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29 10:14:00

導語:鎮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轉變職能、規范管理、推動發展、提升形象,進一步整合鎮域資源,加強鎮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完善機關管理和工作制度,優化發展環境和服務體系,營造特色鮮明的鎮域文化,不斷增強以鎮黨委為龍頭的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保障,在實現我縣“五年躋身全省第一方陣”新征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左右的規范化建設工作,全鎮干部精神狀態更加振奮,機關管理規范有序,工作運行科學高效,鎮村面貌煥然一新,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鎮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要遵循全縣相對統一的要求,又要緊密聯系實際,體現特色,彰顯個性,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做到前瞻性、適應性、包容性、和諧性的有機統一。

2、量力而行原則。遵循客觀規律,尊重群眾意愿,充分考慮各地發展基礎、現實條件、民風民俗和經濟承受能力,量力而行,節儉辦事,既要千方百計提高建設水平,又要切實防止大拆大建、大除大破,保留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脈絡。

3、統籌推進原則。要圍繞總體目標進行統籌安排,做到高起點規劃、分階段實施、整體化推進。要把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縣級衛生鄉鎮創建等各項資源統籌整合,形成建設合力。

4、務求實效原則。不將規范化建設單一化、表面化,切實防止搞形式主義、短期行為和不切實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全鎮各項工作高效協調運轉。

四、主要內容

(一)明晰發展思路和舉措

理清工作思路,切實找準本鎮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

1、做強鎮域經濟。按照我縣產業發展的形勢要求,突出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準本鎮經濟發展路子,強化措施推進全鎮經濟發展。一是圍繞我鎮優質果稻、葡萄、良種豬和優質水產等特色產業,抓龍頭、強基地,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濟,促進我鎮農業經濟的發展。二是圍繞我縣鹽化、玻璃燈飾、機械機電、生豬加工、林產加工“八城”建設的要求,突出本地工業經濟的優勢,重點加大鹽化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推進工業強鎮步伐。

2、加強社會事業。大力發展科教文化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網點布局,調整學校配套建設,組織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扎實做好衛生工作,整合醫療衛生資源,搞好鎮衛生院改造和村衛生所建設,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解決農民就醫難問題。認真抓好“民生工程”,著重關注弱勢困難群體,落實好農村低保政策,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制度。

3、維護農村穩定。廣泛開展平安鄉鎮創建活動,強化領導責任、組織管理、群防群治、獎懲激勵等措施。加強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渡口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管理。完善安全穩定預警信息系統和社會矛盾排查機制,加大信訪工作和糾紛調處力度。

4、推進新農村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有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生產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因地制宜,慎重規劃,科學規劃,高標準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二)深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1、抓好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堅持和完善“黨委認真抓黨建、書記帶頭抓黨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鎮村黨組織書記要身體力行,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堅持不懈抓好黨的建設。全面推行黨建工作目標承諾、考核考評、民間測評等制度,推行基層黨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制度。

2、加強鎮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圍繞“優化結構、提高素質、增強整體功能”目標,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委議事規則、黨政聯席會議、“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等制度。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干部學習培訓機制。完善干部蹲點、掛村工作制度,深入開展行風測評和民主評議活動。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以井岡山精神和*精神教育干部,強化干部日常管理,不斷推動干部轉變作風。

3、創新農村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在符合條件的村落社區、村民理事會、專業合作社和各類協會中,及時成立黨組織;在符合設立黨總支條件的行政村,及時成立黨總支。組織開展好城鄉基層黨組織“四包四聯四共建”(即黨群部門包弱村、政法部門包亂村、經濟部門包窮村、技術部門包專業村;陣地聯建、活動聯辦、困難聯克、義工聯手;村組共建、村協共建、村企共建、村居共建)活動,探索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和村組共建、村企共建、村協共建、村居共建等有效模式,進一步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基礎。

4、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積極做好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工作,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流動黨支部建設,建立健全流入地黨組織和流出地黨組織定期聯系、溝通和協調工作,以開展黨員義工活動為載體把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創先爭優以及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系戶等活動統領起來。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加大黨員創業幫扶和困難黨員扶助力度,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聯系。

