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驗局全年工作思路
時間:2022-06-08 05:23:00
導語:市檢驗局全年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勢頭、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之年。年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十七屆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質檢總局“大質量、大質檢”的“兩大”思路,認真貫徹局“大質量”的主人翁意識、質量、凝合、服務三個基本要求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務求實效,堅持一個核心,即“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提升兩大能力,即企業質量競爭力,自身檢驗監管能力;落實三項任務,即有效監管、用心服務、夯實基礎,進一步提高檢驗監管的有效性和幫扶工作的實效性,進一步夯實事業發展的基礎,推動檢驗檢疫事業和地方外貿經濟的新發展。
一、有效監管,進一步提高檢驗監管針對性,堅守質量安全底線。
1.抓牢監管重點,進一步向“安、衛、環”傾斜。管好轄區出口食品、家電產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環境衛生的產品,抓好抽封樣、實驗室檢測等關鍵環節,確保把關的準確性、科學性,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到高風險的企業、產品和項目監管上,把質量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2.深化模式改革,推進監管方式由“檢”向“監”轉變。
一是鞏固出口工業產品分類管理工作。以企業分類為經線,以產品分級為緯線,在企業分類上向“抓二頭、促中間”目標轉變,發揮一類企業的標桿和示范作用;加大對新企業、新產品、型式試驗整改批、嚴密監管企業的監管;合理對中間企業進行抽樣,降低型式試驗不合格率,做到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在產品分級上,降低出口風險,開展特色專題核查,選取涉及安全、衛生、環保等重點敏感商品、通報、退貨及質量投訴多的代表性產品,進行專題核查、后續管理、廣泛宣傳,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二是進一步推進“三管理”模式。在出口工業品100%實施基礎上,探索對出口食品接觸塑料制品、木制品等其他產品的“三管理”;將重心從企業的準入管理轉到日常和后續監管,加強質保能力核查、產品核查和誠信稽查等;做好驗證監管和嚴密監管企業的持續動態調整,重點關注下廠問題發現率、嚴密自檢率、分類管理轉換三項指標,充分體現“誠信守法享便利,違法失信受懲戒”目標。
三是完善出口農產品可追溯監管系統,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風險管理。建立出口產品風險評定模型,根據原料來源狀況、檢測狀況、加工狀況評定產品風險高低,進而確定抽樣監控頻率、監控項目。根據實際需求推廣出口食品農產品基地“區域化管理”,爭取所有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納入系統;從易用性、適用性角度進一步完善系統,提高輸入界面友好性、數據查找便捷性。
四是加大對出境木包裝的檢疫和監管。做好疫情監測和入境木包裝檢疫,要求出境木包裝企業加強批次和臺帳管理;出境木包裝使用企業建立使用臺帳,并提供規范的出境木包裝使用聲明。做好轄區內實蠅監測、紅火蟻調查、松林害蟲調查以及外來雜草調查工作,保障轄區環境衛生安全。
3.強練內功,提高自身的業務管理能力。
通過實驗室學習、內部交流、案例研討、傳幫帶等內外結合的方式加強一線檢驗監管人員監管理念、監管知識的培訓,提高一線人員監管能力和執行力;加大內部協調能力,優化檢驗檢疫工作流程;完善退貨調查、稽查、巡查等工作制度,明確重點、規范程序;積極探索和完善對檢驗監管、單證、實驗室檢測、委托業務的工作質量稽查,提升業務工作質量。
4.落實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自我把關。
一是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促進企業自覺做到誠信自律、守法生產,在“三管理”模式、誠信體系、分類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彰顯“誠信便利、失信懲戒”原則,將誠信守法稽查常態化,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切實增強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
二是強化對報檢員日常管理,完善《調整審單重點的有關工作要求(試行)》后續管理規定,嚴格執行報檢員差錯扣分制度。
三是繼續做深企業人員培訓,根據企業人員能力、實際需求等組織管理、技術、政策等全面的培訓,提升企業自我把關水平。
四是樹立標竿企業。培育、評選一批守法誠信、管理先進、以質取勝的出口行業示范企業,開展典型宣傳,并給予優惠政策,通過教育和示范作用,帶動轄區企業關注質量和誠信的氛圍。
二.用心服務,進一步提升幫扶工作實效性,促進轉型升級。
1.進一步推進通檢便利化。
優化檢驗檢疫、檢務等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加強信息化、電子化建設,打造快速便捷的通檢平臺,繼續推廣第三批“無紙化”報檢試點企業,為企業出口提速減負和符合“快進快出”現代物流需求創造條件。
2.進一步拓展資源共享化。
