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16 03:02:00
導語:民營經濟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委提出“一條主線、兩大支撐”發展戰略,將縣域經濟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欠發達地區,在發展經濟中必須突出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以民營經濟的大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的新跨越。近年來,我縣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切入點和富民強縣的重要途徑,積極鼓勵、大膽支持、正確引導、放手發展,促進了縣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到20*年末,民營企業達到421家,個體工商戶11169戶,從業人員達到7.2萬人。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2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5%,上繳稅金2.7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的84%。
一、做強骨干,壯大群體,強化民營經濟主體地位
民營經濟的發展,既需要骨干的拉動,也需要群體的支撐。扶優促強,培植一批規模大、實力強、貢獻多的優勢企業,是帶動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幾年來,我們一方面注重質的提高,做強骨干企業,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舉全縣之力支持帝賢公司和乾隆醉酒業公司兩大支柱企業加快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兩張“名片”。帝賢公司在十幾年間發展成為總資產27億、擁有服裝、紡紗和造紙三大主導產業、6家子公司、15000名職工的大型企業集團,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針織品出口基地,中國最大的針紡織品出口企業之一,國內第一家按市場規則運作B股上市的民營控股公司。乾隆醉酒業公司“板城”牌產品達到180多個品種,生產能力1.8萬噸,“板城燒鍋”系列酒連續多年熱銷省內外大中城市,綜合效益連續五年居全省同行業之首,“板城”商標被依法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另一方面注重量的擴張,依托產業培育優勢企業群體,壯大民營經濟發展規模。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確立了紡織服裝、冶金、造紙、建材和食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引、資金幫、典型帶等一系列措施,積極扶持金摩鐵業、建龍礦業、暢達集團、億財制衣、美華紡紗、創為光電等一批優勢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全縣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達到136家,五大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81.1%,上繳稅金占全部財政收入的72%。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大力推進改革,引導民營企業加強管理,提高內在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堅持因企制宜,分類指導,通過產權轉讓、收購兼并、拍賣出售、破產等途徑,實現企業產權置換和職工身份置換,盤活閑置資產。目前我縣國有企業改革已基本完成,集體企業改制面達到60%。通過改革改制,乾隆醉酒業公司、創為光電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也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乾隆醉酒業公司,其前身是一家縣屬國有企業,20*年在其發展形勢較好的情況下,果斷對其進行股份制改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經濟效益連年大幅攀升,成為全縣納稅第一大戶。
不斷擴大開放,引導民營企業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借助外力求發展。堅持以項目為載體,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將企業推向開放第一線,圍繞主導產業發展上項目、跑資金、求合作,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外向化水平。建立并完善了領導分包重點項目責任制、項目法人責任制、考核獎懲機制,調動各個層面抓開放、跑項目的積極性,有效擴大了對內對外開放成果。幾年來先后引進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00多個,投資總額400多億元。全縣外資企業達到23家,經濟外向度居全市首位。近三年實際利用外資2.18億美元,外貿出口創匯1.*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總額的77%和39%。
三、創新載體,聚集要素,搭建民營經濟發展平臺
發展園區經濟能夠有效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推進產業向集群化發展,提高民營企業競爭力。從1999年起,我縣先后建立了下板城服裝工業區、甲山石材工業區和頭溝、高寺臺礦冶工業區,并出臺了一系優惠政策和鼓勵扶持措施,有效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隨著園區的發展壯大,“*”期間,我們將著力建設“三園一帶”,不斷提升園區水平,帶動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帝賢工業園區,是省、市確定重點工業園區之一,重點是做強帝賢公司、乾隆醉酒業、億財制衣、創為光電、天成PS版、美華紡紗、隆大制衣、盛華服裝等重點民營企業,大力發展針紡服裝、造紙、食品醫藥和高新技術產業。甲山石材水泥工業園區,是市“*”期間要重點推進的四個工業園區之一,重點是扶持高時石材、康達水泥兩個企業加速達產達效,實施后續項目,帶動產業升級,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花崗巖石材生產、出口基地。上板城工業園區,立足全市工業整體發展規劃,以暢達松花粉、立飛焦化、柱宇釩制品等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立飛綜合化產、海綿鐵加工等項目,加快發展與釩鈦資源相配套的相關產品制造業,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北部冶金工業帶,以高寺臺、頭溝、雙峰寺、岔溝等鄉鎮為重點,支持金摩、建龍、天冶、雙龍等優勢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發展鐵粉精加工、燒結、提釩、選鈦、煉鐵項目,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四、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縣域經濟的主體地位,納入各級各部門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對優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在歷次機構改革中始終保留民營經濟主管部門,且不斷加強其職能。堅持“多服務少伸手、多扶持少干預”的原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民營企業提供服務,解決難題。由財政出資,吸引民營企業參與,組建了*暢遠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解決資金難題。加強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幫助企業辦理各種證照、進行企業策劃、提供信息服務,為60多家企業培訓員工1500多人次,幫助企業協調貸款700多萬元。認真落實“九放寬七支持”的市場準入政策,對涉企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建立和完善涉及七大類環境方面的制度1000多條,完善執法服務措施近300條,修改、廢止過時規定700多條,取消行政許可項目32項。制定出臺了《*縣保護扶持重點企業發展暫行辦法》對重點民營企業實行掛牌保護。
- 上一篇:政府經濟工作會議講話(縣)
- 下一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