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 扎實做好再就業服務工作

時間:2022-03-07 03:39:00

導語:堅持以人為本 扎實做好再就業服務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以人為本 扎實做好再就業服務工作

保定市天威北社區位于保定市天威西路2180號,轄區面積31萬平方米,共有住戶1996戶,人口5554人。轄區范圍包括天威集團特變公司、雙鷹農機有限公司、電力成套設備廠及其生活區。200年9月,天威北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成立之后,按照上級"為民辦實事"的要求,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挖掘就業潛力,開發就業崗位,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實現了轄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和再就業,多次受到上級的肯定和表揚。截止目前,社區登記在冊的下崗失業人員134人,111通過各種途徑實現了再就業,其中"4050"人員44名,35人實現了再就業。為67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幫助20人享受到了諸如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國家的優惠扶持政策。共向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各類用工信息306條,80人次享受了市、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和建南街道辦事處舉辦的免費職業培訓,為再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主要作法:

(一)宣傳先進典型,更新就業觀念。"觀念促進就業"。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但實行起來確有不少困難。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參差、年齡各異,再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挑肥、撿瘦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在建南街道勞動保障所指導下我們開展了評選"社區于就業明星"活動,希望通過宣傳先進,帶動社區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韓松是水泵廠的一名下崗職工,他自主創業開辦了一家社區理發館,經營中也曾一度遇到困難。保障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解決資金難題,提供免費職業培訓提高技能。經過努力,理發館經營越來越紅火,韓松也因此成為我社區一名"再就業明星"。他的成功事例,鼓舞了有文化、有魄力、大膽進取的一批人,使他們明白通過職業培訓提高技能,就有可能實現二次創業。米春芝大姐則屬于"再就業明星"的另一種典型。她下崗后因年齡較大,無技能特長,就業較困難。但她不甘心象有些那樣在鍋臺邊和麻將桌前度日,在保障站的聯系、幫助下,米大姐鼓起勇氣干起了上門家政服務,既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用勞動贏得了居民的尊重。米大姐給下崗失業的"4050"人員作了榜樣,使他們樹立了工作不分貴賤,靠勞動得到報酬,為家庭減輕負擔同樣是成功就業的道理。在先進典型的帶動下,一批下崗失業人員對社區服務崗位有了新的認識,轉變了觀念,拓寬了思路。例如:董大姐在社區的推薦下,樹先進容易,保先進難。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一是積極推薦典型人物參加職業培訓,提高服務技能;二是幫助他們用最快捷的方式享受到了最新的國家政策;三是收集信息,幫助他們聯系各項業務。現在,以他們為代表的一批再就業明星已成為社區保障站開展再就業服務的義務宣傳員。

(二)依托駐區單位,量材推薦人才。發揮轄區大廠的優勢,實現共駐雙嬴,是我們做好再就業工作的宗旨。為此,工作中,我們發揚"三不怕"精神,即: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不怕碰破頭。不辭辛苦地同天威集團等駐區企業聯系協調,獲取用工信息,努力實現企業剩余崗位和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有機結合。運作過程中,我們遵循對雙方負責的態度,先期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進行了解,誠實守信,量材推薦。在我們的努力下,孟慶禮、張健等21名有焊接、車工、電工、鍛工等技術專長的下崗失業人員被天威集團聘用。同時我們對輸送的人員定期進行回訪,及時把各種意見和建議反饋給雙方,協調利益關系?,F在,我們用誠信嬴得了用工單位的信任,與之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下崗失業人員也把我們當成"娘家人",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他們用辛勤的汗水贏得了用工單位的肯定,也為社區勞動保障站贏得了贊譽。

(三)完善工作舉措,創建特色臺帳。為更大限度地滿足每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的需求,更全面、更細致地開展再就業工作,我們在建好六本臺帳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舉措,分類建立了一批特色下崗失業人員新檔案:

一是困難人員檔案。對因下崗失業造成生活暫時困難人員,我們首先入戶進行調查了解,找出致困原因,再設計具體幫扶方法。(一)因觀念守舊致困的人員。我們上門做思想工作,并找先進典型現身說法,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直到觀念轉變。(二)因技能單一致困的人員。我們積極安排職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技能,增加就業機率。(三)因年齡大,就業機率小,無法實現社會就業的人員。我們主動聯系社區服務攤點,安排就業。同時還充分利用國家對"4050"人員的各項優惠政策,與用工單位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并將部分符合條件的暫時未就業的人員納入"低保"范圍。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干部的專長,有針對性的對困難對象進行分包幫扶,定期下訪、寫出下記錄,研究解決方案,使這一工作更有效地開展。

