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方案

時間:2022-08-16 03:39:30

導語: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踐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通過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推進月活動,全力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的作用,在全鄉范圍內選樹和推廣一批組織建設“強”、發展思路“新”、工作措施“實”、民意支持“優”、新村面貌“好”的先進典型,全面建活基層、建實基層、建優基層、建強基層,強化“核心”、凝聚“民心”、推動“中心”,為落實鄉黨委“基礎先行、農業轉型、場鎮上檔、旅游發展”思路和建設幸福美麗、富裕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注入持續強勁的動力。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一是建強服務隊伍。重點解決領導班子不健全、制度不規范、班子成員不團結、軟弱無力、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建設服務意識強、服務作風好、服務水平高的黨組織領導班子;建立作風轉變長效機制,加大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健全崗位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培養帶頭服務、帶領服務、帶動服務的骨干力量。二是建好服務平臺。做到在鄉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和兩個100%,即:100%的村(社區)建立便民服務代辦站,100%的村(社區)級活動陣地達標實用。三是創新服務載體。推進“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落實“六到村組”機制,推廣新會鎮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做法。實行民事定時(延時、錯時)定點集中辦理,推行一個領導帶班、一個窗口辦理、一條流程到底、一套制度規范“四個一”集中辦理機制。設立民情接待室,推行民情日記、民情公開欄、基層夜話等做法,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時掌握群眾服務需要。組建大學生村官社情民意調查隊、法律政策宣傳小分隊、農村金融保險流動服務車、流動電影放映隊、巡回法庭、流動診所等,深入田間地頭、村組院落,開展形式多樣的流動服務。實施農民工黨員管理服務、跟蹤培養、回引創業三大行動,提升服務農民工群體水平。四是強化服務保障。按照3萬元、4萬元/年的標準落實村、社區辦公經費,按5萬元、10萬元/年的標準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村干部基本報酬補助逐月全額打卡直發;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財政定額補貼按程序申報并及時發放到人頭。五是整頓后進黨組織。按照“基礎先行、產業支撐、民生為本、黨建保證”的思路,加強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整頓、轉化、提升工作,確保后進村黨組織的轉化率達到90%以上。推進軟弱渙散村道路建設、水利工程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制定軟弱渙散村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建立完善“五本臺賬”,為群眾辦好民生實事。協調組織、財政、民政、工會、婦聯、共青團、殘聯等部門資金,對經濟條件落后的后進村實行針對性幫扶。加大對班子渙散的村支部班子調整力度,督促“第一書記”駐村蹲點、認真履職。

(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大優化。一是強力推進“六聯機制”建設。從健全工作制度、強化工作保障、創新工作載體入手,著力解決點好面差、操作不當、消極應付、照抄照搬等問題,強化宣傳動員,細化操作流程,完善考核評比,將“六聯機制”真正融入到基層黨組織日常運行和群眾生活日常管理之中,既要有“規定動作”的充分展示,又要有“自選動作”的特色亮點,確保6月底前全鄉行政村“六聯機制”建設實現全覆蓋。二是健全基層黨組織基本制度。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黨員發展、民主評議黨員、黨務村務公開等工作制度,推進黨務、村(居)務公開,指導完善村規民約,幫助村干部提高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把全鄉80%以上的基層黨組織建成為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發展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組織堡壘。三是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模式。抓好重點區域的黨組織建設,打造鄉、村(社區)、新村聚居點或住宅小區縱向到底的3級網格體系,探索推行村黨組織領導下的“4+X”自治機制建設。推廣天福鎮獅山村“兩統三自”和常樂鎮拱市村“五個一點”建設等模式,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三)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大提升。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民。著力培育道德標桿型、知識技能型、艱苦創業型、市場開拓型、致富帶動型等新型農民,積極鼓勵、引導、扶持各類種養大戶、返鄉農民工走上創業之路。優化黨組織服務資源配置,組織農村“五老”充分發揮致富“傳幫帶”作用,發展壯大蔬菜、食用菌、茶葉、青花椒、PIC生豬等特色產業,廣泛傳授技術,交流致富經驗,讓更多農民切實掌握致富技術。二是開展產業黨建服務。充分發揮產業黨建的優勢,整合利用資源,采用“菜單式”、“點對點”服務方式,集中開展一次“產業黨建服務”活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市場中介組織,扶持發展專業協會。重點推進“三帶一區”建設,推進產村相融,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大提升。三是創新產業發展機制。結合農村資源優勢和發展條件,分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及措施。農業型示范村要以市場為“晴雨表”,重點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采取股份合作、自營、聯營、發包等多種方式,引進業主開發荒山、荒坡等,發展經濟林木、時令鮮果、花卉苗木、反季節蔬菜以及水產養殖等項目;特色產業示范村要把黨組織設置在產業鏈上,讓黨員作用發揮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彰顯產業黨建活力,讓產業黨建催生產業集群效應;城郊型示范村要依托場鎮強化服務功能,大力發展餐飲業、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做到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擴大農業產業化覆蓋面。要發展壯大一批“支部+協會”、“聯村+企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等聯結發展典型,推動多種經營模式橫向規模擴張和龍頭企業縱向鏈條延伸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成功經驗的模式化推廣。

