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01 09:25:00

導語: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著眼管活,實施“雙聯”,建立健全組織網絡;著眼管實,推行“四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著眼管好,加強服務,擴大教育管理成效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縣內聯建,形成“三位一體”管理網絡、縣外聯管,形成“雙向互動”管理機制、推行報告登記制,把外出流向掌握好、推行定期匯報制,把外出狀況把握好、推行目標管理制,把黨員責任落實好、推行民主評議制,把黨員形象樹立好、營造環境,讓流動黨員“出得去”、提供保障,讓流動黨員“立得住”、打造平臺,讓流動黨員“回得來”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04年開始,我們大力推行“四制雙聯”(報告登記制、定期匯報制、目標管理制、民主評議制,縣內聯建、縣外聯管)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創新工程,有效地解決了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等突出問題,推進了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著眼管活,實施“雙聯”,建立健全組織網絡

農村黨員的外出流動,決定了對其教育管理方式必須從靜態封閉式轉變為動態開放式。為此,我們力求建立起反映靈敏、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開放性立體型動態管理機制,對農村流動黨員進行安“家”落“戶”,讓他們及時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管理。

1、縣內聯建,形成“三位一體”管理網絡。縣內聯建的主要辦法和目的就是,在本縣范圍內構建縣委組織部、基層黨委、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管理機制。通過縣委組織部宏觀管理,基層黨委和支部抓日常工作落實,形成對農村流動黨員的“一體化”管理。首先,在本縣范圍內建立起“卡、站、庫、中心”,構建縣、鄉、村三級流動黨員聯建聯管立體管理網絡。目前,村級為每一名外出流動黨員建有信息管理卡,鄉鎮建有流動黨員管理站,并配備了微機,并建有鄉鎮流動黨員流動分布網絡圖和組織管理網絡圖??h委組織部建有全縣流動黨員信息資料庫,將全縣1700多名農村流動黨員資料分類輸入微機,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專門建立“黃梅縣流動黨員網絡教育管理中心”網站,定期及時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信息,實行流動黨員遠程教育,為外出流動黨員開展活動提供平臺。其次,建立駐外黨組織。我們突破“單位建黨組織”單一模式,對縣外流動黨員,按照全縣流動黨員的分布及從業特點,區別情況建立駐外黨組織。一是幫建。對在同一地區從業黨員較多,統一建立黨支部。分路鎮根據本鎮黨員流入江西九江相對集中的實際,建立了駐九江贛北大市場流動黨員黨支部。并推選了一名思想品質好、帶動能力強的黨員擔任支部書記。鎮黨委書記親自把駐外黨支部的牌子掛到了省外,并送去了學習活動資料。二是派建。對駐外企業(公司)固定,且黨員較多,派駐黨支部書記依托企業(公司)建立駐外流動黨支部。大河鎮把一名原鎮企管會的黨員干部派駐武漢,任駐武漢建筑公司黨支部書記,負責全鎮從事建筑行業的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三是聯建。對黨員人數少、駐地比較分散的,按照駐地相鄰、行業相近、便于管理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或黨小組。全縣已在縣外建立駐外黨支部19個,黨小組22個。同時,在本縣鄉鎮之間流動的670名農村黨員,也落實到了非公有制企業和街道社區黨組織。

2、縣外聯管,形成“雙向互動”管理機制。對分散外出,且外出地黨員較少,不便建立黨組織的實行流出地和流入地聯合管理。一是對黨員單獨外出,時間在3個月至6個月的,或時間在6個月以上,不便轉移正式組織關系的,發放《流動黨員管理手冊》,證明黨員身份,參加所在地或單位黨的組織生活;二是對黨員外出務工或經商活動,有固定地點,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使用黨組織關系介紹信,轉移正式組織關系,接受外出所在地或單位的教育管理。針對“托管”較難落實的問題,我們積極與外出流動黨員聯系,通過對其單位或所在地黨組織寄發流動黨員管理信函,幫助聯系流入地黨組織為外出黨員填寫《流動黨員管理手冊》和接收參加所在地或單位黨組織活動等,形成了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雙向溝通反饋、密切配合、共同負責的雙向管理機制。目前,我們與300多名單獨外出、不便于管理的黨員進行了聯系,寄發《流動黨員管理手冊》260本,并向外出黨員所在單位或所在地黨組織寄發信函,收到回復130多份,較好地掌握了流動黨員思想工作情況。

二、著眼管實,推行“四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適合流動黨員特點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抓好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礎。為此,我們貼近實際,全面推行“四制”。

1、推行報告登記制,把外出流向掌握好。我們要求黨員外出及時向所在支部報告,說明外出的原因、時間和去向,支部按照“流動黨員登記冊”的要求,對外出黨員的外出時間、去向、從事行業、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基本情況逐項進行登記,建好流動黨員檔案。為了做好登記工作,全縣印制流動黨員登記表15000張,流動黨員信息管理卡5000份,流動黨員登記冊1200本,《流動黨員管理手冊》12000本,保證了每名農村流動黨員有登記表、有管理卡、有手冊。在全縣統一部署下,對流動黨員以鄉鎮為單位,村支部上門入戶進行全面登記,共建立流動黨員信息管理卡3700份,發放《流動黨員管理手冊》1100多本。

2、推行定期匯報制,把外出狀況把握好。我們要求流動黨員每半年至少與村支部聯系一次。為了暢通聯系渠道,各村支部為每名流動黨員確定了聯系責任人,負責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及時傳達有關精神,并作好登記。全縣共確定流動黨員聯系責任人951人,村支部班子成員占95%以上,通過黨員的思想匯報,有效地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

