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種模式的運行對比分析
時間:2022-10-30 02:25:00
導語: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種模式的運行對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和平原鎮鄉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在其尚未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情況下,成為無土地、無社保、無職業的“三無”農民;農村集體資產在與城市資本的博弈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克扣”。村集體和農民在城市化正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利益訴求只能以上訪的形式予以表達,由此引發了社會的不安定,也對城市化的順利推進帶來了不利影響。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城鄉的二元結構和農村資產產權不明晰,沒有形成規范有序的利益分配格局所致。為了有效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使農民由被動城市化轉向主動城市化,并使農民真正分享到城市化帶來的好處,從2001年開始,我區部分鎮鄉、村根據自身實際、積極穩妥的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已初見成效。
一、三種產權制度改革模式
(一)、以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基礎的單純型土地股份合作制。
北房鎮xxx村全村1006人,現有集體土地1000畝,其中符合“兩規”建設用地范圍的土地718畝,面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本文轉載自該村的土地近期將陸續被開發,為適應農村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維護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村集體決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以收益分配的股權置換土地承包經營權,使已經確權到戶的土地合法、有序流轉到村集體,集中進行土地的規劃和開發。按照每人7分地的承包份額,以分紅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每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中,分紅收益主要來源于土地開發,收益總額中30%用于集體公益事業和擴大再生產,其余70%全部用于社員分紅。這樣一來,村民、集體、鎮政府和投資商四方面都“踏實”了。村民踏實了,村民的合法權益以合法的形式明確加以界定,村民可以毫無牽掛的離開土地,從事二、三產業;村集體踏實了,可以集中精力,利用土地開發發展二、三產業;鎮政府踏實了,可以充滿自信地為村里基礎設施墊支、投資。投資商也踏實了,因為占用土地的協商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投資的社會環境融洽了?,F在鎮里已投資70余萬元,用于該村的“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兩家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已經入住該村。村里還準備將土地變現資金600萬元投資于土地合作社中,籌建5000~10000平米的標準廠房用于資產租賃,以進一步拓展合作社的收益渠道。
(二)、以集體財產和土地為基礎的綜合型股份合作制。
xx鎮xxx村是城郊村,全村戶,579口人,勞動力493人,現有集體土地1816.2畝,其中農用地259畝,果林地800.6畝,荒地347.6畝,山場409畝。近年來,村集體土地被征(占)用,取得數千萬元的巨額變現資金。雖然,鎮政府對土地變現收益監管很嚴,但是村民對資金的使用管理仍然不放心,要求分光土地補償資金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影響了村級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2004年秋,村里在充分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的嘗試。將包括土地在內的全部集體資產進行了清查資產和資產評估,對成立合作社以來的人口變動情況進行了仔細清查,在摸清資產、人口底數的基礎上進行了量化配股。村集體清查帳內集體資產總額為萬元,核定凈資產為7460萬元,在扣除為全村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繳納養老保險金2269萬元、計提老人養老保障補助金1500萬元、返還原始股金31萬元后,可量化集體凈資產為3659萬元。詳見《xxx村資產清查及量化方案》
xxx村資產清查及量化方案
項目計提比例金額
資產總額
資產凈值74602752.45
計提養老保險金22689750
計提老人養老補助金15000000
返還原始股金316771.94
可量化資金36596230.51
具體量化分配方案占凈資產的%
1、集體股3512808680.68
2、戶籍股4014638492.2
3、勞齡股259149057.63
在量化中,按照可量化資產的35%設置了集體股,用于保障村集體公益事業的需要,其余全部量化為個人股金。個人股金設置中設戶籍股,占可量化凈資產的40%;設勞齡股,占可量化凈資產的25%。根據農民群眾的要求,設置了獨生子女獎勵股,每位獨生子女所在戶獎勵0.5個戶籍股。詳見《xxx村戶籍清查情況》
xxx村戶籍清查情況
項目轉出原因性別數量備注
農業在冊人口579戶籍總數:579
獨生子女戶117半折戶籍總數:57.5
在冊勞動力男493242勞齡總數:10714
女251
轉出情況死亡男172103勞齡總數:2698
女69
出嫁男1524勞齡總數:1111
女148
轉工轉非男9162勞齡總數:954
女29
升學轉非男3829勞齡總數:105
女9
投靠轉非男42勞齡總數:86
女2
合計————————勞齡總合計:15668
注:該村預期2005年收益為183.9萬元
其中:資產租金收入119萬元;存款利息收入64.9萬元
預計:每個勞齡股分紅29.36元;每個戶籍股分紅1156元
通過等距抽樣測算了23戶,2005年預期收益均高于產權改革前的水平。
該村在股份制改革后,原來按人均享的福利性分配全部取消。每年依據股權進行分紅,具體視當年收益而定。該方案在報經鎮政府審批后,將很快付諸實施。他們打算在合理量化配股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召開股東大會,以按股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了董事、監事,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選舉產生經營管理機構。逐步形成既相互制衡監督又密切配合的法人治理結構。
