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15 09:12:24

導語: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質災害危害性大,防災減災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切實做好今年我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根據縣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我鎮實際,制定鎮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如下,希各村、鎮直各有關單位,按照方案抓好落實。

一、地質災害點分布和威脅對象與范圍

1、根據《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報告》,我鎮2014年度汛期防范的地質災害點為5處,高陡邊坡47處。

2、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穩定斜坡,村不穩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邊坡主要分村、等14個村。

3、根據地質災害的規模及存在威脅程度劃分,我鎮為一般級地質災害點為5處,潛在的地質災害危害點較大的為村、村、村、村,目前我鎮地質災害潛在威脅為6戶25人,受威脅的資產27萬元。

4、對未列入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地質災害點和房前屋后高陡邊坡,雖然隱患相對較小,也應列入村(居)級防范。區內主要地質災害的威脅對象和影響范圍:

①對于山前地帶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設和人為削坡所誘發的小型零星的滑坡崩塌災害,主要是威脅邊坡前后部位上的人員及房屋財產等安全,一般危害范圍以50-200㎡左右為主,部份影響寬度可達20-30m、影響長軸距離可達50-60m。②對于公路沿線邊坡所誘發的滑坡、崩塌災害,除影響堵塞交通和毀壞公路及附屬設施等外,主要是威脅通行車輛和過往人員的安全;特別是較高陡的邊坡,危害范圍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

③對于部份溝谷所潛在的滑坡迸發性泥石流災害,以及境內部份大型引水溝渠或庫塘滲漏所誘發的潛在滑坡泥石流隱患,主要是威脅溝谷、溝口和引(蓄)排水等設施下游的部份居住人員與房屋財產安全,潛在威脅范圍較廣,一旦發生后危害性往往較為嚴重。

二、本年度重點防范時段和高發區預測

(一)2014年度氣象預報和重點防范時段預測

根據縣氣象局提供的2014年氣候趨勢預報,預計2014年平均氣溫正?!愿?,降水正?!陨?。春季氣溫略高,春雨略少;汛期降水略多;7~9月降水略少;年高溫日數接近常年。各季節預報如下:

1、春季(3~4月)春季降水410~430毫米,正常~略少。

2、雨季(5~6月)

預計雨季開始日期為4月底至5月初,正常;結束于6月下旬中前期,正?!栽?;雨季雨量580~680毫米,正常~略多;其中5月正常~略少(200~250毫米)、6月偏多(380~480毫米)。降水集中期主要出現在5月中旬中期和6月下旬前期。

3、7~9月趨勢:預計7~9月總雨量350-400毫米,正?!远啵渲?月正?!陨?、8月正?!远?、9月正常~略少。

4、臺風:預計2014年登陸或影響我省的臺風個數6~8個,接近常年,各月分布大致是:7月1個、8月3個、9月1~2個、10月及以后1~2個。

5、秋季(10~11月):預計10~11月雨量110-130毫米,正常~略多。

主要氣象災害:雨季降水集中期比較明顯,局部村將發生洪澇災害。

根據上述氣象資料及境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受強降雨引發的特點,2014年度本區地質災害防災主汛期期為5-7月,該時段雨季降雨比較集中,存在強度降雨和范圍降雨,且時空分布不均,局部流域發生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各村和水利、公路、建設、教育、旅游等有關部門,應當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危險區的巡查、監測和防范工作。

(二)2014年地質災害高發區預測

根據2014年我縣降雨趨勢預報和主要工程建設項目,結合區內地質環境條件,預測本年度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將接近于常年,潛在的易發區域主要應為我鎮村、村、裴墩村、村、村一帶。

本年度地質災害主要以局部小規模滑坡、崩塌災害為主,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部份房前屋后高陡邊坡、公路沿線削坡地段,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此外,被列入重大級和較大級的地質災害點范圍均應列為高發易發區段,尤其是村宅后滑坡、村宅前滑坡的災點,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應予以重點防范。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組織管理

為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進行,組織協調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立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2、地質災害防治及責任制

(1)地質災害防治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各行政村和鎮直有關單位要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政府負總責,部門具體負責,各行政村村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制。

(2)國土資源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地質災害點監測人的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工作。

(3)建設站:在進行鎮、村規劃充分考慮遭受成引發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和危害性,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建筑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4)公路站:加強對交通沿線邊坡的檢查和維護,對易發區路段要設立警示標志。

(5)水利工作站:對所管轄的水利工程設施,包括水庫,引水涵渠,應進行除險加固。

(6)中心小學和中學:根據學校的周邊地質災害易發區域進行檢查、整改,并組織學生進行避險演練。

(7)民政辦:在地質災害預警期內要做好搶險、救災準備,災情發生后應及時做好優撫工作。

四、加強汛期巡查,實施監測巡查與安全轉移,建立預報預警響應規程

1、加強汛期巡查

根據國務院《地質防治條例》鎮政府組織國土、建設、水利、公路、中心小學、中學等部門在汛前、汛期,汛后對危險性和災害性較大的地質災害點,從群測群防、防災搶險、應急準備工作等方面進行巡回檢查,檢查各村防災責任組織機構,防災明白卡、避險明白卡是否發放到位,危險點監測責任人是否明確。

2、實施災害監測巡查與安全轉移

對已調查的地質災害點和劃定的汛期地質災害危險區域,應進行監測巡查,遇有臺風或暴風雨襲擊或當地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所報達到3組以上時,除加大對危險點監測密度外,還應部署地質災害點避險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眾及財產的安全轉移工作。

鎮政府已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隊伍,主要由各防災成員單位和鎮應急民兵分隊組成。

3、預報預警應急響應要求

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分為5個等級,Ⅰ級、Ⅱ級地質發生可能性小,Ⅲ級(注意級)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Ⅳ級(預警級),Ⅴ級(警報級)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其中Ⅰ—Ⅱ級可不予,Ⅲ—Ⅴ級應向社會,對Ⅲ—Ⅴ地質災害預警響應,一般要求如下:

①Ⅱ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響應,鎮有關部門應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各村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協管員要加強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的監測,巡查和防范。

②Ⅳ、Ⅴ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響應,鎮防災指揮機構及各行政村應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并組織做好搶險救災工作,鎮政府要做好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村委會應按汛期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群眾轉移預案,立即組織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內群眾轉移避讓。

4、建立災情報告制度

1、報告時限要求:發生地質災害,各行政村應在1小時內報鎮政府。

2、報告內容:地質災害報告內容主要發生的地點、時間、類型、規模、人員是否存傷亡,財產損失等,已采取的措施和對策。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及建設

1、各災點應結合地質災害發生的規模,危險性、危害性,經濟實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視監測。設樁監測或進行回填裂縫,削坡減載,清除易滑坡物、挖設排水溝、改水滲透、砌擋墻等工程治理措施。

2、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制度。

3、加強監督,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

4、加強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積極宣傳。

六、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責任大,原則上誰誘發并威脅誰就負責監測,就是責任人。

落實責任人后,相關人員應在主汛期或強降雨期間增加監測次數,并加強災害體變體成破壞過程前的特征的巡查監測(如泉水變渾、井水突變、山體變形開裂或裂縫擴大,地面下沉、地表隆起或鼓丘、植物歪斜、動物異常等),以便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體的變形發展趨勢,作出準確預報,采取有效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