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12-19 10:15:00

導語: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科技拓寬致富路—××縣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設實踐探索

當前,許多以農業為主的貧困地區農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難度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緩慢。針對這一現實,××縣全面啟動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純收入連續三年以10%的速度遞增的良好效果。

一、健全服務體系,確保信息直通到戶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抓機構建設。按照縣建中心、鄉建站、村建點的思路,成立××縣科技信息服務中心,明確為事業性質,劃給2個事業編制,實行企業化管理,配備科技人員,規定了七項職能,每年安排2萬元事業補助經費,裝配了數碼相機、激光打印機、復印機、掃描機、刻錄機、噴墨打印機等先進設備,安裝了寬帶,建立了局域網,制作并開通了“××縣科技信息網”。同時,啟動了鄉鎮信息服務站和科技信息服務點的建設,落實了專門人員負責,與縣科技信息中心簽訂技術服務、信息共享及目標責任合同。鄉鎮、專業大戶配備了電腦及相關全套設備,選配安裝了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等實用技術軟件,實現了撥號上網。截止目前,已在24個鄉鎮建立信息服務站,15個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務點,以縣科信息中心為樞紐、鄉鎮科技信息服務站為骨干、村科技信息服務點為基礎的科技信息體系基本形成。

(二)抓規范運作。××縣農村科技信息工程嚴格做到了“七有”:有一套電腦設備,有一套專家系統,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規章,有統一的服務合同,有統一的標識標牌,有統一的信息欄,有統一的技術服務。按照縣科技信息中心服務于鄉鎮、鄉村站(點)服務于群眾的原則,積極開展業務工作,實行自主經營,有償服務??h科技信息中心為鄉(鎮)、村科技信息服務站(點)制定了統一的管理辦法,明確了其性質和職能,各站(點)在中心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服務,鄉鎮信息服務站的設備所有權的50%歸縣科技局所有,鄉鎮服務站每年向縣科技信息中心繳納一定的技術服務費,縣科技信息中心根據鄉鎮的要求提供各種技術咨詢和服務。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務點配備的設備,科技信息示范戶享有使用權和管理權,并為當地農戶提供信息服務,其所有權歸縣科技信息中心,由縣科技信息中心與各鄉、村科技信息服務站(點)簽訂合同,嚴格實行目標管理。

(三)抓優質服務。在信息傳遞上,力求做到“新、實、快”,確保讓農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鄉(鎮)就能了解全國各地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學習最先進的實用技術,坐在家中就能直接接受專家的指導。網絡建成后,隨時大量產品供求、病蟲害防治及種養新技術信息,上網學習成為了鄉鎮機關干部、職工和農民的首選,全縣掀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共有360余人通過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學會并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術,有近2.5萬人次通過網絡查詢信息和技術,有3000余農戶通過網絡和專家系統掌握了1至2項致富技術,有7500余人次通過網絡了解信息從事經營流通,有800余條專利技術、產品供求信息通過網上,幫助客戶上網查詢經濟技術信息1300人次,進一步拓寬了各級干部和農民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駕馭市場的能力。同時,通過現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縮小了區位空間距離,先后有廣東、深圳、徐州、阿壩等地有關部門查閱我縣的網站,咨詢××黃羊、銀花、石材等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了解產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的知名品牌。大部分鄉鎮將網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報、廣播等形式向農民宣傳種養新知識,市場信息,有力推動了新科技的普及和運用。

二、搞好“三個結合”,努力實現增收富民

(一)科技信息工作與“三村”建設相結合。始終把科技信息服務站(點)的建設作為“科技興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在各試點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戶,通過示范戶發送各類科技信息,開展業務查詢,使村民們大開眼界,有效地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大幅度減少了因技術原因造成的損失。流壩鄉金臺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戶李新瓊不僅自己依靠科技信息發家致富,還主動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產和黃羊養殖業主提供咨詢服務,拓寬了產品銷路,增加了收入。該村村民還通過上網查詢各地勞務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組織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均務工收入近萬元。準確便捷的信息成了村民們致富的法寶。

