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改制方案

時間:2022-06-16 11:18:00

導語:城市管理改制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管理改制方案

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隨著我區建成區面積逐步擴大,近年來。鄉村功能日趨完善,舊的管理體制已越來越不適應城市建設、發展和管理的需要。為進一步解放思想,實施趕超戰略,推進跨越式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我區進一步深化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十七大演講為指導。依照“整合資源、重心下移、明確責權、嚴格督查、堵疏結合、便民設點、全域覆蓋、突出重點”原則,打破現有的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解決目前鄉村管理重心偏高、權責不清、基層執法力量單薄等弊端,建立科學高效、保證有力的鄉村建設和管理運行機制。

二、重心下移、整合資源。

也是解決“重審批、重處罰、輕管理”重安排、重部署、輕落實”關鍵所在各職能委局要切實增強大局觀念和創新意識,重心下移、整合資源”當前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通過重心下移、資源整合,不時增強基層鄉村管理執法力量。

(一)重心下移”概念和范圍、人數

依照“關口前移、屬地管理”工作原則,概念:各鄉村管理和執法部門。將局部執法管理人員分別下派到各鎮辦,借助各鎮辦鄉村管理平臺,依法實施全部或部分權限,實現對城市的集中、高效、科學管理。對下派人員實行雙重管理、雙重考核,其人事和工資關系繼續保存在原單位,其執法主體仍為原單位。下派人員及其具體行政行為由所在鎮辦和派出單位共同管理,共同負責。

派出人員應為本單位的業務骨干,范圍和人數:涉及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區行政執法局、建設局、商務局、衛生局、市政管理局、愛衛辦等委局是此次重心下移的主要單位。各單位原則上依照總人數的30%左右派出人員。且必需保證本單位下移工作職責在每個鎮辦依法正常行使。區工商、公安、規劃等垂直單位參照執行。

(二)堅持屬地管理。

要強化屬地管理,各鎮辦作為基層一級政府和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切實承擔起轄區內鄉村管理和服務的全部職能。各街道辦事處要在現有創建辦(市政所)基礎之上,整合區下派人員、治安巡防隊員等人力資源,并根據實際需要,依照轄區人口2‰-3‰的比例招聘鄉村協管員,共同組建各街道辦事處鄉村管理服務中心。此外,發揮垂直單位基層站(所)作用,形成合力,實現綜合執法。各鎮要在不新增機構基礎上,整合以上資源并入原創建辦(市政所)

并對區級鄉村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鎮辦相關機構或鄉村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由相關鎮辦1名主要班子成員兼任,鎮辦相關機構或鄉村管理服務中心履行鎮辦鄉村管理工作的全部職責。副主任由區行政執法局下派中隊中隊長擔任。下派人員實行定期輪崗制度(期限為1年)原則上不參與和下派職能無關的工作內容。

(三)明確責任主體在鄉村管理方面的職責與管理權限

及時總結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區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附件1負責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的統一協調、指導、監督、考評、獎懲等方面工作。并逐步完善提高;區各職能委局負責做好對下派人員的管理,并協同區法制局共同做好對基層鄉村管理服務中心、鎮創建辦(市政所)依法行政的監督、指導;區財政局、區審計局負責做好對基層行政收費、罰沒收入的監督與管理。

要從實際出發,各鎮辦是本轄區范圍內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研究和制定相應的鄉村建設和管理辦法,順應改革發展需要,并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的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

以及道路兩側垃圾箱、果皮箱一是道路的清掃保潔、養護。

區管(區市政局、交通局管理)道路除外。裝置與維護。

區管(區市政局、林業局管理)區域除外。二是道路兩側綠化帶、林帶的養護、管理。

鄉村牛皮癬(小廣告、胡噴、涂鴉等)清除,三是占道經營、突出店外經營的取締。燈箱廣告、門頭匾額、軟體廣告的治理,限制養犬管理、油煙污染防治和環境噪聲查處。

四是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停放。

五是集貿市場、五小店、建筑工地、社區、城中村、公共單位的規范管理。

以及垃圾處置設施的建設與養護。六是垃圾的收集、清運。

七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八是私搭亂建、違章建筑的監管與拆除。

九是協助公安機關開展治安巡邏工作。

確保區級重大活動的實施。十是服從區鄉村管理服務中心統一調度。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依照“設施配套、以人為本、方便群眾、服務大眾”原則。做到有規劃、有步驟、有效果”

(一)對鄉村道路管理范圍的界定

每年年底前由區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下年度管理變化范圍。區機關周邊及轄區主要過境道路(開元路、江山路全段、天河路)納入區市政管理局統一管理。鄉村三環和四環之間的長興路、金杯路、英才街、文化路、迎賓路等20條道路由各鎮辦負責管理。根據鄉村發展。

(二)以建設垃圾中轉站為重點。

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置是臨時困擾鄉村環境衛生狀況的一大難題。區建設、愛衛、規劃部門要重點抓好規劃、設計工作,各鎮辦負責選址、建設好設施配套。

力爭在11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一是垃圾中轉站建設。各鎮辦年內要完成1座垃圾中轉站建設任務。

要依照市政要求配齊垃圾箱、果皮箱。區管市政道路由區市政管理局負責配備,二是垃圾收集容器配備。各鎮辦轄區內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集貿市場、五小店等部位。區鄉道路由區交通局負責配備,均可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實施,10月底前完成配備。

要依照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的規范,三是各鎮辦轄區內的所有村莊。建設配套垃圾收集處置設施,強化長效保潔機制,做到有制度、有人員、有投入、有垃圾處置場地”

