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共駐共建共享和諧

時間:2022-07-07 06:04:00

導語:如何共駐共建共享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共駐共建共享和諧

“共駐共建共享和諧”,是新形勢下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抓好社區建設、構建和諧社區的內在要求,是促進社區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近年來,我社區黨總支積極與駐區單位和10多家友好單位開展以“組織建設共建、文明新風共育、幫教助困共管,人員思想聯抓、環境衛生聯搞、社區治安聯防、文體活動聯辦”為主要內容的共建活動,較好地實現了共建雙贏、和諧發展。

一、立足推進社區建設和諧發展,不斷激發大家參與創建活動的熱情。建設和諧社區,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工作目標,更應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作為聯系駐區單位和人民群眾的紐帶,我們積極從搞好教育引導入手,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一是在克服模糊認識中增強認同感。針對一些班子成員和居民代表對共建活動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認為搞共建活動牽扯工作精力、影響為民服務、增加工作負擔的問題,我們及時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采取到共建單位參觀共建成果,邀請15家共建單位領導和居民代表召開“構建和諧社區座談會”,較好地使大家拓展了眼界,明確了搞好共建不僅能促進社區發展,而且能提升為民服務的質量,更是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二是在加強組織領導中增強執行力。今年,我們在社區人員作了很大調整的情況下,把健全各類組織作為加強共建、構建和諧社區的關鍵環節來抓,切實選準配強各類組織人選,明確他們在共建活動中的重要職責,真正做到了不因人員調整而中止,不因任務繁重而淡化,進一步凝聚了抓落實的力量。三是在躬身實踐中增強堅定性。工作中,通過與區檢察院、消防支隊119接警臺、正大開發公司、華陽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法制宣傳圖片展、火警演練、新建車棚和大門等活動,與社區居民開展“我與社區建設共進步”大討論,讓社區工作者和廣大居民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共建活動帶來的益處,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參與共建活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本著雙方共同互惠受益的原則,想方設法提高創建活動的質量。與駐區單位搞共建,社區為主是前提,優勢互補是基礎,共同受益是目的。只有把這一原則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滲透到社區建設的全方位,才能確保共建活動質量。一是在加強組織建設上搞好“共建”。采取黨團組織結對和共同上黨(團)課,努力在政治、思想、智力和信息上共建互利。幾年來,我們與共建單位堅持在每年“七一”和春節前,聯合召開黨(團)工作座談會和迎新春茶話會;3次共同舉辦時事政治和黨(團)史知識競賽;多次邀請共建單位領導來社區參加黨(團)支部集體活動;共同組織學習胡主席“6.25”重要講話,舉辦臺海形勢報告會。通過優勢互補,大大提高了社區黨組織解決自身問題和領導社區全面建設的能力。二是在營造文明新風上搞好“共育”。依靠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牢牢占領社區的思想文化陣地,是營造文明新風的關鍵所在?;顒又?,我們注意發揮各自的優勢,利用南京市電信局團委豐富的文化資源,積極協助社區開展爭創“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活動;請區檢察院定期來社區進行普法知識講座和法律咨詢,強化居民的法紀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與消防支隊官兵一起開展爭創文明社區、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的宣傳教育,舉辦家庭防火防盜知識講座;組織廣大居民經常開展一些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通過廣泛開展各項共育活動,社區形成了人人爭做文明市民的良好局面。三是在幫教助困上搞好“共管”。幫教助困是社區工作的熱點,更是難點?;顒又?,我們與共建單位堅持從一人一事做起,狠抓工作落實,共同承擔了管好社區16名重點人員和12名殘疾人員的責任。在省建科院、省統計局、省藥檢所、南京市電信局等共建單位協助下,社區設立了“助學基金”,為近40名家庭困難學生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與96名獨住孤寡老人結成了“一助一”助老對子,幫助19戶困難家庭與共建單位結成幫扶對子,先后為弱勢群體家庭捐款捐物和爭取補助經費5萬多元,幫助183名下崗職工重新找到了工作崗位。

三、著眼營造和諧文明的人文環境,努力增強和諧社區創建的成效。創建和諧社區,根本目的是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中,我們把其作為根本著眼點來抓,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強化服務功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促進社區居民素質不斷提高。我們利用社區“公民道德引導站”,積極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道德、法制等知識的宣傳教育,使社區居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夠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每年堅持進行“文明院落”、“文明樓幢”、“五好家庭”評比競賽,引導大家在行動上爭做“文明市民”,有效促進了人際關系、鄰里關系、家庭關系的和睦。深入開展講道德、講文明、講衛生活動,建立相互監督機制,在經常性養成中廣大居民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二是促進社區治安狀況更加穩定。依托黨員服務站和民間社團組織,發動社區居民成立義務巡邏隊,共建單位也組織內部保安,共同打造平安社區。特別是擔任社區義務巡邏的45名隊員,長年堅持義務巡邏,先后制止不良行為30余起,抓獲搶劫犯2起,消除火情等不安全隱患40余起。積極抓好“法律學堂”建設,每月召開一次矛盾排查會,分析社區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及時找準存在的隱患,把各類事故有效防范在萌芽狀態,確保了社區的安全穩定。三是促進社區為民服務氛圍進一步濃厚。共建中,我們把促進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作為根本目標,大力開展為民服務活動,與共建單位一起,組織清理衛生死角、綠化居住環境;利用七一、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舉辦聯歡會,活躍社區居民業余文化生活;以“社區議事園”為載體,建立社區、共建單位、居民三方聯系渠道。在共建單位支持下,我們還先后30多次組織社區居民到雨花臺、大屠殺紀念館、中山陵、珍珠泉等風景區參觀。近年來,社區先后獲得省市區“科普文明社區”、“巾幗文明社區”、“學習型班組先進集體”、“黨建示范點”、“先進社區居委會”、“三星級文明和諧社區”等30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