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規劃方案

時間:2022-11-18 04:44:00

導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規劃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規劃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及發展工作,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整、服務規范、居民就醫方便快捷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切實解決好城市社區居民“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公共衛生服務問題。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號)、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46號)、《六*水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20*-2010)的通知》精神,結合*縣實際,現制定本規劃。

一、*縣基本概況

*縣位于貴州西部、六*水市西南部,地處滇、黔、桂三省結合部,國土面積4056平方公里,總人口1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6萬人,非農業人口22萬人。全縣轄37個鄉鎮,450個行政村,52個社區居委會。全縣非農業人口相對集中在城關鎮和紅果鎮,約占全縣非農業人口的60%。全縣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45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3個、??漆t院1個、防保機構3個、采供血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36個、村衛生室450個;共有衛生技術專業人員1*0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136人、???76人、中專655人,獲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169人、初級職稱883人。鄉村醫生1*8人,其中村級集體衛生員297人。

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狀

(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有資源

為構建我縣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根據省市有關要求,我縣社區衛生服務于20*年開始試點,至2005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啟動?!笆濉逼陂g全縣基本完成試點工作,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個。其中在城關鎮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人,業務用房800余平方米,床位26張;在紅果鎮設置迎旭、平川、白巖等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共有床位38張。

(二)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社區衛生服務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人員對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認識不足;二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不健全,覆蓋面窄;三是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多為社會力量舉辦),投入不足,設備不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技術人員數量不夠,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難以承擔公共衛生職責,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健康需求;四是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共衛生經費補助和雙向轉診機制,醫療服務首診等運行機制尚未建立。

三、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解決當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等突出問題,從社區居民的實際要求出發,構建以社區為基礎平臺,以縣級醫院為醫療指導中心,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節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新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原則;

2、堅持以人為本,工作重心在社區、服務居民的原則;

3、堅持統籌配置、綜合利用、資源共享,在城市衛生資源分配和調整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投入優先、建設優先的原則;

4、堅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費用的公益性、基礎性和覆蓋廣、便民利民,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區居民健康需求相適應的原則。

四、機構設置規劃及工作目標

(一)設置規劃任務

*縣城關鎮社區常住總人口29844人,總面積21.45平方公里,轄社區居委會9個,現有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設置標準),9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紅果鎮社區常住人口36*1人,總面積270.5平方公里,轄居委會9個。擬對紅果鎮衛生院進行功能調整,進行資源重組,建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設施、人員、設備及服務功能達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置要求,同時完成9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已批設9個,完成建設7個)的建設任務。

(二)工作目標

1、落實政府公共財政定額補助標準。

2、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至少達80%。

3、90%的城市居民從住所步行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在10—15分鐘內。

4、平均5000名城市居民中至少有1名全科醫師。

5、50%的社區護士經過系統培訓持證上崗。

6、城市居民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50%。

7、城市居民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達85%。

8、城市居民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達95%。

9、城市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達98%。

10、城市居民口腔保健率達100%。

11、計劃免疫“四苗”覆蓋率達96.5%。

12、慢性病管治規范化管理率達85%。

13、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率達94%。

14、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達97.5%。

15、老年保健管理率達85%。

16、社區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

17、建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資格準入制度。

18、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資格準入制度。

五、服務內容和基本功能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堅持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醫療和康復等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并圍繞基本功能開展以下為促進健康所需要的各項服務。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作出社會判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和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負責轄區內計劃免疫管理(預防接種,計免監測報告,資料管理)、染病預防、疫情監測與控制管理工作。

(四)用適宜的中西醫藥技術,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診療服務。

(五)提供急救,會診和轉診服務。

(六)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及家庭健康保健服務及臨終關懷服務。

(七)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咨詢及康復指導服務。

(八)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

(九)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十)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大力普及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識。

(十一)提供個人與家庭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負責轄區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反饋、上報等工作。

(十三)根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的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六、組織管理與設置審批

(一)組織與管理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在縣政府領導下開展工作,依靠政府做好統一規劃與協調工作。建立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縣民政、衛生、財政、發改、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建設、物價、食品藥品監管、計生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縣城市社區衛生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衛生行政部門是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主管部門,負責計劃、組織、管理、監督、審批、指導和評價工作。計生、疾病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愛國衛生等部門實行業務指導。

(二)設置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主體,原則上按照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和審批,設置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和國家衛生部、發改委、財政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衛醫發〔20*〕240號)。具體如下:

