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09 09:25:08

導語: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促進現代農業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緊密結合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實際,統籌使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等高素質農民培訓,不斷增強提高培育內容的針對性、過程管理的規范性、培育結果的有效性,不斷發展壯大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形成促進高素質農民全面發展的政策體系。

二、任務目標

按照市局的通知省鄉村振興考核要求,各縣超額10%以上完成下達培訓任務數量要求以及市局下達的“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指標”,2020年縣完成367人的培訓任務,由縣農廣校組織實施,按照省、市農廣校相關要求統一組織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農業領軍人才與農業經理人培育工作。

(一)農業領軍人才與農業經理人培養計劃。承擔培養農業領軍人才18人、農業經理人27人,該項培訓由縣農廣校在省農廣校(省農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統一指導組織實施,開展集中分段培訓,費用按每人3000元標準執行。

(二)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承擔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任務322人。該項培訓以市縣為主實施,分經營管理培訓、生產技能培訓、實訓實習(跟蹤服務)三階段。其中經營管理階段培訓由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統一組織實施;生產技能階段培訓、實訓實習(跟蹤服務)由縣農廣校組織實施。

三、實施內容

(一)精準遴選培育對象

按照今年確定的培訓計劃任務、培訓類型,圍繞全縣特色優勢產業,結合農民意愿,按照“培訓什么產業的技能、遴選從事什么產業的農民”的原則,認真做好培訓對象的摸底調查和遴選工作,提高對象遴選的精準性和培訓的針對性,組織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礎、符合條件的農民報名參加培訓。

農業經理人培養重點面向農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人員,提升經營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促進農業企業和主體健康發展,帶動農民共享產業增值收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要聚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需求,提升主體從業者生產經營能力,促進主體高質量發展;省扶貧工作重點村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主要面向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對有意愿但未參加過農民培訓的貧困村合作社帶頭人應培盡培,加強產業致富帶頭人培養;專業種養加能手以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大戶為重點,圍繞復工復產、保糧保供,加大專項技術技能培訓,拓展經營管理能力,幫助就業和提升產業效益。

(二)科學確定培育機構

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科學遴選確定培訓機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快建立開放教育培訓體系,統籌利用好農廣校、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訓資源,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鼓勵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參與教育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各級農廣校基礎平臺作用,積極開展需求調研、培訓組織、過程監管、跟蹤服務、能力評價和規范管理等工作。

(三)分層分類分模塊開展培訓

緊密結合當地的生產發展需要和農民實際需求,分類施策、因材施教,改進培訓模式,通過課堂教學、現場教學、跟蹤服務、線上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培訓,科學設置綜合素養、經營管理、專業技能、實習實訓、線上學習等教學模塊,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實習實訓比重,鼓勵農業經理人和從事專業技能與服務工作的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鑒定。

(四)推進農民在線學習

繼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開展農民在線學習,組織專家、教師和農技人員上線服務。將“云上智農”APP、“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報系統”、“農技匯”APP應用納入培訓課程,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提升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確保本年度培訓班、培育學員、教師課程安排均實現上線可查。

四、工作創新

(一)建設線上教學平臺

依托省農民線上教育培訓系統,加大新媒體、新手段推廣應用,切實保障線上培訓質量。以農民獲得感、滿意度為評價標準,優化組合集中學習、線上學習、實習實訓、案例觀摩交流等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有效性。

(二)探索“師傅帶徒”培養模式

探索建立縣級鄉土專家庫,開展鄉土專家教學能力培訓,提高“師傅帶徒”能力。

(三)拓寬高素質農民服務路徑

以培訓為紐帶,促進參訓農民協同合作,依托協會、聯盟等組織抱團發展。持續跟蹤農民訓后產業發展,開展政策宣講、項目推介、技術指導等延伸服務。利用論壇、展銷會、技能大賽、對接活動等載體,提供交流平臺,促進互學互助。

五、工作要求

(一)壓實工作責任

該項工作由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牽頭組織實施,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措施,強化工作落實。相關單位、科室要積極配合,形成協調溝通順暢,齊心協力做好項目實施與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

(二)提升培訓質量

要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和“云上智農”,對培訓教師、培訓基地、培訓班組織和培訓效果進行線上考核,不斷提高線上考核覆蓋面,促進教育培訓質量提升。

(三)做好基礎支撐

繼續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推薦一批實訓基礎條件好、帶動能力強的,納入市級農民教育培訓實訓基地;培養推介農民講師,充實農民培訓師資隊伍。

(四)嚴格資金管理

高素質農民培育補助資金用于農民培訓、規范管理和跟蹤服務等全過程培訓。不得用于培訓機構的基本建設,不得切塊給各部門使用,不得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直接分發給農民個人。要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強化項目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效益。切實用足用好財政資金,全面完成各項培育任務。

(五)抓好宣傳引導

要著力從實訓基地、授課教師、農民典型等方面,樹標桿、立典型、講經驗、推模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呈現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