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黨員電化教育優勢,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
時間:2022-09-06 01:29:00
導語:發揮黨員電化教育優勢,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黨員電化教育堅持“兩個服務”的指導思想,以實現創業富民為目標,使黨員電化教育成為促進農村產業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助推器”;以構筑堅強堡壘為目標,使黨員電化教育成為增強鄉村領導班子凝聚力、戰斗力的“加速器”;以塑造黨員形象為目標,使黨員電化教育成為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動力源”;以倡導文明法治新風為目標,使黨員電化教育成為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潤滑劑”。近年來,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充分發揮黨員電化教育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黨員電化教育活動,使黨員電化教育活躍了農村經濟大舞臺。極大地發揮黨員電教為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的優勢。
一、完善基礎設施,抓好網點建設,為黨員電教加快農民奔小康建設搭建網絡平臺
在加快農民奔小康建設的新征程中,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肩負著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重任。黨員電化教育是幫助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增長知識、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網點建設是黨員電化教育的基礎。為加強電教網點建設,我們堅持逐年制定規劃,層層分解目標,明確建點任務,黨員電教播放網點建設穩步推進。
一是抓普及,不斷擴大網點覆蓋面。在鞏固提高“一村一點”的基礎上,堅持“整體推進抓普及,重點扶持抓提高”的思路,對全市11個鄉鎮和條件比較好的市直單位、15個社區電教播放點進行了規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電教工作的“盲點”,為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抓投入,為網點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隨著電教設備的更新換代和網絡建設的不斷深入,黨員電教支出逐年增大。為此,我們投入資金3000元,購買了60部農村實用技術科教片,10部政治理論片,復制下發到各播放站點,目前,全市70%以上的播放站點建立了百部片庫,為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抓提高,促進網點建設上水平。在抓好網點普及的同時,我們注重抓規范提高。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網點建設。為進一步提高網點建設水平,根據《全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市開展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通過整合教學資源,改變了各部門單打獨斗舊的培訓模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培訓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是抓督導,確保網點建設工作的落實。我們堅持把黨員電教基層基礎工作納入全市黨建目標管理,與黨建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明確規定,電教工作不合格的鄉、村黨委,不能評為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堅持每年對建點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將結果予以通報;部務會成員到基層檢查黨建工作也堅持必問電教工作、必看網點建設情況。推動了網點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由于措施有力,工作到位,我市電教網點覆蓋面逐年擴大。目前,全市有電教科技示范鄉鎮3個,科技示范村6個,電教科技示范戶400余戶。
二、不斷豐富和深化電教內容,努力提高黨員電教服務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
近年來,我市緊密結合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充分發揮網絡完善、機構健全的優勢,努力豐富電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手段,使黨員電教服務小康社會建設的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緊貼黨委工作中心,服務農村工作大局。為宣傳建設小康社會和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推廣農村實用新技術。投資1000元購買了20余本農村實用技術vcd光盤,并復制11套,在春耕和田間管理期間下發到各鄉鎮播放站,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為實現“主副換位”和畜牧業半壁江山目標打下了基礎,積極的發揮了黨員電教的作用。
二是突出黨建職能,增強農村黨組織帶頭致富能力。堅持黨員電教反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服務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市、鄉、村三級都把電教手段運用到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后進支部轉化等項工作中。按照制片計劃,編輯制作了《架起遠程教育的金橋》、《百姓的當家人》等多部專題片。為了豐富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我們注重搞好前沿信息和知識的教育。購買了《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加入wto后的中國農業》(東北農大金長城教授主講)、《當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東北農大副院長魏湜主講)《當前臺海局勢》、《9.11事件后的國際反恐怖主義斗爭形式》、《領導干部如何正確判斷當今中國社會形勢》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科技知識方面專題講座的光碟,促進了干部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受到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歡迎。年初以來,全市共舉辦電教科技培訓班53期,播放科教片34部,培訓人數達2490人次。通過電教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黨員的科技素質,98%以上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掌握了1-2項農村實用技術。按照全省開展創建黨員電化教育科技示范活動的通知精神,為充分發揮黨員電化教育在傳播、推廣適用技術、引導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致富方面的優勢和特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及時制定下發了《五大連池市農業科技人員“指百連十”活動方案》,《科技人員“指百聯十”活動記實》、《科技人員定期匯報制度》,明確了電教科技示范目標。