(二)科技信息工作與示范村建設相結合。堅持把科技信息工作作為示范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設村的科技含量,先后在13個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務站(點),并以站(點)為依托,利用黑板報、簡報、培訓會議等方式普及和推廣實用科技、最新農業信息,確保戶平有一名掌握2至3項實用技術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戶占總戶數的30%以上,十個試點示范村中90%的勞動力掌握2至3項實用技術,科技示范戶占總農戶的50%以上。

(三)科技信息工作與產業開發相結合。圍繞××黃羊、××金銀花和××石材等重點產業,狠抓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搞好信息跟蹤服務,搭建電子商務、科技信息、技術市場平臺,把農村分戶經營與大市場連接起來,縮短時空差距,改善區位劣勢,通過招商引資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圍繞國家“863”計劃《××黃羊新品系選育研究課題》實施,加快新品系培育和新技術推廣,按照“園區+基地聯農戶”的運作模式,推進××黃羊產業化發展。二是抓住被列為“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金銀花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區”的機遇,以金銀花gap核心基地為中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抓品種選育,標準制定,全力打造××金銀花品牌。三是按照“三集中的原則”,圍繞××石材等特色資源的加工,通過招商引智,建立××民營工業園區,利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提升企業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以實施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秦巴山區核桃綠色食品開發標準化栽培》為重點的核桃產業發展科技專項,抓低改技術推廣和優質品種選育,加快科技基地建設。五是充分發揮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知名的品牌優勢,著力抓優質水稻栽植、優質茶葉栽植和觀光農業開發等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壯大綠色產業基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創新運行機制,增強科技工作實效

始終堅持市場法則和效益原則,大膽創新科技開發機制,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推動科技進步,為富民興縣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投入機制??萍纪度胧强萍歼M步的必要條件。堅持把科技三項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并按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速度逐年增長。建立××黃羊、優質生豬、石材工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科技開發基金,實行有償使用,滾動發展。積極向金融部門推介科技項目,鼓勵金融部門擴大科技貸款規模。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勞動者開發科技項目,聚集民間資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業和個人逐漸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在科技信息工程建設中,縣上在科技三項費用中列支專門經費,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設和鄉村科技信息站(點)建設補助,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事業補助費,用于網絡建設和維護,確保信息工作正常開展。

(二)創新激勵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第一資本”的發展理念,堅持縣級領導聯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實技術、物資、資金“三配套”和工作實績、職稱評定、職級待遇“三掛鉤”制度,鼓勵科技人員到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承包、技術服務,使科技人員在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中嘗到“甜頭”,得到實惠?!痢量h三洋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由18名畜牧科技人員籌資創辦,投資350萬元建成無公害生豬科技養殖園,按照“園區+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員實行包片聯戶,與50多戶農戶簽訂技術服務和收購合同。該公司年可產外二雜母豬5000頭,年出欄無公害生豬4萬頭,年創產值3000萬元,輻射帶動全縣建成100個優質仔豬基地村、20個dly優質肉豬基地鄉??h上出臺了《××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安排專項資金,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完善推廣體系。按照“提高縣一級、加強鄉一級、辦好村一級”的原則,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專業化科技推廣服務機構和各類專業協會,推行“支部+協會”、“科技部門+基地+農戶”、“科技人員+農戶”和“專業協會+農戶”的運行模式,著力加快特色產業發展??h上下派100名科技干部到村任職,充實農村科技干部隊伍,對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健全培訓體系。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具有??埔陨蠈W歷、有較強責任心、在自然科技方面學有所長的技術帶頭人,充實到農、林、水、牧等業務部門,聘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人才作為我縣科技顧問。充分發揮黨校的優勢,分期分批培訓機關干部和農村干部,使他們成為技術指導明白人;充分發揮職業中學和成人中專校的優勢,圍繞“三大經濟”發展,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現代新型農民和科技帶頭人,努力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在中小學開設了農技課程,努力增強全民科技意識,提高科技素質和科技致富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