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事業發展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07 04:33:00
導語:供銷事業發展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陣地,供銷系統作為農村現代流通的主渠道。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負有重大使命。全系統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把科學發展觀運用于供銷系統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牢牢把握“擴內需、保增長”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好中央扶持“三農”大好政策,化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牢固樹立為農服務的工作理念,努力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強化服務功能,健全服務機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作出新的貢獻。
一、縣供銷系統的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
年底,縣供銷系統大致經歷了輝煌發展、彷徨探索、深化改革等歷史階段。除縣物資回收公司未參與改制,官莊供銷社正在改制外,全縣12家供銷企業改制基本結束??h供銷社也“變身”為縣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負著全縣農資市場管理、組建四大網絡、參與新農村建設等工作任務。目前止,擁有縣民安農資有限責任公司1家(民營企業)再生資源回收公司1家(集體企業)日用品配送中心1家(干部職工籌資縣社融資企業)經過改革重組資產管理中心1家,縣社本身無資金來源,全靠財政撥款過日子。縣供銷系統的現狀與其在新農村建設中所承擔的責任、所負的使命極不相稱,與自身發展的要求格格不入。具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縣社本身無發展“后勁”因所屬4家直屬企業9個區社改制,現在縣社沒有自辦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根本談不上對“三農”工作的有效扶持,想上一些規模項目,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供銷系統改制后,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有效開展好服務方面缺乏靈活的思路與對策,沒有“主動出擊”底氣”也難有大的起步;三是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市場尚處于“零星、松散、單一”活動狀態,流通渠道不暢通,難上規模和檔次;四是供銷社系統一些干部職工觀念陳舊落后,缺乏改革創新精神,有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計劃體制下,固步自封,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有的對供銷社的性質作用認識不清,對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供銷系統優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如何搶抓機遇,用好政策,發展供銷事業缺乏思考和認識;有的甚至悲觀喪氣,認為供銷事業沒有發展前途,遲早會被裁撤,等等。這些認識顯然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供銷事業的發展,對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害。
二、縣供銷事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束縛著自身更好更快地發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縣供銷社系統在三農”工作中領軍作用的有效發揮。就應該勇于正視差距,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發展機遇,主動迎接挑戰,沉著應對風險,搶占先機,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三農”同時,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重塑供銷系統新形象。
著力理清發展思路。供銷企業改制后,1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1336名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企業資產全部用于安置職工,供銷事業發展面臨無實力、無載體的窘境,而且改制后遺留問題多,不穩定因素劇增,職工上訪不斷。認為,危機往往就是轉機,失望孕育希望。阻礙供銷事業發展根本的還是思路不清。雖然改制后,喪失了部分優勢和條件,但也甩掉了包袱,改變了過來企業對政府,職工對企業的依附關系,可以輕裝上陣,關鍵是理清發展思路。一要牢固樹立發展的理念。發展是硬道理,供銷系統存在困難和矛盾是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也只能通過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來解決。二要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理念。只有穩定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謀發展,要強化責任,全力維護系統穩定。三要牢固樹立服務的理念。供銷系統是群眾支持參與中發展起來的其根本宗旨是為農服務,只有真心為農服務,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供銷事業才能發展壯大。
努力完善服務體系。面對“三農”工作的新目標、新要求,2以四大網絡建設為載體。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重新審視供銷系統服務“三農”載體和形式,努力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以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目標,著力抓好四大網絡建設。一是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配送服務網絡。供銷社在年組建了農資配送中心,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及其網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經營連鎖店,進行梳妝打扮,進一步規范管理。實行“五個統一”經營模式,即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服務承諾、統一服務規范、統一商品價格。實行城鄉一價,明碼標價,接受社會監督,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對所銷產品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有效保障農民方便消費、放心消費、實惠消費,提升供銷形象和地位。二是物資回收再利用網絡。要以物資回收公司為龍頭,按照“退路進場”要求,縣城和23個鄉鎮合理規劃布局,建設好廢舊金屬交易市場,報廢汽車回收市場,再生資源市場,規范交易地點和交易行為。擴大與縣直廠礦企業的購銷業務,延伸回收網點,規范發展社區回收網絡,組織廢舊物資的精加工,實現產品循環增值,實行產業化經營、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集回收、加工、綜合利用處理為一體的服務網絡體系。三是建設農副產品加工服務網絡。現階段我縣農民基本上局限于“一家一戶,零散種養”處于賣原貨狀態。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的積極引導農民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使農民的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樹立一種“人有我新、人新我變”戰略決策。同時,圍繞優勢農產品和當地特色產業開發,充分利用原有網點、市場、設施,整合資源,積極推動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建設和改造升級,引導鄉鎮農貿市場改超市,提升農副產品生產流通網絡功能。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儲藏和運銷龍頭企業,積極組建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如利用糧食釀酒、制作精美小食品,提高農副產品的增加值,延長農副產品的生產鏈條,擴大農副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檔次和品質,增加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使農產品不僅賣得出,而且還有個“好價錢”四是煙花鞭炮貯存經營網絡。煙花鞭炮貯存批發是供銷社傳統業務。據測算,該項業務銷售收入1000~1500萬元/年,除去所有支出,年利稅可達71萬元,同時,還可能安排50余人就業。根據煙花鞭炮既是喜慶商品,也是一種危爆商品的特點,網點設置、儲存、運輸、購銷、燃放等方面應加強管理,特別是公安、安監部門要加強對爆竹市場的整頓和規范,打擊非法儲存煙花鞭炮的網點,保證煙花鞭炮網絡有序健康發展,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竭力提升服務水平。供銷社只有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3以參與新農村建設為己任。才有廣闊市場,才能大有作為。服務“三農”方面,供銷社系統應主動擔負起重任,站在工作第一線,要及時、主動、熱情地為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溝通、市場引導及資金物資扶持等有效服務,讓農民的生產不再草率,無所適從,生產出量多質優的農產品,并能順暢的進入市場,獲得更好的效益,同時要為農民群眾的生活提供質優價廉、安全衛生的日用消費商品,使農民不再存在賣難、買亦難”要讓農民明白和懂得“種什么能賺錢、市場又需要些什么,哪些產業和產品的發展潛力大”等道理,這就需要我及時地去點撥、熱情地去“開導”主動去“告知”學會如何進行市場經營與市場流通;要組織開展好“技術進村”信息入戶”等服務活動,這更需要我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和運用好供銷社的優勢及供銷人的智慧與力量,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真心實意為農民群眾引好路,積極主動為農民群眾解憂難,盡心盡力為農民群眾獻計獻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使供銷社服務水平有新的提升。
- 上一篇:新型工業格局創建工作意見
- 下一篇:做好農村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