三是大力開展實用科技培訓活動,提高農村黨員致富本領。為了實現“培訓—名學員,致富一個家庭,帶動一片群眾,繁榮一方經濟”的培訓目標,我們在培訓后采取了部分跟蹤服務措施。一是利用遠程教育手段給農業技術人員“充電”,并以農業科技人員“指導百戶、聯系十戶”活動為載體,組織植保、畜牧水產、家禽養殖等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戶家中進行現場指導,解決農民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顒娱_展以來,共指導農戶18000余戶,發放科普資料3000余份,解決技術難題1700余個。二是在培訓的學員中,選拔一些具有一定條件,能開展規?;a和具有創業能力的優秀學員,通過種子、種苗、種畜和后援技術的支持,使他們成為種養大戶和致富能手,并通過他們的影響帶動鄉親們一起勞動致富。如雙泉鄉農民黨員孫軍,參加種植技術培訓后,利用本村礦泉水資源豐富的優勢,率先將自家8畝旱田改種水稻,我們知道后,立即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從選苗、插秧、田間管理到收割進行全過程跟蹤服務,當年獲得了成功,水稻畝產達到500公斤,每畝增加收入160元。在他的帶動下,現在該村已發展到家家戶戶有水田,全村現種植水稻3000多畝,人均增收1000多元,成了遠近聞名的礦泉稻種植專業村。三是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辦“農技110”服務熱線。保證每天有兩名科技人員值班,解答和解決廣大農民在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朝陽鄉紅旗村500頭種羊基地,突發疾病,一天內暴死十多只,我們通過“農技110”得知情況后,立即找到技術人員連夜冒雨趕到基地,對生病羊群實施診治,堅守在村里近一周時間,治好了病羊群,挽回經濟損失20萬元,為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
三、運用多種電化教育手段,對以往教育方式大膽革新,開創黨員電化教育新局面,全面加快促進農民奔小康步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農村黨員電教工作也面臨著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更好地實踐“三個代表”,促進“兩個率先”,我們深入研究農村黨員電教與時俱進、如何創新的課題。為此,我們提出了“融入高校、接受強輻射,全面建小康”的目標,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以遠程教育培訓基地為龍頭,以黨員電化教育網絡為延伸,以廣播電視傳播為輔助手段,促進農民由“體力型”向“智力型”的轉變,實現“富腦袋”向“富口袋”的良性互動,在農民培訓工作上進行了大膽嘗試,開創黨員電化教育新格局、新形式。
一是整合了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過去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采用多頭管理、分散進行的運作模式,多個部門參與,誰都管誰又都不統管,必然出現培訓組織混亂、內容重復、投入分散、資源浪費等問題,造成農民培訓工作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市委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先后投入資金350余萬元將電大、農技高中、技校等八校合一,成立了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中心,中心下設干部培訓基地和農業人才培養基地。中心既是培訓學員實習實訓的良好場所,又是規模生產、推廣示范的科技窗口。利用網絡資源共享,采取互動的教學方式即豐富了培訓內容,又開拓了農民視野?,F代遠程教育培訓中心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豐富的課件資源,在培訓內容的設置上,本著實用、易懂、多元化的原則,不斷豐富培訓內容。與此同時,我們因鄉鎮而異,因村而異,視不同鄉鎮、不同村特色經濟發展狀況確定培訓內容,促進相關的示范園區、聯合體和基地的發展壯大,為特色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自中心建立以來,使千余名農家子弟找到了較為理想的就業崗位。
二是深入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努力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素質。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整體素質偏低,人才匱乏,是制約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根本性原因。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迫切需要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則是省委為盡快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素質,從深層次上解決農村矛盾,加快農村改革和發展步伐而做出的一項重大舉措。我市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市,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素質則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并決定以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為契機,全面實施農村干部群眾素質升級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培訓5萬農民,培養鄉村干部和骨干農民5000人,重點培養鄉村大學生500人。為保證“村村大學生計劃”和農村干部群眾素質升級工程得以順利實施,根據我市農業縣市特點和農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農村干部群眾承受能力較低的實際情況,決定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市委責成組織部專程赴東北農大進行協商、洽談,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今年9月,全省縣市首家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中心落戶五大連池市,省政協、民盟黑龍江省委、省教育廳、東北農大及黑河市委、組織部等有關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并親自出席簽字和揭牌儀式。遠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鄉鎮、在市內接受當前最為先進的科技培訓,節省了大量經費投入,為深入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全面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素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目標,全面實施“萬名農民素質升級工程”。教育中心本著實用、易懂、多元化的原則,不斷豐富農民培訓內容,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在種植業方面,主要培訓農民推廣使用新品種,掌握運用新技術,促進土地綜合開發和利用,提高種植業的比較效益;在養殖業方面,主要培訓農民掌握畜禽飼養、防病治病、品種改良等基本知識,適當加入特色養殖、飼料加工、適應市場變化等培訓內容,推動主輔換位,實現畜牧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勞動力轉移方面,積極了解用工信息,對應培訓基本務工技能,并加強基本法律法規培訓,使農民外出打工既能遵紀守法,又能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為進一步擴大培訓覆蓋面,我們依托遠程教育中心這一教育平臺,通過調整農村黨員電教點和“三個代表”責任區設置,從中確定220多個鄉村教學點,配備微機、電視、vcd等設備,并逐步在朝陽鄉等偏遠鄉鎮新上衛星接收設備,成立教學分部,形成市、鄉、村、教學點四級教育培訓網絡。目前,教育中心及各教學點已培訓農民10000余人,并力爭用3年時間,培訓500名鄉村干部,50000名農民,使農民普遍掌握1-2門實用技術。
我市黨員電教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我們將以這次研討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省市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探索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為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提供堅強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