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增產總體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22 03:44:00

導語:糧食增產總體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增產總體工作方案

為維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各級當局重農抓糧積極性和科技人員助農增糧積極性,出力提拔糧食綜合出產才能,完成糧食不變增產,特制訂本施行方案。

一、總體要求、遵照準則和目的義務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開展觀為指點,深化貫徹落實中心、省關于開展糧食出產的一系列政策辦法,對峙把開展糧食出產作為“三農”任務的首要義務,以糧食不變增產、農民繼續增收為目的,以糧食主產區建立為載體,依照不變面積、優化構造、依托科技、主攻單產、進步質量、添加總產的要求,堅決抗災奪豐盈的決心不不堅定,完美體系體例機制,改善出產前提,強化資金投入,展開高產創立,推行防災減災增產要害技能,完成良種良法配套。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政策攙扶、保證辦法、審核獎勵,維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各級當局重農抓糧積極性和科技人員助農增糧積極性,促進糧食不變增產。

(二)遵照準則。一是對峙科技挖潛準則。在不變糧食栽種面積的前提下,依托科技立異,組織配套推行進步前輩技能,提拔單產,確保總產,起勁發掘糧食出產潛力。二是對峙優化構造準則。進一步伐整糧食栽種構造,起勁擴展玉米、水稻等高產高效糧食作物面積,緊縮低產低效糧食作物面積。改善質量構造,開展優質專用種類。三是對峙可繼續開展準則。展開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防控病蟲害,削減化肥、農藥施用量,綜合應用秸稈資本,進步農業投入品和農業拋棄物應用效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維護農業生態情況。加速推進嚴重工程和項目建立,改善出產前提,進步防災減災才能。四是對峙政策鼓勵準則。對開展糧食出產奉獻凸起的產糧大縣、大鄉、農技推行人員、種糧售糧大戶等進行表揚獎勵,使其政治上有聲譽、經濟上有實惠、任務上有動力。

(三)目的義務。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不變在1700萬畝左右,總產120億斤,個中夏糧面積不變在1000萬畝左右,秋糧面積不變在700萬畝左右。出力抓好小麥、玉米、水稻、紅薯四鴻文物的出產才能建立,總產辨別到達72億斤、33億斤、5.5億斤、5億斤。在盆中平原區出產前提較好的唐河、鄧州、方城、社旗、鎮平、宛城等地建成650萬畝優質小麥出產基地,成為全省主要的優質專用小麥出產基地;在唐河、鄧州、方城、社旗、鎮平、宛城、臥龍、新野、內鄉等地建成500萬畝優質專用玉米出產基地;在鴨河口灌區、桐柏縣及其它水利前提較好的當地建成70萬畝優質水稻出產基地;在鄧州、唐河、社旗、內鄉、鎮對等地建成80萬畝優質脫毒紅薯出產基地。經過3-5年起勁,全市糧食畝產進步30公斤以上,構成區域化結構、規劃化栽種、集約化出產和財產化運營的格式。

二、任務重點

(一)出力保證糧食播種面積。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層層分化義務,不變糧食播種面積。落實最嚴厲的耕地維護準則,不變耕地數目,進步耕地質量。推進墾植準則變革,發掘地盤資本潛力,進步復種指數。在對峙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地盤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規劃化栽種,鼎力開展糧食出產協作社、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進步種糧規劃化程度。在勞務輸出較多的當地,要經過代耕、代種等方法協助缺乏勞動力的農戶搞好出產,根絕耕地撂荒。在不變夏糧栽種規劃的根底上,抓好秋糧出產。指導農民擴展玉米、水稻等高產秋糧作物出產,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不變在1700萬畝左右。