3、推行目標管理制,把黨員責任落實好。根據外出黨員的實際情況,我們有針對性地確定年度工作目標,通過交任務、壓擔子,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流動黨員的積極性。蔡山鎮為黨員提出了“提供一條信息,引進一批項目,奉獻一份愛心,帶領一批群眾致富”的“四個一”工作目標,下新、苦竹等5個鄉鎮分別向流動黨員寄出了《致外出流動黨員一封信》,制定了十項目標,由外出黨員從中選取三項,蜒螺地村5名外出黨員選擇為村宜興陶瓷有限公司提供產品銷售信息、引入資金;五祖鎮3名外出黨員在打工的同時,不忘組織交給的任務,聯合引進外地客商到村辦廠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

4、推行民主評議制,把黨員形象樹立好。我們將流動黨員納入黨員民主評議體系,按照“五評兩票三公示”民主評議黨員工作要求,對外出黨員參加組織活動、完成各項任務、“雙建雙帶”活動情況、繳納黨費、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情況進行實績公示和認真評議。在評議過程中,我們堅持外出黨員回鄉評議制度,對因客觀原因不能回家參加評議的,由聯系責任人通報其外出情況,反饋評議結果。近年來,全縣共有2000多名農村流動黨員回鄉參加了黨員民主評議,其中,300多名被評為優秀黨員,20名外出黨員的創業事跡在縣電視臺進行了宣傳報道,37名外出不報告、不匯報,不履行黨員義務,組織觀念淡薄的黨員被評為不合格黨員,并作出限期改正的處置。

三、著眼管好,加強服務,擴大教育管理成效

在推行“四制雙聯”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流出地黨組織教育管理為主,實施“外出務工--建功立業--回鄉創業”的三步走戰略方針,堅持把教育好、服務好和引導好流動黨員放在第一位,努力使流動黨員奮發有為,確保流動黨員出得去、立得住、回得來。

1、營造環境,讓流動黨員“出得去”。一是鼓勵黨員走出去。有針對性地印發了《黃梅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暫行辦法》,將流動黨員的組織關系接轉、組織生活、評議監督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支持和保護黨員合理流動。二是有組織送出去。及時為外出黨員提供勞務信息服務,以流動黨員管理站為依托,及時收集、整理、全國各地就業信息1200余條,有計劃地組織黨員勞務輸出1100多人。三是為外出黨員排憂解難。各村黨支部及時了解外出黨員的實際困難,并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使外出黨員安心在外務工。

2、提供保障,讓流動黨員“立得住”。以增強黨員的綜合素質為重點,全面提高黨員外出闖市場能力,做到確保外出黨員“三有”:一是就業有技術。以縣鄉兩級黨校和小池新世紀職業技術學校為依托,大力加強黨員的實用技能培訓。先后舉辦普通話、電腦、縫紉、烹飪、建筑裝璜、技工等短訓班130期,在各地輪放專題片200多場(次),成立講師團深入全縣16個鄉鎮送課48場(次),共培訓黨員36000余人次。二是行為有約束。黨員外出前,統一由所在支部指定專人進行行前談話教育,重點引導黨員誠實守信、文明經商、遵紀守法、依法納稅,強化黨員的宗旨觀念和黨性意識。到目的地后,及時組織黨員參加流動黨支部(黨小組)的組織活動,掌握流動黨員的思想動態,始終使流動黨員保持自律上的先進性。三是外出有依靠。有效發揮流動黨組織作用,積極為流動黨員解決實際困難,切實維護流動黨員的合法權益。杉木鄉黨委在武漢等地建立黨支部后,不定期開展活動,組織黨員學習,交流市場信息動態,被外出黨員稱為信得過的“貼心人”;下新鎮駐溫州樂支部在工作中認真協調解決黨員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利用法律武器為該鎮11名外出務工人員討回工程拖欠款15萬元,成為務工人員的“主心骨”。

3、打造平臺,讓流動黨員“回得來”。一是加深鄉情親情,使黨員回饋家鄉有責。通過編制《投資指南》、《返鄉創業指南》和在外出黨員集中的武漢、溫州、廣州等地,舉辦鄉情懇談會、老鄉聯誼會、茶話會等形式,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鄉情觀念,激發外出黨員回鄉創業的強烈愿望和參與家鄉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僅今年來,外出黨員就引進項目46個,提供生產銷售信息420余條,幫帶貧困戶及其子女外出就業3600人。二是推進觀念創新,使黨員返鄉創業有位。我們把在外出黨員中發現培養村干部作為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來抓。根據外出黨員經過市場洗禮、能力強、思路新、闖勁足的特點,創新村干部選人用人機制,敢于壓擔子,近年來就大膽啟用31名思想好、黨性強、有作為的外出黨員擔任村級主職干部,同時把110名外出黨員選入村級班子。三是出臺優惠政策,使黨員返鄉創業有為。把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與黨員“雙建雙帶”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采取優惠政策,在企業用地、手續辦理、子女就學等方面,千方百計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外出黨員回鄉建公司、建基地??综怄傸h委書記親自跑協調、抓服務,為黨員創業撐腰壯膽,將遠在孝感打工的一名“老板型”黨員請回鄉創業,投資1500萬元創辦的金龍紡織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全縣共有50多名黨員回鄉創業,帶回資金2200余萬元,新辦實體61個,開發基地3000多畝,新建農莊13個,吸納農村勞動力近萬人,為促進我縣農村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