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市場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18 10:58:58
導語:工商局市場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改革創新服務管理市場活動的方式,積極探索建立現代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提高市場主體準入服務效能,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現就進一步推進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改革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按照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在穩步推進注冊資本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改革,配套推進市場監管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實現市場主體準入的便利化、快捷化,服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改革目標。圍繞探索建立現代市場主體準入制度,全面改革與轉變工商職能不相適應的工作方式,全面放寬市場主體準入門檻條件,全面創新高效便捷的市場主體準入服務流程,打造市場主體準入條件最寬、門檻最低、環節最少、流程最優、時效最快、環境最佳的準入環境。
二、主要內容
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逐步減少、規范企業注冊登記的前置條件,推進“先照后證”登記改革。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放寬企業注冊登記條件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推進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
(一)創新主體準入登記流程,實行“先照后證”。對需經許可審批的經營活動,原則上實行“先照后證”。除金融、保險、證券、期貨、危險化學品、爆炸物品、煤礦、客運等關系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特殊行業外,市場主體可以在取得營業執照后,向有關審批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許可或批準手續。工商部門在有關經營范圍加注“按許可證或批準文件核定內容經營;未取得相關有效許可或批準文件的,不得經營”等字樣。工商部門登記信息通過電子政務平臺與相關審批管理部門實現互通共享。全市各許可、審批主管部門應承擔相關行業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職責。對無證經營或超出核定許可、批準項目經營的,由相關行業許可、審批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二)推進住所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分類管理。按照既方便市場主體準入,又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秩序的原則,盡快制定我市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規定。完善城區及鄉村分類規劃、建設、預留各類工業園區、中心商務服務區、便民服務點以及特殊行業經營網點,實現居住與經營適當功能分區,對“住改商”實行差別化管理,并加強安全、環保監管,做到安全、環保、不擾民。
(三)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除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特定行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外,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全體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體股東(發起人)的貨幣出資金額占注冊資本的比例,不再規定公司股東(發起人)繳足出資的期限。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無需提交驗資報告。
(四)改革年度檢驗驗照制度。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企業應當按年度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送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企業年度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公司股東(發起人)繳納出資情況、資產狀況等,企業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對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內容進行抽查。經檢查發現企業年度報告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予以處罰,并將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等信息通報公安、財政、稅務等有關部門。對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將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提醒其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企業在三年內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超過三年未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其永久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不得恢復正常記載狀態,并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黑名單”)。
(五)推進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一是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工商部門公示市場主體登記、備案、監管等信息;企業按照規定報送、公示年度報告和獲得資質資格的許可信息;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年度報告和獲得資質資格的許可信息可以按照規定在系統上公示。二是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將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以及無法取得聯系等的市場主體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向社會公示。三是建立聯動響應機制,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或“黑名單”、有其他違法記錄的市場主體及其相關責任人,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信用約束措施,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局面。
(六)改革推進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實行網上注冊登記。積極推進建立適應互聯網環境下的工商登記管理系統,2014年內初步建成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公示、網上發照等登記服務模式,明年內基本實現全市企業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
三、推進措施
(一)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為市場主體準入提供便利服務,并加強政務服務效能監管。強化人員教育培訓,為重點招商引資企業或有需要的其他企業提供市場準入無償代辦、服務。
(二)嚴格限時辦結制度,涉及企業的登記、審批事項應全部進入政務中心。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要求的,冠市及市以下名稱預先核準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個體工商戶登記2個工作日內辦結;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公司股權出質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
(三)強化事中事后監督。建立完善市場主體監管信息共享機制和平臺,部門之間及時通報登記、審批、監管信息。各部門尤其法定各前置審批部門要按照改革要求,優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轉變監管方式,實行“寬進嚴管”,在放寬市場主體準入的同時,根據法律法規確定部門職責建立的關具體監管辦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管力度。并針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監管漏洞,加強協調配合。對有關部門和人員不認真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監督管理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
- 上一篇:工商局黨建述職報告
- 下一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