一是信息資源共享。依托門戶網站,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建設,在、查詢功能基礎上,逐步實現企業網上辦事;完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收集、研究、預警機制,特別是加強綠色壁壘、節能降耗要求的政策信息的宣貫。
二是技術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術優勢,針對家電、電動工具、燈具等重點商品出口企業,定期組織企業技術、廠檢員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標準技術法規和檢驗監管政策的培訓宣傳;依托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優勢,在技術、人員、產品認證等方面推出各項新服務,拓展實驗室業務,打造轄區機電企業開放共享的技術平臺。
三是管理資源共享。結合“中小型家電企業核心管理架構的研究”課題,完善通用版的初級質保管理體系,為更多新企業、薄弱企業邁入“出口準入”門檻提高質量管理指導,為規模企業向現代化企業邁進提供幫助,促進企業質量提升和發展轉型。
3.打造優惠產地政策幫扶亮點。
一是檢驗監管人員擔任宣傳員,開展一對一重點的政策宣傳;二是將政策宣傳的面延伸到國外客商,制作英文版的產地證使用引導說明;三是與重點企業簽訂幫扶責任書,實行幫扶進度季度通報制度;四是爭取將產地證申領員的資格培訓在轄區舉辦,提高企業申領員隊伍素質;五是對符合條件的簽證企業納入“綠色通道”管理,實行優先審證,預約加班,降低抽查比例,免予現場周期考核等優惠措施;六是系統化開展產地證注冊調查、簽證調查、退證調查,通過與企業面對面的溝通,規范產地證簽證工作,并引導企業如何利用優惠產地證提升競爭力。
三.夯實基礎,進一步促進事業科學發展,提高履職水平。
1.大力提升綜合管理水平。科學編制局“十二五”發展規劃,為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藍圖。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門戶網站,增強社會服務功能,規范網站管理制度,確保信息維護和安全。繼續扎實開展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爭取在青年文明號、群眾滿意基層站所等活動中有新成績,提升行風政風和窗口形象。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內部辦公系統”功能,增強網上辦事功能,將更多的辦公流程、審核、審批環節引入系統,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加大財務經費保障力度和反腐倡廉建設,保障事業健康發展。
2.全力培育用心履職的干部隊伍。
按照建設大質檢文化的要求,大力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在思想上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干部職工的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能力上強化綜合素質,積極落實局“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培訓、交流、研討、崗位練兵和崗位技能競賽,形成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探索知識管理,搭建多層次的學習平臺,開展學習型黨支部、學習型工會、學習型團支部建設。在隊伍建設上形成整體合力,充分依靠黨工團活動平臺,辦好各類興趣小組和工會活動,增強個人價值觀念與集體榮譽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3.努力優化事業發展內外環境。
一是按照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的大質量工作機制要求,在聯席會議、局與市政府《合作備忘錄》框架下,加強聯系溝通與合作,爭取把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入轄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地方政府落實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責任;二是要加強與地方有關部門、協會的協調配合,繼續與外經貿局、農林局、電器協會、燈具協會、鄉鎮等開展政策宣貫培訓、農產品基地區域化管理方面的合作,開創“合心、合力、合作”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新局面;三是推進用心文化與大質檢體系的融合,把“用心”文化融入到具體的把關與服務之中,融入到干部職工的實際行動之中;四是按照局大宣傳的新要求,推進信息宣傳工作向縱深發展,提升自身形象和地位。
4.著力打響實驗室技術品牌。全力以赴推動實驗室擴項和塑料消費品實驗室建設;進一步拓展國際認證業務,積極迎接CB評審,并及早準備CB擴項,力爭覆蓋轄區內主要出口的家電和電動工具產品。加強科研和制標工作,將科研工作與檢驗監管、進口國標準檢測等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提高科研工作實用性,加大國外標準的收集翻譯研究,確保電動工具SN標準制訂和“進出口電動工具安全技術要求”三個科研項目的按時完成;努力開拓委托檢測市場,逐步推助實驗室走向市場參與競爭,推動科技興檢。
- 上一篇:縣目標管理工作會領導發言稿
- 下一篇:書記在駐村匯報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