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7 04:43:00

導語:做好農村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農村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要把它作為當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質。結合各級正在開展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干部綜合素質。提高鄉村干部素質是實現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和前提。進一步加強對廣大鄉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作風正、經濟清、辦事公,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導鄉村干部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領會其精神實質。宣傳落實過程中不走樣,同時又能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三是增強開拓意識。當前農村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引導廣大干部抓住機遇,帶領群眾干一番事業。如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終日碌碌無為,無所事事,自然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四是善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農村工作非常具體。鄉村干部要學會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細了道理講明了政策法規宣傳到位了群眾與干部之間的思想溝通了農村工作才能如魚得水,一帆風順。

一、當前農村基層工作中出現的積極變化

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近幾年來。農村工作確實出現了一系列積極、可喜的變化。

農民種田積極性得到高漲。近年來,隨著政府對“三農”不斷投入和重視,農民負擔逐年減輕。據調查,年我鎮土地拋荒面積曾一度達到1906畝,1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占全鎮耕地總面積的12.2%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負擔較重,種田比較效益較低,導致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當前隨著農民負擔的逐步減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撂田荒變成種田熱。

干群關系得到明顯改善。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連續出臺,2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廣大農民得到前所未有的實惠。不僅農業稅得到取消,而且還發放了糧種補貼和種糧等補貼資金。同時,取消農業稅,對衍生在其上的各種亂收費進行“釜底抽薪”農民拍手稱快。從“取”予”從向農民“催糧、催款”補貼、鼓勵”農民種田,農民從黨的惠農政策中感受到極大溫暖?,F在農村人人都說黨的政策好,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

工作職能出現可喜變化。針對農村改革后的新形勢,3工作重心發生轉移。本鎮不等不靠,大膽創新,政府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特別是近年來,本鎮的工作重心由過去以征收農業稅為主轉移到以抓發展、搞服務為主上,自覺地把抓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鎮的第一要務,努力構筑和諧農村。

二、當前農村基層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也從調研中了解到新形勢下農村基層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吹椒e極變化的同時。

但保運轉保發展的壓力依然存在隨著上級轉移支付的力度加大,1鄉鎮財政收支有所好轉。機構改革后減支效應的顯現,目前鄉鎮財政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由于多數工業稅源很少,僅靠上級轉移支付來過日子是非常艱難的加之鄉村兩級債務難化解,感到壓力很大,鄉村兩級正常運轉面臨一定的困難。

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出現“梗阻”稅費改革前,2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費用可以列支。稅改后,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除各級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通過"一事一議"渠道來解決。由于農民對公益事業的認知程度不一,加上集體意識淡薄,往往很難達成共識,造成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公益設施老化陳舊卻無人無錢整修,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明顯改善。

但化債仍然是當前農村工作的最大難題。由于對村級財務進行了嚴格管理,3村級債務得到較好控制。使村級債務得到較好的控制。但是鄉村兩級債務仍然是制約農村發展的一個沉重包袱。

但社會事務管理有弱化趨勢。近幾年,4當前農村發展很快。由于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農村的變化很大。但是隨著機構的改革,處于轉型時期的相關管理部門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長效的機制,導致當前農村社會事務管理有明顯的弱化趨勢。

但鄉村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轉變。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5農村工作格局出現積極變化。廣大鄉村干部看到農村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得到逐步解決,三農”問題的拐點已經出現,普遍感到農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廣大基層干部從繁重的催糧要款”任務中解脫出來,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終成為歷史,對此他由衷高興。但另一方面,由于當前村組干部待遇還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后,領導職數減少,部分中層干部感覺提拔無望,難免產生悲觀思想。從調查情況來看,當前許多鄉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難壓頭的思想,對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沒有底。

分析當前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調查過程中。認為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

1干部因素:

政策落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態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基層干部是落實黨在農村政策的關鍵性因素。政策落實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是農村干部素質不高。農村干部長期處在基層一線,主要精力和時間都集中在處理日常繁瑣事務,缺乏學習提高,認識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時執行政策走樣,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農村干部認識觀念還沒有轉變。多年來,一些干部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催糧要款,結扎放環”導致農村干部服務意識淡漠,甚至與民爭利。三是農村干部精神狀態不佳。一些農村干部說我工作軟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完不成,領導不滿意;如果工作硬了說是方法不當,作風粗暴,常常是上級批評群眾罵,認為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這些因素摻雜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

