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企業成本控制及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2 08:40:00
導語:獨家原創:企業成本控制及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了利益博弈時代。在這個新階段,對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被認為是企業持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實施成本控制策略是企業必然的選擇。與傳統行業相比,服務型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成本管理相對簡單些。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特別是人力成本方面,由于管理者與員工長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觀念”,沒有全面理解“以人為本”的實質,從而進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現失控狀態,最終導致企業利潤與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業管理者最“頭疼的頑疾”。其實,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關鍵是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如何控制好企業人工成本呢?我們首先要從企業成本控制入手,把人工成本控制放入企業成本的“大局”之中來分析,如果只以“人工成本”論成本,必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以節約為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業只是土財主式的企業,他們除了盤剝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沒有什么過人之處。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現代企業應有的成本控制戰略以及方法。”
目前,由去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后,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中國的中小企業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么,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游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我們咨詢服務型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還要應對來自企業內部生存成本的的壓力,對于經濟下滑對我們中小企業帶來的沖擊,而其中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因此,人們在關注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關注著必須關注企業的成本控制,企業首先是生存,而后是成長和發展,下面從##個方面解讀分析,當前我們企業面臨的成本管理的壓力,以及如何擺脫面臨的困窘狀況?
一、**企業成本的特點
我們企業是一家咨詢服務型的企業,企業成本結構簡單,當前面臨的現狀是是管理松弛,人員素質不高,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因此沒有生產成本,也沒有購貨成本,因此所發生的成本大部分都集中于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會議費這些科目,其他30多個費用科目發生的成本都很少。
二、**企業成本控制現狀
1.成本管理觀念落后。就目前的情況和傳統成本管理來看,我們企業的成本管理觀念還不夠成熟。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的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的效益。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企業更多的應依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對降低成本。就是在制定合理費用支出費用標準的基礎上(即制定會議、辦公、差旅費和車輛使用補貼辦法等精細化管理辦法和手段),降低或減少不合理費用的支出,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2.成本管理范圍過窄。受傳統成本管理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上也存在著范圍過窄的弊端。在管理領域,往往只限于對較小成本進行控制,沒有擴展到技術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往往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視事前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同其它傳統業一樣,對于我們服務型企業的成本管理應該從成本動因去考慮,進行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和管理。我們對較小項目支出的控制,沒有羅列項目費用的核算辦法,在大的人工成本、會議費用、辦公費用方面控制不合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沒有制定詳細的核算標準,存在人為管理不當的原因。
3.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監督機制。成本核算是行業監管的根本,也是我們服務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保證。在我們企業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監督機制,或者是存在多頭管理,通常這種狀況就是無監管狀態。過去長期的形成習慣和體制,使得成本核算的基礎相當薄弱,缺乏詳細精確的成本核算體系。
4.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滿足現實需求?;诋斍耙恍┬∑髽I來說,成本的核算方法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每家企業所采取的具體測算方法不盡相同。我國現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仍然以平均成本原則為基礎,與我國已經形成的市場經濟競爭格局不相適應,無法有效地滿足企業日益發展壯大的需要,致使企業不能深層次地挖掘引起成本變動的原因和降低成本的潛力。
三、**企業成本控制策略
1.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理念。要求企業轉變成本觀念,強化全員的成本意識,樹立正確的成本理念。對各項成本費用的消耗應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控制,從一味降價的盲目競爭轉向有目標的占領市場、提高效益。同時,應注重人力資源價值創造,不能僅僅通過減少人員數量來降低人力成本,應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減少諸如工作不負責、管理混亂、浪費現象嚴重、紀律松弛等問題的發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2.建立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前所述,我國**企業目前的成本核算仍然以平均成本原則為基礎,這與目前**市場的競爭態勢和未來**市場的全面開放趨勢不相適應。盡管長期增量成本法被認為是在競爭的**市場中較好的成本核算方法,但這個模型要在我國具體實現還有很多限制。
3.運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的構成不同于工業企業和流通企業,沒有直接材料的消耗成本,特別是在**專業產品成本中,固定資產折舊占有較大比重加上**業務聯結成本的突出特點,都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難度。所以,對**成本進行控制,一定要考慮其特點。按照控制的環節,成本控制的過程主要可以分為成本的前饋控制、成本的現場控制和成本的反饋控制。
4、人工成本的控制要通過人工成本指標的分析,建立企業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體系,即從人工成本的增長狀態進行彈性控制,從人工成本的水平狀態進行比率控制;同時加強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對策,尋求企業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徑,以保證企業利潤和職工收入實現“雙贏”。企業人工成本管理的對策主要有:1、提高對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的認識。2、精減人員、合理定崗定編,控制勞動力的投入。3、加強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4、加強人工成本的彈性控制5、消除人員重疊。
5、精細化管理。很多優秀的管理者都說過,沒有數字進行衡量,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臺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各工種員工工資、電費、辦公用品費、銷售費用、油費、樣品費等幾十項費用。我們可以將費用分為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星期、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后發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特別標識。在每周一的例會和每個月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財務部還需要編寫一本工作流程與成本控制手冊。該手冊從進貨、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但是,絕對不會機械地安排資金,有效地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成本控制獎勵也可以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6、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在制訂成本控制計劃時,還要樹立“成本管理提前”的概念。在企業成本結構中,流程的前端與后端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所以成本管理不應停留在過程的耗費控制方面,更應著眼于費用支出的事前和事后控制,以及跨組織的成本管理等方面,深入到企業的供應、營銷及售后服務部門,超越企業邊界,相互協調地進行成本改進。從產品的選擇設計開發開始,就要盡力設計滿足目標成本要求、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源頭上控制成本的發生。
- 上一篇:地稅局稅收倫理方案
- 下一篇:先進幫扶活動個人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