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黨委年度黨務公開方案

時間:2022-01-05 10:19:00

導語:街道黨委年度黨務公開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黨委年度黨務公開方案

為認真落實上級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精神,切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推進集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全街道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發揚民主,廣泛參與。以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達權、監督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作用。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環境,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積極穩妥,注重實效。黨內事務除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等按照規定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外,都應向黨員公開。公開內容應真實、具體,公開形式應多樣、便捷,并保證黨務公開的時效性和經常性。

(三)統籌兼顧,改革創新。把黨務公開與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等有機結合,在公開載體上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在公開內容上做到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在工作部署上注意相互促進、協調運轉、整體推進;把黨務公開與黨務辦理、黨員服務有機結合,依托現有政務服務中心,建立黨務公開服務中心或窗口,為黨員、群眾提供便捷服務;把公開與規范有機結合,以公開促規范,促進黨務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積極適應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新要求,不斷完善黨務公開制度,豐富黨務公開內容,創新黨務公開形式,努力探索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四)區別情況,分類指導。針對不同類型黨的基層組織的特點,確定相應的公開內容和形式,提高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目標任務

到年底,機關、社區(村)、學校、處直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黨組織全面實行黨務公開。通過努力,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制度體系,使基層黨務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顯著增強,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權利得到較好保障,黨員、群眾對黨的基層組織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三、公開內容、程序、載體和形式

(一)黨務公開的內容

1、黨組織決議、決定及執行情況。執行中央方針政策,上級黨組織決議、決定和工作部署情況;本部門本單位重要決策及執行、任期工作目標、階段性工作部署、工作任務及落實等情況。

2、黨的思想建設情況。本級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學習計劃及落實、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及落實等情況。

3、黨的組織管理情況。本級黨組織的設置、主要職能、機構調整、換屆選舉,黨員發展、民主評議、創先爭優、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黨務工作經費管理和使用,黨員權利保障等情況。

4、領導班子建設情況。領導班子職責分工、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執行民主集中制,召開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評價等情況。

5、干部選任和管理情況。干部選拔任用、輪崗交流、考核獎懲、干部監督制度執行等情況。

6、聯系和服務黨員、群眾情況。聽取、反映和采納黨員、群眾意見和建議,幫助黨員、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接待來信來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辦理涉及黨員、群眾切身利益重要事項等情況。

7、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執行廉潔自律規定、落實黨內監督制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處理違紀黨員等情況。

8、其他應當公開的事項。

(二)黨務公開的程序

1、制定目錄。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由瀏陽市委制定,規范公開的內容、范圍、方式和時限等。

2、實施公開。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依照目錄進行。如有目錄外需要公開的事項,基層黨組織應制定工作方案,報經制定黨務公開目錄的黨組織審核同意后進行公開。

3、收集反饋。黨的基層組織應通過熱線電話、來信來訪、意見箱、接待日等形式,認真收集黨員、群眾對黨務公開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作出處理或整改,并將結果向黨員、群眾反饋。

4、歸檔管理。黨的基層組織對公開的黨務信息資料應及時登記歸檔,并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三)黨務公開的載體

黨的基層組織應根據黨務公開的內容和范圍,確定一種主要載體,通過黨內會議、文件、黨務公開欄等方式進行公開。要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公布黨內信息,暢通黨內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并開展黨內事務問詢和黨員定期評議等活動。社區(村)黨組織充分利用原村(居)務公開的載體和平臺進行公開;處直單位、學校黨組織利用原公開的載體和平臺進行公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通過黨內會議、文件、黨務公開欄等方式進行公開。

(四)黨務公開的形式

1、黨內公開與黨外公開。黨內事務除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等依照規定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外,均應向黨員公開;可以向黨外公開的事項,要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以適當方式向本單位干部群眾和社會公開。

2、長期公開與短期公開。對于辦事機構、政策規定、工作制定、工作程序等內容,為方便黨員、群眾隨時參照,可進行長期公開;對其他內容,可進行短期公開,并使公開的時限與公開的內容和范圍相適應。

3、定期公開與及時公開。對于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常規性工作,應定期公開;對臨時性、應急性工作,應及時公開;對動態性、階段性工作,還應根據進展情況,分階段進行及時公開。

4、主動公開與依申請公開。建立例行公開制度,對列入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的事項,應按規定及時主動公開;暫時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要報上一級黨組織備案;公開事項如需變更、撤銷或終止,應由制定黨務公開目錄的黨組織批準,并報長沙市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備案后及時公布并作出說明。建立依申請公開制度,黨員可按有關規定向黨的基層組織申請公開相關黨內事務。對申請的事項,可以公開的,黨的基層組織應向申請人公開或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暫時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應及時向申請人說明情況。申請事項及辦理情況應報上一級黨組織備案。

四、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年5月)

街道成立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結合實際制定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具體實施方案,召開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部署會,并組織進行業務培訓。各黨(總)支部要制定本單位的具體實施細則,并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向廣大黨員、群眾大力宣傳黨的基層組織實施黨務公開的目的、意義和方法、要求,形成推進黨務公開工作的濃厚氛圍。

(二)組織實施階段(年6月-10月)

各黨(總)支部按照實施方案,對照黨務公開目錄,依托各種載體,采取多種形式,全面實行黨務公開。其中辦事處機關、社區(村)黨的基層組織,原則上在6月底前全面實行黨務公開;處直單位黨的基層組織,原則上在8月上旬前全面實行黨務公開;學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單位黨的基層組織,原則上在10月上旬前全面實行黨務公開。辦事處將成立專門的監督指導組,對各單位的黨務公開工作進行指導和督促檢查。

(三)檢查深化階段(年11月-12月)

領導小組辦公室切實加強對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整改問題,認真總結經驗,形成黨務公開工作的長效機制,并做好迎檢相關工作。

五、工作要求

實行黨務公開,是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把黨務公開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基本制度,常抓不懈,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一)健全領導體制,加強組織領導。街道成立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由陽主任任組長,高主任、張主任任副組長,黃科長、胡主任、肖副主任、陳主任、吳書記、劉科長、唐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街道紀委黨風廉政辦,由胡主任任辦公室主任,唐主任任辦公室副主任。

(二)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黨的基層組織是本級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實行黨務公開的第一責任人。各黨(總)支部要對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負總責,要從實際出發,把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做好黨務公開工作。街道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成員單位要明確工作責任,為基層組織黨務公開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服務。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任務分工,落實相關責任,密切協調配合,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組織協調、主管部門指導、基層黨組織實施、黨員積極參與”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三)突出工作重點,創新方式方法。黨的基層組織要結合各自職責和特點,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和涉及黨員、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列入到黨務公開的重要內容。社區(村)黨組織要注重公開資產、資金、資源管理有關決策及執行情況等,村黨組織還要結合“四議兩公開”實行黨務公開。各處直單位黨組織要結合業務工作的開展,注重公開政府重大決策制定和落實情況等。

(四)強化監督檢查,嚴格考核評價。要建立監督檢查制度。由辦事處主任科員分片督促指導黨的基層組織開展黨務公開工作(具體聯系安排表見附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對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推動工作落實。要建立考核評價制度。要把基層黨務公開工作與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創先爭優、政務、村(居)務、廠務、校務等其他公開有機結合起來。要把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情況納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創先爭優活動、黨建工作、三級聯創等檢查考核的重要內容。黨的基層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應對實行黨務公開作出公開承諾,并納入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的重要內容。要組織黨員對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情況進行評議,并及時公布評議結果。對不按規定公開或弄虛作假的,要批評教育、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