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途徑

時間:2022-02-05 10:15:00

導語: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途徑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政治意志的直接貫徹者和具體執行者,在所有其他各類組織中處于政治核心地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也不例外,建立黨組織必須立足于此,發揮作用也必須立足于此。圍繞政治核心地位發揮好保證監督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這是執政黨政治意志在經濟組織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在非公有制企業加強黨組織建設的中心任務。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一旦建立,一方面要堅定不移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方面要從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出發,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努力做到“為企業所需要,為企業所理解,為黨員所歡迎,為職工所擁護”,通過“有為”,確?!坝形弧薄?/p>

圍繞保證和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要求,找準工作的三個結合點。

一是結合企業發展目標,確立黨建工作目標,把保證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作為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二是結合生產經營狀況,開展不同方式的黨的活動,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滲透到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去;三是結合企業的優勢,搞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以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成效,檢驗黨組織活動的水平和黨員發揮作用的狀況。

協調各方關系,化解矛盾,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要面對各種復雜矛盾,提高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協調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化解各種矛盾,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為根本依據,以有利于企業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健康發展為統一尺度,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為主要方法,以公開、公正為基本原則,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為此應努力做到:

――增強責任感,維護國家利益。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主張,引導廣大員工堅定不移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支持出資者、經營者依法經營,引導和監督企業照章納稅,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政治保證。

――嚴格掌握政策,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引導黨員和職工尊重和維護出資者、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財產處置權、收益分配權、用人自主權,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和工商、稅務等政府職能部門反映出資者、經營者的要求和呼聲,促進有關部門改進作風,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堅持黨的宗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了解職工群眾的疾苦,盡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在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理、有利、有節地做好出資者和經營者的工作;在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受到侵犯時,要敢于站出來為職工做主,努力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加強教育,提高素質,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針對當前存在的黨員學習少、活動少的狀況,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從組織職責出發,加強黨員教育尤其重要。要因時、因地、形式多樣地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增強黨員意識。通過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認識到,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為企業發展做貢獻,也是實現黨的基本路線的具體體現,從而克服“雇用”思想,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特別是在處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中,成為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骨干。

――提高黨員的崗位創新能力。立足黨員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加強現代管理知識、科學技術的培訓,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活動,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強化組織紀律。加強對黨員特別是處于決策層、管理層中的黨員的教育,使他們增強組織觀念,自覺服從組織決定。特別是在重大問題上堅決貫徹黨組織的決議,使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在企業中得到貫徹落實。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

黨組織要加強對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領導,指導他們按照各自的章程開展活動,使群眾組織成為黨組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優勢,積極配合黨組織的工作。黨組織可以依托團組織把企業中的優秀青年特別是管理層中的優秀青年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并通過這些青年骨干開展黨的工作。對涉及勞資矛盾的一些問題,黨組織可將意圖交待給工會組織,由工會出面協調。黨組織還應支持和指導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集體勞動合同并監督合同的履行,參與勞動合同的協調,督促勞動保險福利的落實,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工會、共青團組織的工作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使黨組織和群眾組織的作用都得到有效發揮。

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企業精神。

黨組織要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載體,使企業管理、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工作融為一體。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優化企業健康發展的環境,創新黨建工作的方式,拓寬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

――著力培養“四有”職工隊伍。借鑒一些企業開展的以“講文明、講貢獻,愛祖國、愛企業、愛崗位”為主要內容的“二講三愛”活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三德教育”活動等做法,規范企業職工的職業道德;加強職工崗位培訓,鼓勵職工自學深造,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著力塑造企業精神。借鑒一些企業以“振興民族工業,爭創世界名牌”為理念,開展“凝聚力工程”,營造“和諧、科學、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等做法,引導企業職工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努力提升企業文化品位。

――著力抵御各種不健康思想文化的侵蝕。針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相互沖突又相互融合的實際,教育廣大職工汲取各種思想文化的精華,自覺抵制和克服不健康的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我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封建、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影響,努力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

加強對業主的教育和引導,為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的工作創造條件。

加強對業主的教育和引導,提高業主的政治覺悟和綜合素質,從而增強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保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是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黨的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加強政治引導。針對業主的特點,要著力進行共同理想教育,引導他們堅定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抵制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思想的侵蝕,自覺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要著力進行責任意識教育,引導他們自覺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社會責任,合理支配個人財產,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發展企業,回報社會;要著力進行民主法制教育,引導他們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尊重員工的民主權利,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要著力進行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教育,引導他們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加強市場經濟、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現代化管理水平;要著力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教育,引導他們增強對黨的感情,自覺支持在企業中開展黨的工作。

――加強對業主黨員的教育管理。在抓好對業主民主法制等方面教育的基礎上,劉業主黨員還要強化理想信念和黨員意識教育,要求他們嚴格遵守黨章,認真履行黨員義務,自覺接受黨組v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織的監督,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為此,應建立健全有關制度,確保這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雙重管理”制度。以企業黨組織為主,上級黨組織、工商聯、個協、行業協會黨組織為輔對業主黨員實行雙重管理。上級黨組織要經常督促他們參加黨的生活,接受教育和培訓,完成組織分配的工作任務;工商聯、個協、行業協會黨組織應利用自身優勢,及時掌握業主黨員的思想動態和經營狀況,協同企業黨組織加強對業主黨員的管理。二是定期報告制度。針對業主黨員活動空間大的特點,要求他們定期匯報思想、工作、學習情況,正式黨員可每半年向黨組織匯報一次,預備黨員每季度匯報一次。三是民主評議制度。在每年一次的民主評議黨員活動中,認真對業主黨員進行評議。應廣泛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并聽取工商聯、稅務等部門的意見。對喪失黨員條件的,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正確認識和對待業主黨員擔任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的問題。為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便于協調企業內部各方面的關系,如果企業中沒有其他合適人選,且業主黨員素質較好,有黨務:作經驗,群眾也公認,可以由業主黨員作為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的預備人選,經過上級黨組織批準,方可進行選舉。對已經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的業主黨員,應加強黨性教育和制度約束,要求他們認真履行職責,做好黨的工作。

――防止和避免企業黨組織家族化。企業黨組織出現家族化,容易背離黨的性質和宗旨,容易被當作謀取家族和個人利益的工具,難以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更難以代表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從而渙散黨的組織,降低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損害黨的形象。這種現象應當加以防止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