(三)、以集體企業為基礎的社區型企業股份合作制。
xx鎮xxx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現有農業戶261戶,農業人口276人。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村級集體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權虛置"帶來的弊端逐漸顯現,干部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也給村級集體資產的監督、管理帶來一定難度。2001年,該村決定探索以"北京青春路農副產品市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春路市場")股份制改造為突破口的村級集體經濟體制改革。三年來的實踐證明,股份制改造為該村農民共同致富開辟了新渠道,也為下一步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該村改制從"青春路市場"的股份制改造入手,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試行優先股
青春路市場是xx城區北部唯一的大型農貿市場,建設之初有固定攤位370多個,年純利5萬余元。2001年,該村看好該市場的發展前景,集體買下該市場,并指派一名班子成員進行管理。經營一年后,"兩委"班子意識到只有引入新的經營機制,才能使該市場得到迅速發展。經過充分考證研究,決定對該市場試行股份制改造。2002年初,著手以優先股形式向村民募集資金。由于"青春路市場"已經經營了4年時間,經營風險較小,盈利較為穩定,而且為了吸引村民入股,優先股的回報率也定得比較高,所以資金募集過程較為順利。當時全村有20余人參股,募集資金約30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于改善市場硬件設施和增加經營攤位。通過引入股份,當年獲得純利11萬多,同比增長近一倍。
第二階段:對"青春路市場"進行全面股份制改造
通過優先股的募集,村民們看到了入股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大部分老股東要求增資擴股,一部分沒有入股的村民也要求參股,村民改革積極性很高。借此機會,村"兩委"班子決定對"青春路市場"進行全面轉制。整個改制過程在村黨支部領導下,按照規范程序有序進行。
一,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村委通過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對青春路市場進行了評估,核實貨幣資產、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等情況,向村民代表大會做了報告并獲得通過。
二,確定范圍,量化股權。在反復征求廣大村民意見的基礎上,2002年8月,村民代表大會依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定認購條件和范圍,吸納了37名新股東,主要包括原優先股股東、大部分村民代表和"青春路市場"的部分工作人員,達到了股權分散、結構合理的目標。這次改造共募集資金近105萬元,實現了"青青路市場"的整體轉制。
三,組建公司,成立機構。新組建的"青春路市場"股份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在村"兩委"班子的推動下,2002年8月召開了第一次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董事會和監事會。在股東大會閉會期間,由董事會全權決定該經濟組織的重大事項。董事會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股東大會或股東代表大會每年舉行一次。董事會產生后,隨即聘用了有較強經營管理經驗的"能人"擔任總經理。
四,制定規章,規范管理。規章制度是股份制公司成功運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公司股東大會在村"兩委"指導下,制定了公司章程,董事會決策程序,總經理的任期目標考核責任制,財務收支的審批程序和辦法,人事任免制度和辦法,股權的繼承和轉讓方式,還制定了監督、審計辦法以及重大經營活動的臨時報告制度,以此來嚴格規范股份公司的運作。
第三階段:進一步擴大改制范圍,逐步深化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
從"青春路市場"股份公司一年來的經營狀況來看,運行機制良好,效益明顯增加。到2003年底,該市場固定攤位增加到540多個,同時新增了l00多個流動攤位,當年就獲純利167萬元,比改制前提高了40.3%,每股回報率超過了12%,村民改革熱情高漲。村"兩委"班子趁熱打鐵,決定對新成立的"北京東興雁棲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也進行股份制改造,這次改制,股東人數達44人,其中有一半人是未在"青春路市場"參股的新股民,第一次募集的資金就達到56.3萬元,目前這家公司已逐步進入正常運轉軌道。
目前xxx村尚有集體存量資產7000余萬元,下一步該村準備進一步擴大改制范圍,擬在開放路籌建占地28畝的農資產品展銷中心,繼續向全村募集股份,成立第三家股份企業。使產權制度改革向集體的其他存量資產延伸。
二、初步效果
上述三種模式基本上涵蓋了我區目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模式選擇范圍。在運作中的共同特點是充分尊重群眾的民意,運作程序規范,模式選擇符合各自村的實際。
(一)創新了土地制度,推進了土地價值化、市場化,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奠定了基礎。
一是徹底解決了過去招來好的項目農民不給地的問題,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股權的合法置換,使農民分散的土地經營轉變為農村集體的統一經營和開發。這一做法有效地化解了土地這一生產要素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使資源的配置更加有效合理。
二是由于土地合作社一手托兩家,直接辦理開發的相關事宜,入區企業不用直接與農民打交道,減少了由于建設項目征地產生的企業和農民之間的利益矛盾,使企業得以快捷合法地獲得土地使用權,保證項目能及時開工,縮短了建設周期。