(三)實行制度化管理

1、完善鎮機關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崗位目標責任、機關運行管理、干部監督激勵、聯系服務群眾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形成配套、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并將管理制度匯編成冊,對照執行。要結合實際,及時制訂和完善相關制度,修正不適應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條款,體現當地特色和時代特色,使制度簡潔、實用,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制度落實到位。

2、完善規范化布置。要按照全縣制度上墻統一規劃的要求,重點抓好機關大廳、黨政會議室、接待室和便民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布置。機關大廳主要張貼鎮工作人員情況表、工作去向牌、行政區劃等。會議室主要張掛黨旗、黨徽、黨政班子成員分工、黨委會議事規則、黨政班子聯席會制度、基層黨建目標責任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等。接待室布置重點介紹本地概況、特色產業、風土人情、人文歷史、重點工作計劃安排以及歷年獲得的榮譽獎牌等,展示近年來特色工作及成效。便民服務中心要有牌子,張貼工作人員去向牌、工作職責和主要業務的辦理程序、收費項目、標準及依據、服務承諾等,辦公桌上設置崗位職務牌,接受群眾監督,方便群眾辦事。

(四)推行黨務、政務和村務公開

1、豐富公開形式。出臺和完善《鎮黨(政)務公開實施辦法》,編制黨(政)務村務公開目錄,定期將群眾關心的政策、決策、辦事結果等,通過網站、黨(政)務公開欄、手機短信、編發簡報墻報、會議、通報等各種形式公開,開通民聲通道,開展問計于民活動,聘請黨(政)務公開監督員,推行重大黨(政)務聽證制、質詢制、票決制、問責制和黨代表列席黨內會議制度,擴大黨員群眾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提高黨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規范公開內容。凡不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黨務、政務、村務,都應向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公開。黨務公開的主要內容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目標、決策內容和程序、干部選拔任用、發展黨員、黨費收繳、民主評議黨員、黨員履諾情況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等。鎮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為:鎮政府及其內部機構的工作規范、辦事程序、服務標準、職責權限、獎懲措施,以及項目資金、計劃生育、救濟款物、土地審批、政府擬辦實事等以及鎮機關站所、鎮直單位工作職責、業務辦理程序、收費標準及依據、服務承諾等。村務公開主要包括村級財務公開、村級事務公開和村級政務公開。村級財務公開包括財務疏支、集體資產和資源處置、收益分配等情況;集資款、土地補償費、救濟扶貧款和上級部門撥款等各項收入;生產性建設、公益性福利事業、村組干部工資及資金等支出;村集體債權債務等。村民事務公開包括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和補貼標準、村集體投資的項目和村辦企業的承包方案、村公益福利事業建設、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村土地承包經營方案及土地流轉情況、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工作安排和民主評議情況等。村級政務公開包括計劃生育、宅基地審批、土地征用補償、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招工征兵、優撫五保、農村低保、國家扶貧開發項目、社會各界支持新農村建設項目以及各級政府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等。

3、逐步推行重大黨(政)務民主票決制度。擴大黨內民主,促進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逐步推行重大黨務、政務由鎮黨委會或黨政班子聯席會民主票決決定,村重大黨務、村務由黨員或村民代表民主票決決定。

(五)建立和完善為民服務體系

1、健全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鎮便民服務中心及村組民事代辦點建設,確保群眾“瑣事不出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要將便民服務活動、“有事請找我,我為你服務”活動和“訪民情”、“大接訪”等活動結合起來,選定一批便民服務人員,開展群眾瑣事干部代辦活動,明確規定職責,實行限時辦結制,把方便讓給群眾。

2、拓展服務內容。鎮將涉及群眾利益的民政、土地、計生、農技服務、勞動保障等審批、服務、收費事項全部納入便民服務中心,按照項目性質和特點,整合工作職能,劃分工作窗口,為群眾提供服務。同時,要從單一的咨詢辦證服務轉向農業農村綜合服務,為群眾提供農業科技服務、農產品供銷信息服務和勞務信息服務,提供新技術推廣和指導服務等。要擴大內涵,拓展外延,統一受理來信來訪、矛盾糾紛;統一協調疑難復雜的矛盾糾紛,使便民服務中心成為農村各類矛盾糾紛、信訪、求助的受理中心、調處中心和維穩中心。