必需通過其組織外運。嚴厲打擊私設垃圾場和城市、市場垃圾入村行為。四是各鎮辦轄區內產生的所有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待垃圾中轉站建成后。

(三)興建一批公共廁所。

結合商業繁榮水平和人口密集水平,各鎮辦要根據轄區實際情況。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大眾”原則,規劃、建設一批符合我區生態品位和當地實際的公共廁所。區建設、愛衛、規劃部門做好指導、規劃和設計工作,各鎮辦負責選址、建設,年底前建設不少于2座公共廁所。

走公廁建設與商業銷售點聯姻的模式,鼓勵各鎮辦結合實際。吸納民間資本,降低政府投資本錢。

(四)堵疏結合。

做好服務進社區工作,各鎮辦要以社區為單位科學規劃便民服務網點。將路邊擺賣的游商”引入經營,合法合理地安排小商小販出路,方便群眾,杜絕流動攤販亂擺亂放問題。區商務、建設、規劃部門協助做好規劃布局和業務指導。劉寨街道辦事處的社區,年底前要完成便民服務網點的選址和建設,其他鎮辦在有條件的社區選址、建設,力爭年底前有所突破。

四、明晰鄉村建設和管理投入。

(一)區級財政承當的支出

以后逐年增加區級管理的道路。一是主干道()清掃保潔與養護費用。

由區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工作質量和效果,二是各鎮辦負責管理道路涉及到清掃保潔、養護、綠化帶的管理等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獎補。

其中:垃圾中轉站、公廁建設費用實行獎補政策,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對于本文印發之日起3個月內全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獎補總費用的85%;對于4個月內全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獎補70%;超越4個月完成或未完成的區級財政不再給予獎補,并對單位主要領導通報批評。

由區、鎮辦、村三級承擔。區級財政依照鎮辦總人數3‰的比例,四是村級清掃保潔隊員工資支出。承擔補貼150元/人?月。

依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比例獎補。五是對鎮辦招聘的鄉村協管員。

(二)鎮辦承擔的財政支出

區級財政獎補之外的費用。一是各鎮辦負責管理道路的清掃保潔、養護、綠化帶管理等。

二是承擔區級財政獎補之外的垃圾中轉站、公廁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用。

由鎮辦財政部分或全部承擔,三是村級垃圾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集貿市場、五小店等場所的垃圾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由鎮辦自行解決。

四是街道鄉村管理服務中心、鎮創建辦(市政所)工作人員的辦公經費、福利待遇以及工作車輛配置費用等。

承當150元/人?月村級清掃保潔隊員的工資支出,五是依照鎮辦總人數3‰的比例。缺乏局部由鎮辦和村協商解決。

六是承擔除區級財政獎補資金以外的招聘鄉村協管員費用。

(三)垃圾收集、清運、處置費用支出

依照“村收集、鎮辦集中、區外運”原則處置生活垃圾。垃圾外運至垃圾處置場所需費用由區財政承擔,各鎮辦垃圾中轉站建成后。鎮辦收集垃圾和運送到垃圾中轉站的費用,由鎮辦財政承擔,村收集垃圾由村級保潔隊伍組織實施。

五、以數字化管理系統為平臺。

對于提高鄉村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鄉村品位、改善鄉村環境、創新鄉村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義。數字化鄉村管理是鄉村現代化、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更高目標。

(一)成立區鄉村管理服務中心

將區愛衛辦、行政執法局涉及鄉村管理的相關職能統一整合,結合數字化鄉村管理系統建設。成立區鄉村管理服務中心。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部門派駐人員入駐辦公,負責聯系、協調、解決本部門應負責的有關問題。

(二)加強統一管理。

城市管理的部件和事件進行調查、命名、梳理、定責,積極推進網格化鄉村管理系統。構筑“責權明確、分工合理、體系完備、制度嚴密、運轉高效”鄉村管理長效新機制,努力實現“以區為中心的統一管理、以鎮辦為重點的屬地管理、以社區(村)為基礎的自治管理”鄉村管理新格局。區鄉村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對全區鄉村管理工作進行有效指揮、協調和督查;負責對重大事項或緊急問題進行快速處置;負責對各街道鄉村管理中心、鎮創建辦(市政所)進行統一調度、業務培訓;負責鄉村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等。

落實區鄉村管理服務中心的管理指令,各街道鄉村管理中心、鎮創建辦(市政所)負責轄區內的鄉村管理工作及對社區(村)鄉村管理工作的監督、考核、接受群眾投訴和監督。區鄉村管理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和監督下,實行網格化鄉村管理模式。

六、建立健全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考核、獎懲激勵機制

(一)建立健全多層次參與的監督網絡

進行日常監督;二是區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監督;三是區委辦、政府辦、組織部、紀委等部門的效能監督;四是區四大班子領導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指導。一是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干部、群眾中選聘局部義務監督員。

(二)加強督促。

制訂詳細的可操作性強的考核評比方法(考核細則另發)對各鎮辦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進展情況加強檢查、評比,成立區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考核委員會(附件2根據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責及任務。并嚴格按照《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對創建文明鄉村等工作實施責任追究的通知》惠辦文〔〕10號)規定實施獎懲。同時,每季度可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報區鄉村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由區政府給予適當獎勵。區委組織部對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下派人員,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提拔使用;區考評辦要把鄉村建設和管理工作納入各鎮(辦)年度考核指標中來,將職責履行和工作效能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區人勞社保局要將下派人員的年度考核納入派出單位的總體考核范疇,統一考核規范,統一考核等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