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方案

時間:2022-04-20 10:33:43

導語:財政局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委、省政府決定,2021年繼續實施民生實事工程,著重圍繞就業和創業、社會保險等八個方面,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1件實事。

一、就業和創業

1.進一步擴大就業。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確保有就業能力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激發勞動者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創業培訓12萬人次。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培訓養老護理員2.84萬人次,培訓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1200人次。(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3.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選派“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2000名,財政安排工作生活補助。(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4.幫助殘疾人就業。培訓殘疾人3000名,為殘疾人購買公益性崗位3500個,為1.15萬名殘疾人購買“農家書屋”管理員崗位。(責任單位:省殘聯、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5.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增加安排擔?;?000萬元,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0億元,其中扶持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占貸款總數60%以上,到期貸款回收率在95%以上。(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社會保險

6.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為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7.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00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6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50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0萬人。(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8.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動態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將60周歲以上的參保人員最低基礎養老金提高5元,達到115元。在此基礎上,對65周歲至79周歲之間的參保人員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再增加不少于3元;對80周歲以上的參保人員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再增加不少于6元,具體標準由各地自行制定,所需資金由當地財政負擔。對符合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困難人員,由當地財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代繳保費;為符合條件的年滿60周歲的困難人員按月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9.完善失業保險政策。提高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繼續落實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政策和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政策。(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0.提高工傷保險長期待遇水平。按照國家規定,適度調整因工致殘人員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提高工傷職工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異地就醫交通、食宿費。(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1.為老年人辦理人身意外保險。為60周歲以上城鄉特困老年人、重點優撫對象和70周歲以上所有老年人辦理人身意外保險。(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三、撫恤和社會救助

12.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財政補差水平。將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60元,達到765元;財政月人均補差水平提高40元,達到490元。將農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45元,達到515元;財政月人均補差水平提高30元,達到355元。(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13.提高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將城鎮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提高80元,達到每人每月995元。統一農村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將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55元,達到每人每月670元;其中,農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供養標準提高80元,達到每人每月995元。(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14.實施特困失能人員護理服務。特困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補助標準每人每月1200元,特困半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補助標準每人每月300元。(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15.提高各類困難群體財政補助標準。提高上世紀60年代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月人均救濟補助標準和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手工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未參保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月人均養老生活補助標準,具體標準由各地自行制定,提標所需資金按屬地原則由當地財政負擔。(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16.提高企業軍轉干部等人員生活補助標準。提高企業軍轉干部和1953年底前參軍后在企業退休的退役士兵生活補助標準,進一步落實企業軍轉干部醫療專項救助政策;調整企業退休的參戰參試退役士兵和原省屬農墾企業部分退休人員生活補助標準;對符合規定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責任單位:省退役軍人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7.提高撫恤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根據國家標準,落實殘疾軍人、“三屬”人員、紅軍失散人員、60周歲以上未享受到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籍退役士兵以及居住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18周歲之前沒有享受過定期撫恤金待遇且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等人員的撫恤補助待遇;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的參戰參試涉核退役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準。(責任單位:省退役軍人廳)

18.改善殘疾人照顧服務。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改善殘疾人生活條件,對確需的低收入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家居無障礙改造。為16周歲以上有長期照料護理需求的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提供照護和托養服務。(責任單位:省殘聯、省民政廳)

19.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工作。對具有本省戶籍或有效居住證,有康復需求和診斷明確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實施基本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救助,其中康復救助重點保障對象實現應救盡救。按每人每月1200元標準為殘疾孤棄兒童發放照料護理補貼。(責任單位:省殘聯、省民政廳)

20.繼續實施城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按每人每月60元標準向城鄉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按每人每月70元標準向城鄉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殘聯)

21.實施臨時救助(特別救助)制度。對重大疾病、重度殘疾、自然災害、教育費用和突發性意外事件造成的支出型困難家庭給予臨時救助。(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22.提高城鄉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將機構養育孤兒、城鄉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每人每月均提高250元,分別達到1600元、120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人每月發放基本生活費1200元。(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23.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省級統籌安排資金對符合規定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等給予獎補,支持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實施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由當地財政安排補貼資金。(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24.深化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規范安葬設施規劃建設,重點完善殯儀館、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落實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25.落實計劃生育獎勵和特殊家庭特別扶助政策。對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5周歲的城鎮居民獨生子女父母,以及農村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按規定發放獎勵金。繼續開展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住院護理補貼保險工作,落實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特扶對象的特別扶助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26.持續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省財政統籌安排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補助資金,支持各地鞏固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成果,對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救助幫扶。(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四、醫療保障