2群眾因素:

部分農民一方面生產積極性高漲,一是部分農民的思想認知水平較低。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和小農經濟意識在農民心中沒有徹底消除。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渙散、自私狹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種各的田,各掙各的錢,對集體的事不關心,不過問,對鄉村兩級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農民對過去與干部產生的怨結“心有余悸”多年來,鄉村干部向農民索取的多、給予的少,攤派的多、服務的少,農民產生抱怨情緒。這種殘留思想使農民對當前的基層干部失去信心,工作上往往產生抵觸情緒。三是農民群體出現多樣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原來的農民群體實際上已經分化成普通農民、農民工、基層干部、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等若干階層,對事物的認識、情感、聲望和社會、經濟地位千差萬別,價值取向各有不同。復雜的工作對象從而產生了復雜的農村工作局面。四是農民的自主意識和決策能力增強。廣大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斷思維能力增強,特別是新一代農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活躍。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農民的不安分”心態增加了農村工作的難度。

三、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基層工作的幾點建議

當前農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筆者認為。基層組織、基層干部都要針對農村工作出現的一系列變化,盡快轉變職能,轉變角色,思想觀念、工作重點、方式方法等方面一定要加大創新力度。

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1盡快轉變思想觀念。鄉村干部應充分認識到國現在總體上已經到工業反哺農業。取消農業稅是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有利于改善干群關系,緩解社會矛盾?,F階段,必須調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轉變到強化服務、促進發展上來。這次調查時,群眾要求最多的基層干部要搞好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因此我鄉村干部必須把為群眾服務當作天職,從當前群眾最迫切的需求上找準工作的突破口,動足腦子,想盡辦法,做好文章,積極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大力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農村公益事業上有新的作為。

著力促進政府職能的轉型,2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抓住有利時機。由以完成經濟任務為主轉移到加快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兩大主題上來。一是重點培植本級骨干財源。從吃“農業飯”吃“補貼飯”中走出來,建立鄉鎮自主型和自給型財政,逐步走出財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單純靠農業求發展的圈子,拓寬發展思路,明確主攻方向,把財源建設的重點轉移到二、三產業上來,積極構建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多元化財源體系。二是履行好基礎設施建設的職能。要大力加強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基礎建設,增強農業抗災能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要包裝整合小城鎮建設資源,提升小城鎮建設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導生產發展的職能。要勇當"掌舵人""導航者"引導村組干部及時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解除他后顧之憂。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廣泛傳播科技知識,有針對性地舉辦農民培訓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帶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業的職能。鄉鎮政府不僅要擔負一方經濟發展的重任,而且還要擔負地方事業發展重要職責,負有對教育、文化、衛生、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的服務管理職能。五是履行好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群眾信訪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鄉鎮政府管理方式大多是屬于直接管理。隨著政府職能的轉型,3努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從"直接型"向"間接型"轉變。傳統體制下。要轉變到通過加強宏觀調控、規范市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上來,對那些可以由市場、企業和民間辦好的事情,政府部門則堅決"退位"不再具體包辦事務性活動。二是工作方式由簡單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場辦法引導、服務、示范轉變。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學會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開展工作,通過抓龍頭、抓中介、抓大戶來引導、服務、示范,發展農業,活躍農村,致富農民。三是日常管理由"為民作主"向"讓民作主"轉變。惠農政策的實施,使農村黨群干群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從根本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和諧農村,必須進一步理順鄉鎮與村組的關系,全面落實村民自治,變"為民作主"為"讓民作主"不論大事小事,只要屬于村民自治范疇,鄉鎮都要"指導、支持、幫助"群眾通過規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決策,自主辦理,更多地運用法律、經濟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尊重村民自主權和村委會相對獨立性的基礎上實現對村組的有效管理。

鄉鎮正處于轉型關鍵期,4切實加大對鄉村的扶持力度。當前。鄉鎮自身努力的同時,上級部門也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應本著實事求是精神,現有財政體制基礎上逐步進行調整,進一步加大對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解決當前鄉鎮的財政困難。二是化解鄉村債務。鎖定債務、分清債務性質的基礎上,上級組織應出臺具體的相關政策,逐步化解鄉村兩級債務。三是加大傾斜力度。上級部門要在資金、項目上加強對鄉村的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多為農村加快發展做一些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四是轉變管理方式。適應當前農村工作的新形勢,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工作考核機制,管理上適合農村的實際,使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