二是再就業形式分類檔案。根據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形式的不同,將他們進行分類、編組。目前,我們有"自主創業人員檔案"、"社區就業人員檔案"、"社會招聘人員檔案"、"未就業人員檔案"等。我們定期組織各組召開經驗交流會議。由于每組成員就業方式一致,就業時遇到的困難相似,相互之間存在共同語言和共同目標,交流效果非常好。這種形式普遍受到大家的好評。

三是"社會保障工作月度進展情況檔案"。為方便工作,掌握進度,我們將各項保障工作排列在一張表格上,按月度報表的情況匯總填寫。只此一項,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富余勞動力人員技能情況檔案"。我們在"用工信息臺帳"、"求職安置臺帳"建立的基礎上,創新制定了"富余勞動力人員技能情況檔案",方便了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工作。這樣就構成了一條"產-供-銷"相結合的工作信息鏈。

五是"享受國家優惠扶持政策人員檔案"。根據"《再就業優惠證》人員檔案","4050人員檔案"創建了"享受國家優惠扶持政策人員檔案"。各項信源采集都是為最終的再就業工作服務的。工作中,我們牢記這一理念,為每一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提供幫助,從《再就業優惠證》辦理,申請營業證照,再到小額擔保貸款的申請,公益崗位的申報、補貼,我們都做到傾盡所能,盡力扶持。在我們的努力下,鄒保華成功地申請到公益性崗位補貼,這也是我們建南保障所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的第一人。

六是"再就業工作簡報"和"再就業工作信息"。通過報刊、雜志,我們把政策文章剪輯、整理,制成"再就業工作簡報",方便下崗失業人員查閱。同時,將每周開展再就業工作的情況以信息形式上報,達到了總結、交流的目的。

二、主要成效

(一)下崗失業人員底數清。截止目前,轄區共有下崗失業人員134人,其中國有企業失業人員118人(其中"4050"人員44人),事業單位、集體等其他企業16人;大學文化2人,高中及以上的46人,初中83人,小學及以下的3人;有111人實現了再就業(其中"4050"的35人),再就業率達82.8%,其中: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47人。

(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意向、培訓意向清。轄區134名下崗失業人員中,有職業培訓意向的102人,參加了職業培訓的80人。目前有23人未實現再就業,其中男性8人,女性15人。對未就業人員的就業意向和培訓意向我們都進行了詳細的登記,方便今后為他們提供服務。

(三)服務有了針對性。對未實現就業的人員,我們根據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其中有少數因傷病殘無法從事勞動、有的因接近退休不再有就業愿望、有的因家庭收入較穩定而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目前沒有就業意愿。對這部分人,我們隨時進行跟蹤回訪,了解他們最新的就業動向,及時提供幫助。對就業愿望較強烈,暫時未找到適合崗位的人員,將作為我們今后再就業的重點服務對象。

(四)完善了統一的基礎臺帳。社區勞動保障站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有針對性地完善了各類臺帳,掌握了對失業人員進行動態管理的方法,對開發社區就業崗位有了較清晰的思路。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下崗失業人員基數掌握不準確。由于轄區廣,人員變動大,靈活就業人員增多,部分失業人員已由單位辦理了失業保險手續,,未及時到社區進行失業登記,造成我們的漏登、漏報,對下崗失業人員基數掌握不夠準確。

(二)管理不到位。由于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較多,保障站的工作量大,對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就業、重新失業的情況掌握不及時,造成人員管理不到位。

(三)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失業人員不配合調查、不如實提供情況和不切實際地提出培訓和就業要求的現象。

四、下步工作重點

(一)建立促進再就業工作責任制,社區領導和保障站工作人員實行分包幫扶,捆綁落實責任,對有就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逐個動員參加再就業培訓,通過培訓促進就業。

(二)進一步扎實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免費再就業培訓,特別是面向"4050"人員和婦女的家政服務、月嫂服務等。

(三)對調查中遺漏的人員,通過社區摸底、走訪等渠道,盡快將其納入社區管理。

(四)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就業服務功能,利用信息欄、墻報等多種形式,及時將各渠道收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向轄區居民。我們還將有一技之長的失業人員推介給企業,為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牽線搭橋。

社區再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今后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積極進取,開拓創新,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網絡建設,更好、更優質地服務社區居民,力爭使再就業服務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