(二)出力增強農田水利建立。仔細貫徹落實2011年中心1號文件精力,加速大中型灌區節水革新、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革新等重點農田水利項目建立。依照“完美、進步、增效”的準則,應用鴨河、引丹、宋崗、虎山、趙灣等大中型灌區,完美配套末級渠系和節水澆灌設備建立。施行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構建較為完美的澆灌系統。施行崗丘旱作區水源開拓工程,建立小型水源工程,推行節水旱作技能,鼓舞和指導農民量體裁衣運用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澆灌技能。落實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出產才能規劃》和《河南糧食出產中心區建立規劃》,增強田間工程、農技效勞系統、良種科研繁育系統、防災減災工程等建立。做好鄉村地盤整治任務,鼎力推進農業綜合開拓高規范農田示范工程建立。唐河、鄧州、方城、社旗、鎮平、新野、桐柏、宛城等8個國度糧食產能建立重點縣市區,每年要規劃建立5萬畝高規范良田,其它縣區每年要規劃建立2-3萬畝高規范良田。

(三)出力展開糧食高產創立運動。抓好唐河縣、方城縣趙河鎮、新野縣施庵鎮、宛城區漢冢鄉一縣三鄉整建制高產創立任務,唐河縣布置20個萬畝高產創立示范區,方城縣趙河鎮、新野縣施庵鎮、宛城區漢冢鄉各布置3個萬畝高產創立示范區。抓好現有60個萬畝高產創立示范區的完美穩固和進步,還還要規劃建好一批百畝攻關田、千畝開拓方、萬畝示范區。特殊是鄧州、方城、社旗、鎮平、新野、桐柏、宛城等國度糧食產能重點縣市區,要新規劃建立2-3個萬畝高產創立示范區,其它縣新規劃建立1-2個萬畝高產創立示范區。集約項目,依照“大集中、大整合、大開拓”的準則,整合農綜開拓、農田水利根本建立、高規范良田、國度新增1000億斤糧食田間工程、河南糧食出產中心區建立、地盤管理、村村通等工程項目和膏壤工程、測土配方施肥、油料倍增方案、病蟲害防治、嚴重技能推行等技能性項目,綁縛運用,集中投入,區域開拓,連片建立。集約技能,集成、配套、立異、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防控、科學排灌、機械化出產等高產高效配套技能,完成良種良法配套。立異機制,把示范區作為推進地盤流轉、完成規劃運營的實驗區和先導區,推進地盤流轉,培養栽種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協作社,執行規劃化出產。鼎力開展社會化效勞組織,經由2-3年起勁,使示范區內悉數完成一致機耕、機播、機收、澆灌、病蟲害防治等效勞。

(四)出力立異科技指點效勞。持續展開“千人包千村”科技效勞舉動,具體推進科技進村入戶,鼎力推行增產增效和防災減災技能,做好主要時節、重點環節科技效勞任務。在春耕、“三夏”、“三秋”等要害農時時節,組織展開科技效勞大會戰,進步技能入戶率和到位率。積極培養糧食出產(農機、植保、土肥)專業協作組織,支撐樹立糧食出產治理環節的機耕、機播、抗旱、收割、病蟲害防治等社會化效勞系統。支撐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協作社、種養大戶樹立效勞網點和基地,把進步前輩的出產技、運營理念、治理方法、物質配備、資金等出產要素導入農業。集成推行高產優質高效技能,小麥重點推行優質良種、種子包衣、適期過量勻播、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能;玉米推行“一增四改”技能辦法,合理添加栽種密度,改種耐密型高產物種、改裸籽播種為包衣播種、改粗豪施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栽種為機械化功課,合時收成。水稻推行“一增四推”要害技能辦法,合理添加穗數,推行輕簡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配方施肥、機械化功課。

(五)出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出產。推行維護性墾植、機械深松、秸稈直接破碎摧毀還田、機械收成、機播勻播等農機化技能,起勁進步糧食出產的綜合機械化程度。樹立和完美農機社會化效勞系統,增強對農機大戶的技藝培訓,總結和推行農機跨區功課、農機協作社、農機一條龍功課等新型農機效勞形式。立異和完美農機運營機制,攙扶農機功課協會、生意人等農機中介效勞組織的開展,進步農機效勞的組織化水平。鼓舞和攙扶農民購置和一起運用農業機械,積極落實農機置辦補助政策,促進經濟、適用、高效的中小型農機進村入戶,加速農機推行普及措施。