三是有了土地,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大膽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原來的“生地”變“熟地”,進一步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增強小城鎮的吸引能力,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二)革新了產權制度,調動了各方面利益主體的積極性,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層次的動力。在推行股份合作制中,通過資產量化、股份到人,能夠在產權關系上真正體現社員的集體經濟主人翁地位,增強了主人翁感,提高了關心集體、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通過界定股權,明確集體股、法人股、個人股所占有的份額,理順了農民、經營者、企業法人、所有權人四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調動了各自的積極性,可以有效促進社區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強化了社會保障功能,筑牢了集體分配的積累基礎,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走向共同富裕目標創造了重要前提。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承包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使得一大批被征地農民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處境堪憂。推行股份合作制,先從村集體資產中劃出一塊,為農民辦養老保險;同時通過股權量化,使農民人人都有分紅權。這樣,農民不僅有了養老保險,而且有了收入來源。退可守、進可攻。農民既得到基本的社會保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消除了后顧之憂,又為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前提條件。實質上也是農民自主化解“二元結構”矛盾的有益嘗試。
(四)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提高了各層次經營的管理水平,為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找到了有效形式。推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村經濟合作社從直接投資辦企業為主轉向“資本經營、股份合作、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新路子。xxx村通過循序漸進的股權改革,使改制企業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總經理”的經營模式,實現了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相互制衡,使農村集體經濟納入現代市場經濟的軌道,在決策上實現了民主化、科學化;經營方針、重大投資項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務經股東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創新了經營管理機制,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該村改制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業績充分證明了現代企業運作機制,調動了各層次經營的積極性。股份制改革以后的投資決策比以前慎重得多,投資項目成功率比原來高得多。
(五)加強了社區基層組織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為農村社會全面進步走出了新路子。近年來,在快速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村經濟合作社獲得一筆可觀的土地補償費,農民群眾對此十分關切,擔心集體資產流失,引發干群矛盾激化,農村社會不穩定。推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明晰了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關系,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分配關系,避免了集體資產的流失和平調,解除了農民的顧慮。同時,推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后,被征用的土地補償費納入到了總股本中,進行規范的投資和分配,或統一為社員辦理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使農民長期獲益。特別是在農村基層組識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通過選舉把群眾信得過的、肯為農民辦事的、年輕有為、文化程度高、有經營能力的人選進董事會,使村級領導班子得到改善和加強。
(六)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為“三大產業齊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農民的土地承包使用權量化為股權,農民不必固守土地,可全心轉向二、三產業,實現勞動力的優化配置。xxx村土地合作社成立后,土地收益由過去一次性補償給村集體,變為直接兌現到農民手中,保證農民年年有收入,同時,還使入會后的農戶每畝土地獲得的收入比自己直接經營提高了4-5倍。此外,廣大農民得以騰出精力投入二、三產業勞動,又獲得了新的收入,實實在在地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譬如,xxx村的土地大部分是沙地,過去每畝土地年純收入不足300元,入社后每畝土地每年獲得了1500元的純收入。在區域內企業用工相同條件上優先錄用入社農民,這樣一來,農民雖然"沒有"了土地,但收入卻比以前增加了四、五倍。
當然我們也應冷靜地看到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層次的農村經濟制度改革,特別是在股權享有者身份的界定等方面,政策性強、牽涉范圍廣,操作難度大,在改革中,我們一定要遵循“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原則;堅持保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財產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原則;堅持尊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民主權利,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將各項配套工作做實做細。為對我區其他村開展產權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鑒,我們對三種模式的特點、利弊分析和適用范圍作了系統的梳理,詳見下表。
