盡的道德義務,這就是稅收倫理達成的價值共識。當然,國家是一種擬制人格,國家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在人的權力沒有得到約束時,人會侵犯委托人的權利。為了控制人不講誠信,委托人發明了一種制約機制,即稅收法定主義。稅收法定主義是誠信納稅的派生物。
誠信納稅成為稅收倫理的金規則,還可以從法律理論中得到證明。誠信納稅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因為誠實信用原則在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地位的不可替代性,這一倫理道德原則被法律化,上升為一項法律原則,不但為法律提供道德合理性的倫理支撐,還成為立法、執法、守法的指導原則。
從稅收倫理看,誠信納稅是在稅收領域里有效遵守社會契約的基礎性要件,破壞誠信納稅這一稅收倫理,也就等于放棄信守社會契約這一道德承諾,其最大危害是破壞人類通過無數次試錯、通過血的代價建立起來的秩序,面臨回到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霍布斯叢林”,所以說,誠信納稅是稅收倫理的金規則,統攝著整個稅收領域。
(二)誠信納稅作為稅收倫理金規則的現代意義
1.豐富了稅收領域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從社會或社區中流行的信任中產生的能力。研究發現,一個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經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作用的產物。一個社會的社會資本越豐富,說明一個社會的信任度就越高,社會合作的秩序拓展就越寬,社會矛盾就越少。當誠信納稅從稅收倫理的道德訴求轉化為一種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資本時,稅收事業的全面發展又獲得了一種新的動力。誠實信用,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的資源。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資本支持,作為國家全面發展的稅收事業,同樣需要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資本支持。
2.為解決稅收領域的價值沖突提供了道德共識。在市場經濟社會,市場主體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不同的主體,會以不同的價值標準評價、看待備類市場行為,做出各類決策。不同的市場行為也會因此導致沖突甚至對抗。在沖突對抗中,市場經濟也隱含著第一行為原則,即“以你自己愿意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人”。在繳納稅收時,必須遵守第一行為原則或金規則,在各種價值標準中達成價值共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經濟活動。否則,就違背了金規則,除了受到道德的否定性評價外,還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否定性評價。
3.可以降低稅收治理成本。稅收治理需要成本。一般情況下,稅收治理成本與誠信納稅具有負相關性。誠信納稅水平越高,稅收治理成本越低;反之,誠信納稅水平越低,稅收治理成本越高。以廣東地稅為例,廣東地稅現管理近200萬納稅登記戶,而稅收管理的資源相對非常有限,如果沒有大多數納稅人的誠信納稅,稅務稽查成本將可能無窮大。正是通過大力宣傳和一系列制度建設,誠信納稅成為大多數納稅人的道德自覺和法律自覺,稅收治理成本才逐年下降。
構建呵護金規則的長效機制
誠信納稅是一種稅收倫理,它主要是以自律為基礎。道德自律存在不穩定性的特點。當社會信用文化欠缺、信用基礎薄弱時,如果只從道德訴求上強調誠信納稅的重要性,而不輔之以其他制度誘導金規則的建立,不但不會出現社會普遍性的誠信納稅現象,而且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問題,即因一些市場主體沒有誠信納稅,帶動其他市場主體也不誠信納稅,社會誠信納稅水平會越來越低,誠信納稅作為稅收倫理的金規則,就不會在社會資本培育、降低稅收治理成本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下面幾個措施,通過制度激勵,增強道德自律的穩定性,構建呵護稅收倫理金規則的長效機制。
一是確定稅收法定主義為憲法原則。稅收法定主義是納稅人與政府(人)之間契約的最直接表達。稅收法定主義派生于誠信納稅原則,但稅收法定主義制約、影響誠信納稅倫理的拓展。在現代稅收國家,稅收法定主義通常是憲法條款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約束政府權力擴張的作用。我國在憲法中也應補充這一條款,以國家的誠信來引導納稅人的誠信,減少納稅人在納稅行為上的機會主義。
二是積極利用經濟、法律杠桿建立誠信納稅機制。與誠信納稅相對的是不誠信納稅。不誠信納稅行為是個體行為發生了外部性問題。當個體行為的外部性出現時,就對激勵產生了需要。激勵的目的就是把個體行為的外部性內部化,通過規則的強制,迫使產生外部性的個體將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轉化為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使得行為主體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完全責任,從而通過個體的最優選擇實現社會最優。倫理學中的結構倫理也認為,道德準則要想得到貫徹,就必須轉換成經濟語言。運用經濟杠桿、通過價格調節,道德的要求便以經濟的形態固定下來。歷史經驗也表明,社會中大量基本的倫理道德問題最終只有通過經濟制度與法規的變革才能得到根本解決。根據激勵理論,我們應當加大不誠信納稅的成本,使不誠信納稅的收益小于誠信納稅的收益。最主要的是加大對不誠信納稅的懲處力度,通過特殊預防達到一般的目的;建立社會綜合治稅網絡,減少納稅人不誠信納稅的機會。
三是加大誠信納稅宣傳力度。應通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宣傳,達成價值共識,并使這種價值共識成為信用文化的一部分,保留在民族集體意識中。通過對誠信納稅人的典型宣傳,在社會中樹立“誠信納稅光榮、不誠信納稅可恥”的新風尚,增加誠信納稅人的社會資本,提高誠信納稅人的經濟競爭能力,從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的行為。在小學教材中增加有關誠信納稅的內容,在個體心理未完全成熟時灌輸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稅收倫理,培育講誠信的納稅新人。
- 上一篇:社區先進黨支部事跡材料
- 下一篇:獨家原創:企業成本控制及管理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