(六)出力抓好農資供給和市場監管。搞好各類農業出產材料的出產、調運和儲藏,優化電力調劑,保證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物資供給和用電需求。鼎力開展現代農作物種業,展開種子法律年運動,強化種子質量檢測,確保種子質量平安。增強化肥等農資價錢監測和市場調控,實時供求信息,推進產銷聯接,依法襲擊坑農害農價錢違法行為,深化展開農資打假專項管理舉動,增強農資市場監管,堅持農資市場和價錢根本不變,維護農民好處。

(七)出力做好防災減災任務。市干旱、洪澇、風雹、低溫等天然災禍發作頻頻,要結實樹立抗災奪豐盈的思維,制訂完美防災減災預案,做好抗災救災的資金、物資和技能預備,充沛發揚防汛抗旱專業效勞步隊和群眾效勞組織的效果。增強干旱、洪澇、病蟲害等災禍監測預警,實時預警信息,合時啟動應急呼應。強化抗災政策支撐,增強分類指點,鼎力推進科學抗災,指點農民因時、因地落實抗災增產技能。實時搞好種子等出產材料的調劑供給,協助農民搞好出產自救。

(八)出力推進糧食財產化運營。環繞“糧”字做文章,樹立基地、培養龍頭、拉長鏈條、立異機制,進步糧食財產化運營程度。加速開展小麥、玉米、水稻精湛加工,擴展專用面粉、干濕面、速凍食物、便利食物等群眾食物的出產規劃和飼料、釀酒財產規劃,鼎力開展變性淀粉、淀粉糖等高附加值產物和特征產物。鼎力開展糧食加工流暢企業,重點培養一批大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充沛發揚其在信息、技能、資金、品牌、市場開辟等方面的優勢,帶動整個行業疾速開展。吸引外埠資金、技能投入我市糧食財產范疇,拉長財產鏈條。支撐和鼓舞各類糧食加工、運營企業和產銷效勞組織樹立糧食出產基地和穩定的糧食產銷關系,開展訂單出產,擴展訂奇數量。鼎力開展農民專業協作社、行業協會、農民生意人和運銷大戶,搞活糧食流暢。

三、組織指導

(一)落實惠農政策。仔細貫徹落實中心、省關于農業特殊是糧食開展的政策辦法。對中心確定的糧食直補、綜合補助、良種補助、農機置辦補助等直接關系農民親身好處的補助資金,不折不扣地按時按要求落實到群眾手中。要接納多種方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使政策進村入戶,進步政策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充沛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二)多渠道添加投入。加大對糧食出產的投入,重點支撐農田水利建立、農技推行系統建立、新種類引進、農機置辦補助、嚴重病蟲害防控、糧食協作社建立、規范化技能研討、配套技能推行等。加大各類支農資金的整合力度,涉農資金在不改動用處和治理渠道的前提下,一致運用,重點投放,確保集中力氣辦大事,發揚更大的效益。要整合農業綜合開拓、優質糧財產工程、地盤管理、農田水利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重點向糧食主產區傾斜。立異農業投入機制,積極探究財務支農資金投入方法,經過有限的當局投入激活民間資金,完成民間資金向民間本錢的改變,逐漸樹立起國度、集體、社會力氣、農民等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機制。

(三)強化催促反省。在要害農時時節和要害出產環節,要實時組織展開任務督導,推進各項辦法落實。深化底層查詢研討,協助底層處理出產中的實踐堅苦和問題,避免方式主義。計算、農業部分要樹立糧食出產監測查詢準則,嚴厲核實各地的糧食出產數據,對各縣市區、各鄉鎮糧食出產狀況進行考評排序。

(四)增強組織指導。各級當局要仔細貫徹落實“米袋子”行政首長擔任制,把糧食出產作為一把手工程,一致思維,進步看法,做到任務不放松,政策不撤退,開展一直頓。要樹立專門任務機構,完美任務機制,對峙首要指導親身抓,分擔指導詳細抓,部分指導全力抓,構成多條理、多范疇齊抓共管的優越場面。要依據本地實踐,制訂詳細的建立方案,明白年度開展目的、重點和辦法,制訂審核規范和獎勵準則,確保義務落實。農業、水利、農機、供銷、糧食、財務、發改、氣候等部分,要親密共同,實在做好各項效勞任務,確保各項辦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