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教育改革
時間:2022-09-20 09:26: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與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標:
1.通過介紹目前社會發展現狀分析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2.舉例解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3.科學發展觀對教育改革的指導意義
過程:
一、什么是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中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提出背景
1.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系統集成的目標體系,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應當看到,我國現在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才能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真正建立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2.去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進入世界中等收入水平,處于重要的轉折階段,需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我國現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這是整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重要階段,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才能為妥善應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則,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全局,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3.從改革的進程來說,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從初建階段發展到完善階段,面臨著更加艱巨復雜的任務,需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4.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5.從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低循環等基本國情出發,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6.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同、鄧小平和同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茖W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是緊緊圍繞發展這個主題的。這一科學發展觀是對2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在去年抗擊非典斗爭和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得到的重要啟示,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這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
7.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就是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
8.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需要解決好科學發展問題;解決好科學發展的問題,需要按照客觀規律科學地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作為提高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我們黨就能更好地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要求上來,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推進各項事業,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舉例:
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問題被國務院查處鐵本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疑問:一個設計生產能力840萬噸、概算總投資105.9億元人民幣的大型鋼鐵聯合項目,到底是如何連闖“紅燈”,違規上馬的?其背后則是偏離科學發展觀的深層次原因。
鐵本:“小馬”拉上“大車”
鐵本公司法人代表41歲的戴國芳出生于當地一個農民家庭,從13歲起開始干瓦工,后來靠揀廢鋼廢鐵有了積蓄,1996年在常州市東安鎮成立了鐵本公司。為上鐵本項目,從2002年5月開始至2003年底,鐵本公司涉嫌虛假注冊7家合資(獨資)公司。按規定,這7家合資企業外方應繳納注冊資本金1.7972億美元,但其中只有鷹聯公司注冊資本金1200萬美元基本到位,另有1家公司部分到位,其余5家合資公司至今未見驗資報告,沒有任何資金到位。
審批: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越位”
鋼鐵項目屬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產業項目,有一套比較規范的審批機制??梢哉f,能否獲得立項審批是鐵本項目上馬的關鍵。
自2002年5月以來,鐵本公司為實施項目,法人代表戴國芳成立7家合資(獨資)公司,把項目化整為零,拆分為22個項目向有關部門報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設計生產能力與投資嚴重不匹配的項目,在審批過程中卻是“一路綠燈”。
土地:職能部門失職違規使耕地保護制度難落實
許多干部群眾對鐵本項目的違法占地感到不可思議:鐵本公司開工建設達9個月之久,占用土地6541畝。其中60%是耕地,涉及2000多戶、4000多農民被迫搬遷。不少過上小康生活的農民已有8個多月無“家”歸、無地種,有的甚至住進窩棚、橋洞、廢棄的漁船。按規定,占用如此多的土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必須報國務院批準。
按照法律規定,建設用地需要占用農田的,必須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報批手續,經過省級以上國土部門批準,向具體項目實施供地后,才能由國土部門代表政府與村級組織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然后企業才能進場施工。而從鐵本項目的占地過程來看,整個手續基本是“倒了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認為,先上車后買票,先干起來然后再審批,是時下一些地方發展地方經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正是這些違法違規行為,使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不到實處。
貸款:6家金融機構“集體淪陷”
鐵本項目尚未取得合法批文,6家金融機構就開始爭相發放貸款,其中農業銀行嚴重違反國家現金管理規定,最高日現金支付達千萬元。6家銀行同時深陷漩渦,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機構不重視貸前審查和貸后監控,以為地方政府支持的項目就可靠,教訓深刻。
按照有關規定,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用地、環保等要求,取得立項和審批合法手續后,銀行才能給予授信支持。鐵本事件暴露出這些銀行風險意識太弱,對鐵本公司的信用評級嚴重失誤,在執行政策上出現重大偏差。
環保:職能部門集體“缺位”
污染問題是鐵本項目上馬中群眾反映的焦點之一。特別是焦化、硅鋼高污染項目要在揚中上馬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很多市民的強烈反對。揚中是全國首批生態示范城市,有著“水上花園”的美譽,上馬這樣的高污染項目給當地環境帶來的隱患可想而知。
根據有關規定,總投資2億元及以上的鋼鐵工程由國家環??偩重撠煂徟洵h境影響評價文件。鐵本公司的焦化項目總投資2980萬美元,年產焦炭達60萬噸,超過上海寶鋼焦化廠的年生產能力,應該上報國家環??偩謱ζ洵h境影響評估進行審批。
而事實上,焦化項目未獲批準,鐵本公司即擅自開工,如今項目工地已鋪埋了數米深的石灰,樁基打了一二十米,導致耕地全部被毀,無法復墾。
按照規定,建設項目環保結論未出來前,一草一木都不能動。據記者調查,鐵本公司報送環保部門預審登記總共8個新建項目,均未通過環保部門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而其中的6個項目早已違法開工。
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無視環評法的問題也很突出。
鐵本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造成了嚴重后果,教訓深刻,代價沉重。鐵本事件昭示人們:不能打著發展的旗號,違法行政、違規操作,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糾正一切偏離科學發展觀的行為,真正把思想方法轉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切實維護國家宏觀調控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現行教育改革
運用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改革觀,形成正確的辦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方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新教師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素質教育總目標,形成正確的學生觀,評價觀,課程觀,教學資源觀,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關系,德育與教學關系,學校與家庭、社區的關系,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方法
改變傳統行政層級管理方法,變學校為學習型組織,變教師為學校教育改革主體;
1.改變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知識體系建構和能力的培養;
2.改變科研工作策略,變科研為落實學校辦學理念提升學校內涵手段
3.改變師資隊伍培養方法,重視學校自身文化的熏陶,鼓勵教師個性的張揚尊重教師專業自由;
4.改變學校與社區、家長的關系,統籌利用社區資源,讓家長配合學校教育
5.改變教師評價方法,激勵引導教師專業發展
6.改變教師人事聘用制度,建立競爭上崗機制,優勞優酬人事制度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學校發展規劃
1.不浮躁,不空喊口號,用科學的政績觀指導改革工作,聚焦內涵發展,扎實推進學校教育改革。
2.以學生發展為本,實事求是,對每一位學生未來負責,對每一個家庭負責,對社會對政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