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16 03:03: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交流材料

農村黨組織是帶領和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重任,是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要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必須把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個關鍵環節來抓,以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助推新農村建設,努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力資源支持,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構建“大黨建”格局:整合社會資源,激發活力形成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這既為做好新時期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課題,也為激發黨組織活力,催生構建“大黨建”格局,形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年來,基層黨建工作主要注重的是黨組織的內部循環,更多的是依靠傳統資源,主要實行的是垂直化、內部化、封閉化的管理方式,更多局限于就基層組織建設抓基層組織建設的傳統套路,忽略了統籌城鄉資源和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大黨建”、“大三農”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和制約了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成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對農村黨組織設置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科學合理設置農村黨組織,構建“大黨建”格局,樹立開放式的工作理念。一是建立聯合黨組織。改變傳統的鄉村組條狀式的基層組織設置方式,按照方便工作、管理有效的原則將產業相同、地緣相鄰的行政村聯合起來建立黨組織,使黨組織設置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真正使農村黨組織成為建設鄉村文明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二是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根據農村黨員就業方式日趨多樣化和農村產業化的不斷發展,按照產業格局設置黨組織,創設科技示范、致富信息等功能型黨小組,使黨組織設置由區域型向產業型、功能型轉變。*縣新杖子鄉黨委把北京天鵬緣公司建在兩益城村的果品采摘園作為黨員示范基地,村黨支部依托該公司聯合成立了優質果品協會,極大地拓展了當地果農學習掌握新技術的輔射面,強化了果品銷售信息等環節聯系,為解決果農賣果難問題開辟了新途徑。三是建立流動黨組織。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全縣對外出務工的流動黨員實行統一管理、跟蹤服務,按區域成立了黨支部,并從流動黨員中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黨員擔任支部書記,為流動黨員發揮作用搭建新的平臺。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有所成的黨員人才回鄉創業,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截止目前,全縣在2279名外出務工的流動黨員中,建立了28個黨支部、421個流動黨員服務站。

強化黨員隊伍管理:著眼提高整體素質,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農村黨員是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的重要手段。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改進教育培訓方式。通過黨員電化教育網、有線電視網和國際互聯網等現代傳媒技術手段,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黨員知榮辱、樹新風;加強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村黨員普遍掌握一至兩門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同時定期走訪黨員,了解黨員需求,關心黨員生活,鼓勵黨員領辦創辦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典型引導、政策和資金扶持,為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搭建平臺。二是大力實施“紫塞先鋒”工程,把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到新農村建設中。*縣高寺臺鎮在工礦企業建立了“紫塞先鋒”示范區;新杖子鄉把黨員科技示范園建在果品基地上;六溝鎮依托蔬菜生產基地在“百里長廊”上建立了黨員示范服務帶,使農村黨員隊伍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三是開發黨員人力資源,儲備農村后備人才。對黨員實行多層次培養,積極實施人才戰略,推行“雙帶”、“雙強”工程,培養能人書記,培育能人黨員,建立合理、規范的農村后備干部管理體系,20*年以來,全縣通過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的后備人才,目前已有41名有志青年,畢業生回村任村主任科技助理。

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拓寬民主渠道,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在新時期新階段,拓寬民主渠道,完善制度保障體系既是創新黨建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助推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證。實行制度化管理和科學的考評機制,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真正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一是全面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支部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正確理順“兩委”關系,規范村務行為,創新農村黨支部的領導方式,逐步形成民主高效的農村領導體制,促進農村的穩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實施黨務公開。積極擴大黨內民主,切實保障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讓黨員群眾明白,還干部清白,樹立黨組織威信。村級黨組織在中心地帶或醒目的地方建立黨務公開欄,拓寬黨員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著力構建民主開放、公開透明的黨務工作新機制,及時發現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更好地為村民服務。三是推行“雙述雙評”工作機制,建立黨建考核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黨建“具體責任人”作用,積極開展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制度和“百姓評村干部”活動。建立村干部黨建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政績相協調的考核體系,調動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