(四)推進農村民生保障大提升。一是全面落實“1+8+N”救助體系。各鄉直部門要在7月、8月集中開展一次“1+8+N”救助體系入戶宣傳活動,在困難黨員、貧困基層干部以及教育、醫療、就業、住房、扶貧、司法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摸排,建立信息臺賬;進一步簡化救助流程、加強源頭管理、強化程序審批,集中解決一批民生難題,讓群眾致富有人帶、困難有人幫、心結有人解。二是深入推進“人人爭學蔣乙嘉、我為家鄉做件事”活動。動員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學習蔣乙嘉先進事跡,抓好“提出一條發展建議、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落實一個致富項目、幫扶一戶貧困戶、結對一名困難群眾、化解一批矛盾糾紛”6項工作,建立鄉、村兩級聯動機制,圍繞破解農村發展中面臨的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充分整合部門、社會、民間力量,以能人為引領、以產業為依托,大力回引人才、整合社會資源、改善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三是夯實民生保障基礎。要突出解決好矛盾糾紛、信訪案件和歷史遺留問題,抓好山、水、林、田、路的綜合整治,努力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關心關愛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五)推進農村和諧新村大建設。一是推進便民服務中心站所建設。大力開展以“1+6”為主要內容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整合鄉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農家(社區)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黨員活動室、學習室、數字電影放映室、群眾體育陣地等資源,建設規范化服務平臺,鄉建立便民服務中心,100%的村(社區)建立便民服務代辦站。二是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為主線,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把新農村綜合體和聚居點建設、舊村落改造提升、傳統村莊院落民居保護作為基本形式,全力建設新村示范點。三是健全新村配套服務。按照“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基礎先行、設施配套、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的原則,與扶貧新村同步規劃,與“戶辦工程”同步實施。統一規劃新村道路、住房、供電、通訊、院壩等設施,推進“三化、三改”,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實現村道硬化、園林綠化、環境凈化、家庭美化,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狀況。四是打造特色村域文化。結合新村產業規劃和布局,深度挖掘產業文化內涵,注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打造新村文化長廊,積極倡導和樹立積極、文明、熱情、和諧的鄉風民俗。積極探索文化院壩活動,建立健全文化室、電教室和體育活動場所,不斷豐富和充實群眾的業余生活和精神生活。五是開展一次“五下鄉”活動。鄉宣傳文化中心要結合農村工作特點,以“四個全面”、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關愛老人兒童等為主要內容,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把優秀的劇目、節目和電影送到基層,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鄉農業服務中心、鄉獸防站、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鄉司法所等部門要一次農業、科技、創業、法律知識下鄉活動,提高農民整體生產水平。鄉衛生院和計生辦要開展一次衛生下鄉活動,組織醫療隊開展下鄉義診,為農民特別是貧困和殘疾人農民送醫送藥,宣傳疾病預防知識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

三、實施步驟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推進月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一)前期準備階段(2015年6月)。鄉黨委要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構(見附件1),落實工作人員,開展摸底調查,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建立完善“一帶四”活動臺賬,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采取有力措施,逗硬整改,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集中開展階段(2015年7月、8月)。建立和實行活動開展每周報告制度,從2015年7月起,各村(社區)黨組織要在每周五報送活動開展情況信息。鄉黨委將根據各村(社區)反映的情況,適時開展“一帶四”活動現場推進會,開展經驗交流和評比;組成工作督導組(見附件2),督導“一帶四”活動開展情況,切實解決農村發展和基層基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持續有效開展,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鞏固提高階段(2015年9月)。各村(社區)、鄉直各部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工作方案和一本問題臺賬,工作方案既要體現黨委活動精神,又要切合本村(社區)本部門實際,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問題臺賬要實行動態管理,努力構建鄉、村(社區)聯動響應的基層發展的保障網絡,建立投入和支持基層發展的長效機制,激發基層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整體潛力,掀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帶動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大優化、產業發展大提升、民生保障大改善、和諧新村大建設的熱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村(社區)黨組織要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推進月活動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主動抓,要把“一帶四”推進月活動與完成本單位工作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全力確保“一帶四”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整體聯動,形成合力。鄉直各部門要在鄉黨委統一領導下,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支持“一帶四”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各自職責,幫助聯系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精準扶貧以及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等,形成上下聯動、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搞好結合,注重實效。各村(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和內容,緊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一主線,與強化基層基礎年黨建主題活動相結合,與“走基層”、“駐村幫扶”、“雙聯”“雙報到”等活動相結合,把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的過程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跨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村(社區)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廣播、展板、專欄等載體,加強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帶四”活動的宣傳,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