27.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確?;颊卟灰蛸M用問題影響救治。對重點特殊人群肺炎核酸檢測費用予以補助。(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28.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580元;個人繳費標準提高30元,達到310元。(責任單位:省醫保局)

29.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繼續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婦幼衛生、醫養結合、衛生應急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79元,為城鄉居民提供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30.深入開展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將全省所有符合救治條件的白內障、唇腭裂、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納入常態化管理,實施免費救治;對需維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癥(終末期腎?。├щy患者實施血液透析免費救治;對符合條件的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結腸癌、肺癌、肝癌、塵肺病、耐多藥結核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兒童苯丙酮尿癥、尿道下裂、地中海貧血、神經母細胞瘤、兒童淋巴瘤、骨肉瘤等重大疾病的城鄉困難患者進行專項救治;為全省城鎮困難家庭和農村適齡婦女實施“兩癌”(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對具備手術適應癥的城鄉困難家庭婦女“兩癌”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婦女“兩癌”患者進行救助。(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婦聯)

31.開展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基因檢測。推進城鄉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工作。為困難家庭孕婦提供產前免費基因檢測健康篩查,凡夫妻一方具有本省戶籍的困難家庭孕婦可免費享受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三項篩查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32.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培訓應急救護員10萬人,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培訓75萬人次。(責任單位:省紅十字會)

五、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

33.促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繼續做好高等職業院校擴招工作,大力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將省屬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生均撥款標準提高到不低于6000元/年。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34.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留贛就業創業。穩步推動中職、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留贛就業創業,著力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和留贛比例。(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35.著力提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按照“突出重點、講求績效”的原則,推動普通本科高校內涵式發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持南昌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36.繼續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采取“政府出錢、大學出力、農民受益”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新招收和培養5000名左右農民大學生,顯著提升涉農職業院校培養農業農村人才的規模和水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

37.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2000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140余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科技館、250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支持公共文化設施設備購置維修改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應急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讀書看報、送戲送電影下鄉、開展文體活動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體育局、省廣電局)

38.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段建設。統籌資金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段重點建設區17個縣給予支持,用于步道、場館、遺址、紀念園、學院等項目建設。(責任單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六、住房保障

39.加強住房保障建設。完成國家下達的城市棚戶區、國有墾區危房、國有工礦棚戶區、國有林區(場)棚戶區(危舊房)改造開工和公共租賃住房新建(籌集)開工任務。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補齊租賃住房短板,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繼續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民政廳、省殘聯、省管局)

40.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國家下達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工任務。鼓勵符合條件的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七、鄉村振興及脫貧地區發展

41.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實現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增收。(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42.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推進300萬畝左右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43.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省選擇6000個左右村點,完善村內路、廁、水、電等基礎設施,整治村莊溝塘垃圾污水等公共環境,持續改善提升村莊人居環境。(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44.支持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漁民安置。將符合條件的禁捕退捕漁民按規定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公益崗位等多種方式促進漁民轉產就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45.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1500公里,改造建設農村公路危橋200座,完成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000公里。(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46.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繼續實施養殖業、種植業、森林、農村住房保險,開展省級特色農業保險試點,為投保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等提供保費補貼。(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銀保監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應急廳)

47.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以縣域為單位,統一規劃,統籌建設以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和規?;┧こ虨橹鳌⑿⌒图惺焦┧こ虨檩o、分散式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工程體系。(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八、群眾生產生活

48.實施百姓安居工程。積極推進工程前期工作,優先實萬畝和單退圩堤除險加固。在農業生產、城鄉住房、交通、水利設施等領域,推進實施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

49.加快城市公共停車、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在全省城市繼續實施公共停車設施提質增量補短板專項行動,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兩年工作目標,增加城市公共停車泊位供給39.3萬個。到2021年底,已開工建設的16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力爭全部投入使用,城市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人防辦、省生態環境廳)

50.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農產品等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食品(含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和特種設備等安全監管保障力度,加強省級醫療器械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監測和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

51.支持縣鄉農貿市場建設提升。繼續加強縣鄉農貿市場建設,引導有條件的縣鄉農貿市場按照農副產品超市升級標準進行提升改造。(責任單位:省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