1、床位

站:至少設日間觀察床1張,不設病床。

中心:至少設日間觀察床5張,病床不得超過50張。

2、科室設置

站:要有全科診室、治療室、處置室、預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中心:至少設有臨床科室(包括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康復治療室、搶救室、預檢分診室)、預防保健科室(包括預防接種室、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與計劃生育指導室、健康教育室)和B超室等醫技科室。

3、人員

站:至少配備兩名全科醫師(1名中級以上醫師、1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每名醫師配備1名護士、1名防保醫師或護士。

中心:至少有6名全科醫師、9名護士和1名藥學技術人員,1名副高級以上任職資格執業醫師、1名中級以上醫師、1名公衛執業醫師、1名中級以上護士,每5張病床增配1名醫師和1名護士。

4、房屋建筑面積

站:不少于150平方米。

中心:不少于1000平方米,每增設一床位再增加30平方米。

5、設備

站:要有診斷床、心電圖機、血糖儀、供氧、火罐、電腦等基本設備。

中心:除了基本設備,還應有B超、生化分析儀等設備及婦科常規檢查等預防保健設備。

(三)審批

申辦單位(或個人)申請設置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醫療機構申請轉制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縣衛生局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貴州省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辦法》要求的申報程序和設置標準進行評審,驗收合格的頒發執業許可證書并報市衛生局備案。

七、實施步驟

由于我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起步晚,經驗不足,需逐步實施,實行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發展戰略。

紅果鎮、城關鎮采取先點后面、循序漸進的措施,總結經驗,穩步推進。具體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試點階段(20*年11月—20*年6月)。主要工作是學習有關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精神,考察學習外地經驗,進行調查研究,選擇試點,組織培訓。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試點,按標準和要求有選擇地對醫療機構改造和重新組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改造和重組使其達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和要求,開展符合功能要求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采取公開招投標選擇具有能夠提供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本條件,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舉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方式進行試點,探索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二)發展階段(20*年6月—2010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范圍擴展到各社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初具規模,政府和有關部門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相關措施,不斷規范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行為,初步建立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到2010年完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任務,建成比較完整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信息網絡體系。

各有關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有關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政策,總結經驗,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培訓人員,規范行為,完善網絡,加強制度建設,開展首診和雙向轉診試點,建立信息網絡體系和服務體系,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向縱深發展。

八、政策措施

(一)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幫助其配套基本設備和服務用房等設施。要營造有利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良好環境,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支持。

(二)縣衛生部門要根據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衛婦社發〔20*〕239號)、《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衛醫發〔20*〕240號)、《關于印發公立醫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衛醫發〔20*〕244號)、《關于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意見》(國中醫藥發〔20*〕36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加強行業監督,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制定推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進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有關政策措施,服務社區居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開展社區衛生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

(三)縣財政部門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證衛生經費支出,根據財力狀況和實際需要,在中央和省市的補助之外,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進行適當補助,建立穩定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對社會、集體、個人等社會力量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給予適當扶持。社區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

(四)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參照本地綜合性醫院的工資水平合理核定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資總額,指導搞活內部分配,吸引優秀衛生技術人員進社區工作。對藥品“收支兩條線”政策中用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資金,部分用于政府舉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的補助,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延伸服務收入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主分配。要按照《貴州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黔勞社廳發〔2000〕7號)的規定,結合*縣實際,有步驟地將符合條件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服務范圍;經審查合格,并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簽訂了協議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公開向社會公布,對符合《貴州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及醫療保險基金應支付的診療項目,醫療保險基金應給予支付,逐步建立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度。

(六)在城市新建居民小區時,要按照規劃要求在公共服務設施中預留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用房,優惠提供給非營利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鎮政府及社區居委會,盡可能無償或低價租借房屋支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政府根據實際提供一定的購(建)房屋建設資金或租金扶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七)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動資產,無償提供給非營利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期間,按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對營利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0〕42號)的規定給予優惠。

(八)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向非營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捐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扣除。

(九)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舉辦社區衛生服務的有關優惠政策,物價、衛生部門應做好價格管理工作。

(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應有法定執業資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招聘符合條件的技術人員,并全面實行聘用制,原有人員中達不到崗位要求的應予以轉崗。

(十一)加強預防保健的建設,合理配置醫療、預防、保健及護理人員,全方位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鼓勵縣級醫療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向社會流動,至2010年基本建成較為完整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十二)破除部門壟斷和所有制限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多方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既包括提供綜合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主體,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面積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

(十三)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實現每萬名城市人口擁有2-3名全科醫師的目標,以適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需求。

(十四)引入競爭機制,根據公開、擇優的原則,采取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具備提供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本條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舉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精簡有效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多方舉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十五)根據群眾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應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和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