xx區農村三種產權制度改革模式的對比
項目特點利弊分析適用范圍
優點缺點
土地股份合作制1、股份量化的對象是土地經營權;1、操作相對簡便1、股權封閉,不利于要素配置1、村集體有一定量的可開發土地
2、收益分配的對象是土地經營收益;2、有利于土地開發2、無法進行法人登記2、土地在“兩規”范圍內,且近期開發
3、不需要進行資產清查和勞齡界定3、改革成本少3、收益來源單一,土地不開發,則無紅可分3、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
4、享受股權者為社區內的全部社員,具有天賦性,股權不需要股東出資購買4、社會震蕩小4、鎮財政實力強
5、股權按人均分,每個股東權利相等————5、對村集體經濟實力要求不嚴格
綜合型股份合作制1、股份量化的對象是土地經營權和集體帳內資產;1、資產量化完全徹底、清晰1、操作十分復雜,牽涉歷史久遠,政策性強1、村集體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人均凈資產在5000元以上
2、收益分配的對象是資產經營收益;2、收益來源多樣化,可持續2、股權封閉,不利于要素配置
3、享受股權者為社區內的全部社員,具有天賦性,股權不需要股東出資購買——3、無法進行法人登記2、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
4、需要進行資產和戶籍清查————3、村級財會人員具有相應的素質,村級財務核算資料較為規范、健全
5、股權按勞齡、戶籍量化,每個股東權利不相等————
企業股份合作制1、股權量化的對象是企業產權1、操作簡便1、運作如果不規范,會造成集體資產的人為低估和流失1、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
2、分配的是企業經營收益2、有利于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2、有可改造的村級企業,且企業有良好的成長性
3、享受股權者為社區內的部分社員,具有自愿性和自致性3、股權開放,有利于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2、股權收益取決于企業的效益,來源單一,具有不確定性
4、需要進行企業的資產清查3、取決于村民的意識水平
5、股權需要股東出資購買4、法人登記易辦理————
6、改革是漸進式的——————
7、股權因出資額不同而差異,每個股東權利不相等——————
三、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一)法人登記難的問題
鑒于合作經濟組織在法律定位上的缺失和滯后,我區的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除了xxx的企業型股份合作制企業外,其他類型的企業(社區性綜合股份合作制和土地股份合作制)都無法得到工商部門的法人登記,原來農經部門賦予的登記權也被叫暫停。如果此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影響到產權改革試點單位今后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由于缺乏法人地位,試點單位在今后談判的地位上也會受到削弱,其合法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建議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就產權改制單位的法人登記事宜盡快出臺可行的措施。
(二)土地、山場等資源性資產的價值應該量化。
考慮到土地資產增值速度較快,不易量化,所以我區試點單位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均未對土地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作價。這樣土地資產只能按人均分,進行簡單的無差別量化。實際上,土地股權化的最大意義是將土地這一實物形態變為價值形態,以貨幣的形式表達。土地價值顯性化、貨幣化是土地股權制改革的基本趨勢和方向,通過土地股權的價值化,實現了對集體資產的人格化占有,把村民集體土地使用權評估值也計入了公司資本,實際上就是把農民對土地的權屬和收益作了物權性質的界定。
從當前的國家政策和體制看,土地要直接進入市場是有困難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從各地已經施行的情況看,比較可操作且能獲得成效的方法是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實現土地產權的流轉。只有全部資產的完整、準確量化,才能使我們的股份制企業在今后的股權交易和流轉中得到法律的全面保護。所以我們認為,今后產權試點單位資產評估中應對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價值予以準確的評估。另外,在土地作價評估中,土地價值不僅僅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助費,還應該包括土地所有權、土地質量等級、安置農民就業所應繳付的社會費用、土地改變用途潛在的價值等方面。
(三)股份合作制實行封閉管理,普遍存在著福利性強、資本性差的特性,其他社會法人、自然人不能加入。
我區試點單位量化到每個村民的股份具有濃厚的"天賦"性,福利性強、資本性差,這樣其他社會法人和自然人無法參股,這種封閉式管理,不利于優勢生產要素的進入,也不利于農民股權的合法流轉??尚械霓k法就是實行"固化股權、出資購權、合理流動",這樣最有利于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農民股權實現了"商品化"和"貨幣化。農民可以毫無牽掛地離開自已的土地,就會使農村出現大量的可支配土地,這就為大規模的征地提供了可能,有效地優化了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
(四)集體資產評估的結果應該得到農經部門的審核
根據《北京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十八條集體資產評估結果,報縣(區)農村合作經濟管理部門備案?!钡囊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對集體資產的評估結果應在農經部門備案并予以審核。這樣可以防止資產評估的暗箱操作,出現人為低估資產價值,造成資產流失。
(五)加強對產權改革工作的指導
目前,指導全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主要是區農委和農經部門。鑒于產權制度改革牽涉到戶籍認定、法人登記以及財政、金融、稅收等多方面的政策協調和法律問題,光靠農業部門難以有效解決。建議將相關單位納入領導小組協調辦公室,并形成有機的合力,以更好的促進我區產權制度改革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