3、改進服務方式。建立鎮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承諾”制度,把群眾反映強烈、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主要內容。要認真開展“有事請找我,我為你服務”為民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鎮機關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在便民為民服務活動中的骨干作用。張掛“有事請找我,我為你服務”為民服務牌和印發便民服務卡,將鎮各涉農站所的服務職能、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及包片領導、駐村干部的電話號碼等內容印發給群眾,方便群眾辦事。實行首問責任制。大力推行“點題”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實現政府與群眾的直線交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六)美化鎮容村貌

以創建縣級衛生鄉鎮為目標,以抓好“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大鎮村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

1、建設整潔大方的鎮機關。進一步搞好機關樓院的硬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工作,做到窗明墻凈、衛生整潔,建設園林式辦公場所。同時,要加快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抓好村部的美化、綠化、凈化工作,展示良好的面貌。

2、打造整潔有序的圩鎮街道。按照城鎮化的目標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經營、高水平管理”的總體要求,統籌兼顧,因地制宜,以規劃為龍頭,加快圩鎮環境建設步伐,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提升圩鎮建設品位。注重搞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配套完善,不斷擴大圩鎮供水、供電、文化娛樂、環衛和通訊等設施的覆蓋面,逐步延伸到村。大力整治圩鎮及沿線村危舊房屋,打造公路沿線景觀帶,在圩鎮中心建設文化廣場。全鎮圩鎮街道主干道要做到四化:美化(街道兩旁人行道鋪設彩色地板磚)、綠化(有一定綠地,栽種行道樹)、亮化(安裝照明路燈)、硬化(主要街道鋪設水泥路面)。規范圩場經營管理,保障圩日交通暢通。要抓好鎮村垃圾處理工作,全鎮圩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要達到80%,垃圾處理工作要達到“六個一”,即制定一套實施方案,配置一輛清運車(三輪車),安置一批垃圾箱(池),建設一處垃圾填埋場,固定一批保潔人員,確保有一個整潔、優美的鄉村環境面貌,并逐步在各村實行垃圾清運和無害化處理。

3、樹立風景秀美的鄉村形象。結合新農村建設,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科學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指導性目錄,在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的同時,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大村莊綠化和環境整治力度,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精心打造一批秀美山村、文體古村和生態名村。注重村莊安全建設,防止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七)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1、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建立健全鎮、村(居)干部學習制度,采取集中學習、互動論壇、輪流講學等形式,大力組織和推動黨員干部學理論、學知識、學技能、學基層、學先進,并使之規范化、常態化,培養鎮、村(居)干部良好的學習習慣。精選一些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制作成思想道德、廉政文化等警示宣傳牌,濃厚機關文化氛圍。

2、豐富機關文化活動。逐步完善鎮籃球場、羽毛球場、閱覽中心、娛樂中心等文化設施,豐富鎮干部職工的業余生活。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機關文體活動和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增強鎮機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干部職工在鎮住得下來、安得下心、干得成事。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以及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以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農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立健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工作機制,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愿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宣傳表彰創建工作的先進典型,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

4、加強文化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年底鎮綜合文化大樓交付使用。深入開展農村“三項活動”,健全農村公共文化體系,抓好農民業余劇團、農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農村廣播站、農村祠堂文化、農村文化中心戶等建設工作,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采取多種形式培育農村文化藝術人才,充分挖掘農村民間傳統文化。建好文化宣傳陣地,依托鎮機關樓院、村級組織場所等設施,開辟工作宣傳櫥窗和宣傳專欄,分門別類地加大對本鎮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思路、舉措和成果的宣傳。按照縣統籌安排的要求,規范宣傳內容。有條件的可建立網絡平臺,或制作宣傳彩頁,推介工作亮點,充分展示本鎮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四、幾點要求

1、加強領導。成立大洋洲鎮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徐春生,第一副組長:楊柳青,副組長:徐建華、劉賤蓀、曾小文、黃軍輝、曾發梅、鄧飛花,成員:劉春平、張早來、曾誠、沈建軍、李牛根、蔣銳、楊波、黃貴高、宋演、毛瑛、胡建根。各地各單位要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2、強化措施。各地各單位要通過會議、標語、公告欄等各種形式,宣傳深化鄉鎮規范化建設的意義、原則和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要整合人、財、物等資源,多方籌資、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在深化質量、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我鎮規范化有新成效、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