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女性參政水平 推進政治文明建設
時間:2022-05-25 08:55:00
導語:提高女性參政水平 推進政治文明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性參政
一、女性參政對政治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女性參政水平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馬克思曾經指出: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衡量。女性是否享有參政權以及實現程度與否,是女性地位的基本標志,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的重要體現,是衡量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尺度。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最高層次是政治參與,政治參與的水平已成為評價女性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程度最重要的指示器和最直觀的窗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行使權力。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廣泛的民眾參與和監督之上,這就打破了少數人壟斷政治的歷史。公民的參與意識、參與程度是民主政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倘若人口占半數的女性對政治冷漠無知,就會使民主政治大打折扣甚至變成空殼,嚴重損害民主政治的本質。女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增強權力參與和民主參與意識。正是由于這一特征所決定,參政權不僅賦予了成年男性,同樣也賦予了成年女性;參政意識不僅男性要具備,女性同樣也要具備。
(二)女性參政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根本原則和特點的明確概括,也為加強婦女參政,推動政治文明建設指明了基本途徑。
1、提高女性參政比例,加大女性參政力度,是鞏固和擴大黨領導基礎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方向和性質具有決定意義,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的本質內容,就是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女性是社會的半邊天,女性干部參與政治,以自身特有的優勢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將女性排擠在政治之外,就會削弱黨領導的基礎,從而嚴重損害黨的領導的本質內容。
2、擴大女性參政渠道,體現女性的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標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實質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的程度越高政治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人民當家作主就是要切實體現社會主義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利益放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地位,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女性參與決策和管理領域,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女性的民主權利如果得不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就難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就難以推進。
3、健全女性參政的法律體系,保障女性的政治權益,是依法治國的需要。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和社會的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化。隨著社會的轉型,各種社會群體在社會變革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女性群體在就業、收入、教育、參政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受到的沖擊最大,容易形成不穩定的因素。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如果沒有相當數量的女性進入決策層,可能會在法制層面上產生性別失衡問題,影響依法治國的公正和穩定。女性參政能使女性領導從女性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督促決策層從社會公正的原則出發,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女性的正當權利實現,從而促進依法治國。
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將推進女性參政
建國以來,我國加強和完善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將男女平等作為立憲和立法的原則,頒布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參政的法律,使女性參政得到了立法保障。政治文明的建設推進了女性參政,我國女''''性參政狀況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我國女性在50年里達到了西方國家女性用上百年時間實現的參政程度,女性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國在成立伊始就于政治上、法律上確定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如1949年,在全國政協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有69名女性參與,占代表總數的10.4%,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了女性在政治上擁有與男子相同的權力。1954年,男女平等的原則正式納入憲法,成為立國之策,這是歷史上首次把男女平等的原則納入憲法。199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指出:“婦女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這部法律成了進一步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法律武器。在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的保障、支持下,我國女性參政出現了穩步上升的局面。
在地方,黨和政府也十分關心女性參政,開福區始終把培養選拔女干部工作放在干部工作的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健全機制,拓寬渠道,不斷在選、育、用上下功夫。通過加強研究、探索和實踐,制定了培養選拔女干部工作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培養女干部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工作目標,把女干部培養工作分別納入了區委和基層黨委的崗位責任目標考核范圍,為女干部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一大批優秀女干部脫穎而出。目前全區共有女干部566人,占干部總數的42%,其中212人擔任副科以上職務,各街道、鎮領導班子共配備女干部136人,其中26名擔任正科級單位一把手。從整體上看,女干部隊伍不斷壯大,參政面不斷擴大,參政議政水平不斷提高,參政環境日趨優化,女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推進女性參政和政治文明進程的若干思考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結構的轉型,女性參政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分配性”和“服從性”的現象。從社會角度來看,女性參政有時體現為一種制度分配,而從參政主體的角度來看,女性參政有時體現為一種對社會角色的接受和服從。因此,在女性參政議政方面,存在女領導干部配備副職多、正職少;黨群崗位多、經濟崗位少;中層多、決策層少;一般崗位多、重要崗位少。女性參政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關系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因此,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積極推進進一步提高婦女的地位,充分發揮婦女參政議政的作用。
(一)女性素質的提高是前提
心理學家們認為女性的形象思維能力優于男性;女性的語言認知能力優于男性;女性對人的內心世界的關注能力和體察能力優于男性。就意志品質而言,一般說來女性的果斷性雖然不如男性,但其持久的耐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卻是男性難以比擬的。所以說,女性的精神結構不僅和男性一樣健全,而且還擁有男性所沒有的種種優勢。女性的個體素質在某種程度上優于男性,但群體素質相對較低女性參政應發揮女性的特定優勢提升群體素質。首先,要喚醒女性群體的角色意識。使她們對社會發展具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把管理社會公共事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使她們自覺地將事業融入社會的大發展中,為民族的振興發揮作用。其次,在提高綜合素質上,要遵循領導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在實踐中加強對女性干部的培養鍛煉,有意識地把女干部特別是年輕的女性干部放到基層、放到艱苦環境中去磨煉;堅持多崗位鍛煉,讓女性干部豐富閱歷,增長才干;堅持壓擔子培養,大膽把女性干部放到黨政一把手、常務副職和綜合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等關鍵崗位上培養,提高她們駕馭全局的能力。
(二)社會環境的改善是基礎
隨著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要使女性參政工作上一個臺階,關鍵在于不斷深化認識,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為女性干部參政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要有意識地通過傳媒宣傳馬克思主義女性觀,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女性問題的政策、法律,宣傳女性從政、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意義,大力消除人們對女性從政的偏見和阻力,提高女性從政的知名度,樹立女干部的良好形象;宣傳女性參政對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發揮男女干部間優勢互補具有的重要意義;宣傳優秀女干部的業績和進取精神激發女干部成長動機。通過廣泛宣傳,讓社會充分認識女性從政的重要意義,認識女性的能力和作用,激發廣大婦女從政的熱情和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為女性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女性從政水平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和寬松的社會氛圍。其次,應摒棄傳統的性別意識觀念,大力營造一個公正、公開、公平參與競爭的氛圍,擴大視野,鼓勵、引導、支持、幫助各行各業有志于從政的優秀女性樹立信心,參與競爭,為優秀女性參與競爭創建平臺,為優秀女性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有效地擴大女性參政從政的比例。
(三)政策法制的完善是保障
首先,實行女性參政比例制政策。逐步提高各級領導班子中的女性比例,是保證女性參政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規定女性比例不是降低使用女干部的標準,而是“同等條件,女性優先”,是對女性參政從總體上、政策上加以必要的保護與支持。在現階段,對女性參政規定比例的政策是我國干部任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同時,要將實行女性參政比例制度像其他維護女性權益的內容一樣立法,從法律上保障女性參政比例制的實現。其次,調整以男性為中心的干部選拔任用標準。在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具體條件上,應充分考慮女性在生理方面的特性,對她們區別對待。通過這種調整,做到既不違背社會公正,又切實保護參政女性的要求和利益。再次,修改性別歧視或阻礙女性參與決策的政策。女性參政是以女性全面、平等參與公共生活為前提的,因此凡是涉及女性權利的政策法規都應保護女性合法權利、體現性別平等原則。對那些含有性別歧視的政策條款或雖無明顯歧視,但具體實施起來對女性參與公共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女性參與決策的政策條款應予以糾正,堅持男女平等就業政策,建立有利于性別平等的公共政策體系和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
精品范文
10提高教學質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