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災害預防方案

時間:2022-06-12 10:36:00

導語:開發區災害預防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發區災害預防方案

為切實做好2012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確保社會穩定和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管理辦法》、《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市201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類型及重點防范期

我區地形地貌起伏較大,海岸線較長,花崗巖山體多,地質構造相對復雜。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和城鄉建設活動的增加,地質地貌發生許多新的變化,受汛期降水影響,極易誘發崩塌、泥(渣)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根據地質災害多發生在汛期的特點,我區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7—9月份。

二、地質災害隱患分布

我區地質災害主要為崩塌和泥(渣)石流。

崩塌主要分布在生產礦山及已關閉采石場的礦區范圍內和挖山平整場地形成的廠區周邊。目前,中航船廠廠區東、南部邊坡,三進船業廠區辦公樓北部陡崖存在崩塌地質災害隱患。

泥(渣)石流主要分布在鎮和鎮采石場集中開采區內。開采剝離產生的廢石、廢渣堆放在沖溝內,未及時清理或搬運,汛期遇到強降水極易形成泥(渣)石流。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對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因地制宜進行削坡減重處理,將邊坡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坡腳要建攔石壩,坡面栽種植被,頂部做好疏排水工程,劃定危險區域并進行隔離,在醒目位置設立危險警示標志,并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加強日常監測,堅持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及時處理危巖體,并制定相應避讓措施。對泥(渣)石流隱患點,在設立警示標志的同時,要將沖溝內堆積的廢石、廢渣及時清理,或異地堆放,或建攔石壩,以消除或減輕汛期災害造成的損失;遇到惡劣天氣,要加大巡查力度,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并迅速上報。

2、加大建材開采區監管力度。對正在開采的采石場,要安排專人隨時觀測作業面周邊的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報告,并采取措施,消除隱患,或撤離施工人員進行避讓;對存在較大地質災害隱患的采石場要限期停產整頓,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和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對已關停的礦山,要安排地質災害監測人員對邊坡進行監測,及時處理各種災害隱患;處理難度大或不宜采取工程措施的,要設立警示標志,提醒游人主動避讓。

3、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項目監管。國土資源分局對新上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正在進行的建設項目要加大巡回檢查力度,避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已經出現地質災害隱患的,督促責任單位立即整治。公安、供電等部門要大力配合監管工作,對破壞地質環境、加重地質災害的建設項目,要停止爆破物品和電力供應。

4、完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國土、環保、安監等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礦山地質災害隱患的調查,查清災害隱患點的分布,制定和落實防災治理措施;國土、建設、農經等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搞好災情監測預報工作。

5、建立群測群防網絡和定期巡查制度。各鎮、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認真做好汛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巡視檢查和防災、避災明白卡的發放工作;要逐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應急行動方案,明確受威脅范圍、監測預報方法、預警預報信號、轉移疏散路線、避災防災地點、應急搶險措施以及各環節責任人等。發生險情,要及時上報,并迅速組織搶險救災,防止災情擴大。

四、組織領導

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各鎮、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加大檢查和宣傳力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財政局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理和隱患點治理工作,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負責治理。同時,結合實際引入保險機制,減少或彌補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