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10 04:17:02
導語: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省民政廳扶貧辦關于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精神,根據民社救函〔2021〕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5年過渡期內,按照中央“四個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全力保障好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人口基本生活。調整優化民政政策措施,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弱項,適度擴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蓋范圍,提高民政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工作重點
(一)著力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抓好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出臺《區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社會救助為支撐、急難社會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分層分類的綜合救助體系。發揮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和區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協調機制作用,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形成社會救助工作合力。持續做好全區城鄉低保審批、特困人員認定權限下放鎮街及鎮街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三項社會救助領域改革工作,加大三項審批權下放鎮街后工作監管力度,加強動態監管,提高工作時效及管理水平。完善低收入家庭認定體系,結合省市出臺的低收入家庭認定政策規定,修訂出臺我區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完善工作措施,加大低收入家庭救助力度,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
在市民政局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基礎信息庫基礎上,探索建立我區的區、鎮(街)、村(居)三級監測管理網絡,對易返困致困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實現由“人找政策”逐步向“政策找人”轉變。充分發揮村(居)基層組織作用,將“發現機制”和主動救助納入村(居)組織職責范圍并落實專人負責,切實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依托12345政務服務熱線,提供24小時救助服務。
(三)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及時與相關部門共享信息,按規定協助開展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政策。持續實施好臨時救助制度,對低保戶、低收入家庭、困難幫扶對象等基本生活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的,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簡化救助程序,實施先行救助;創新發展急難救助制度,推進開展“救急難”工作,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加快推進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化平臺運用進程,推動實現低保網上無紙化審批及社會救助其它各項業務辦理之間的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提高救助工作實效。
(四)健全完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健全完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按照《市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實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增強區福利院失能照護和集中供養能力,提升護理型床位占比,并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強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照護服務能力。針對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加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豐富互助養老服務內容,提高服務便捷性,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需求。
(五)持續做好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福利保障工作
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政策措施,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拓展補貼發放范圍,逐步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至農村無固定收入、農村低收入家庭、重殘無業、一戶多殘、老殘一體、依老養殘等殘疾人困難群體,護理補貼覆蓋至三級、四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依托城市社區精神障礙康復工作示范點指導農村地區做好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為農村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社會交往、工作技能訓練、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社會服務。
(六)持續做好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
開展農村“三留守”人員定期探訪,完善以農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加強信息動態管理。依靠村“兩委”班子、駐村干部、兒童主任、社會工作者、親朋鄰里等,日常巡訪掌握基本情況,及時防范、積極化解風險隱患。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嚴格保障標準,細化保障措施,確保不漏一人,防止發生涉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權益保障的極端個案。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制度建設,完善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措施。
(七)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
以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黎陽鎮為重點,持續加強全區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強化鎮基礎作用。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網絡,推廣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分制和“騰訊為村”平臺建設,提升城鄉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信息化水平,暢通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入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創新社區工作法,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全面開展社區協商,加強村級議事協商規范化建設。積極開展“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促鄉村治理示范點創建工作。
(八)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指導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和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引導、鼓勵慈善力量通過投入資金、捐助物資、捐建設施、開展培訓、實施項目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鼓勵引導村(社區)工作者等積極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培育鄉土社工人才。探索實施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引導專業社工力量扎根鄉村參與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鼓勵和支持依托民政服務機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鎮社工站設立志愿服務站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
(九)持續做好區劃地名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進一步規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初審、地名標志設置,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和信息化建設。加強界線管理和平安邊界建設,依法組織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積極消除界線糾紛隱患,扎實推進平安邊界建設。
三、工作進度安排
(一)開展動態監測、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數
1.重點任務:全面摸底排查農村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通過自主申報、入戶走訪、熱線反映、數據比對等方式,完成摸排兩種家庭底數工作,納入監測范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幫扶范圍。在市民政局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庫基礎上,區民政局會同各鎮全面結合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開展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全面排查、動態管理,實現救助對象有進有出、精準認定。
2.工作舉措:召開一次各鎮摸底排查部署會;在各鎮摸排基礎上組織開展一次局摸底排查復核督導;對符合條件的家庭人員及時納入救助,做好動態管理。
3.責任部門:區民政局相關股室、各鎮人民政府。
4.完成時間節點:2021年5月至7月底。
(二)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做到應保盡保
1.重點任務:全力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的應用,區民政局、區鄉村振興局要密切關注低收入人口情況變化,及時分析并篩查出有潛在風險的對象,強化主動發現機制,組織人員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進行實地調查,一旦發現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難群眾,及時給予救助幫扶,做到應保盡保。
2.工作舉措:召開一次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應用培訓;組織部署各鎮街對動態監測篩查出的對象進行實地調查;對調查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及時給予救助。
3.責任部門:區民政局相關股室、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股室、各鎮人民政府。
4.完成時間節點:2021年8月至10月
(三)查漏補缺、鞏固深化
1.重點任務:結合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區民政局、區鄉村振興局將通過機動式明察暗訪、隨機檢查、各鎮間互查、第三方機構評估等方式,進一步查漏補缺,及時解決發現的個案問題,確保兜底保障網更嚴密、更牢固、更有效,并總結梳理各鎮街工作開展情況,總結提煉行動成效和工作經驗。
2.工作舉措:組織開展一次鎮街間工作互查,進一步查漏補缺;撰寫工作開展情況總結。
3.責任部門:區民政局相關股室、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股室、各鎮人民政府。
4.完成時間節點:2021年8月1日至11月中旬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各鎮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將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今年民政系統的重中之重工作來抓,納入民政重點工作范圍,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統籌做好政策銜接相關工作,不斷提升民政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推進社會救助協理員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配備專職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辦理社會救助事務。加快鄉鎮社工站、未成年人工作保護站和農村社會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結合基層實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養老服務員、兒童福利督導員、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業務培訓,提升各類人才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提升農村社會治理、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工作水平。
(三)強化督促調度。認真貫徹省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加強督導檢查,務求落細落實。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監督管理長效機制,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深化拓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區民政局及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股室、各鎮人民政府要定期(于7月14日、10月10日、12月10日前)將行動開展情況分別報區民政局及區鄉村振興局,匯總整理后分別上報市民政局及市鄉村振興局。
- 上一篇: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建設探討
- 下一篇: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集中攻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