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與效率視野下對速裁機制的再思考
時間:2022-07-11 05:25:00
導語:公正與效率視野下對速裁機制的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正與效率是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更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永恒主題。而效率之所以被提到與公正同等的高度,取決于司法資源的有限性?,F代社會,多元化的經濟主體、多層次的經濟關系、多角度的經濟交往迅猛發展,特別是新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實施后,訴訟“門檻”的降低使作為矛盾集散地的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形勢更趨嚴峻。如何在公正效率兼顧的前提下更加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司法資源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司法需求,成為人民法院應當思考的首要問題。速裁這一特殊審判形式,因其特有的司法訴訟價值得到了日益廣泛的認可和接受。但作為一種新型審判形式,速裁機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現結合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提出一些初淺的見解和觀點,以期對速裁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瓶頸——速裁機制改革的難點
任何時期,司法資源及其獲取手段都是極為有限的。如果將這些資源和手段用以滿足某一價值,則對另一價值的保障程度可能受到削弱。公正與效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雙重價值目標,決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相互取代。速裁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過程中,如何尋求公正與效率的最佳平衡點,實現法運行于社會的理想狀態,使速裁機制在提高司法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減輕審判壓力方面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就成為我們必須解答的現實問題。當前,制約速裁機制深入發展的難點主要有:
(一)立法的滯后及缺失
速裁機制是我國司法領域的比簡易程序更簡易的一種審判制度,法律上對速裁并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速裁是人民法院為了提高司法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減輕審判壓力而在司法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審理方式,根據這種審理方式,對于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雙方爭議不大、當事人要求盡快解決糾紛的案件,或者法律關系不復雜且雙方當事人同意盡快解決糾紛的案件,由法院內部的專門機構或者專門人員,通過簡化訴訟程序,迅速做出裁判。然而要進一步挖掘速裁機制的生命力,更充分的發揮其服務司法審判的有效職能,立法上的肯定和規范至關重要。
(二)群眾的認可和接受程度不高
速裁的生命力在于其簡化相關程序而實現的高效快速裁判,當前,很大一部分當事人對速裁制度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們普遍認為程序的簡化運用不利于對其個人權益的充分保護,或會對其民事訴訟權利有所減損,加之法律對此又無明確規定,部分當事人對速裁機制存在嚴重排斥心理,對速裁機制簡便的審理方式、較短的審理期限流露出不信任心理,擔心案件是否得到了慎重處理,這成為制約法院速裁機制進一步深入發展的突出問題。
(三)速裁制度改革尚欠深入
在當前法院系統所進行的速裁實踐中,改革的目光多集中在對庭審程序的適度簡化,對法律文書的簡化,對傳喚方式等庭前準備工作的簡化等方面,始終沒有超越民事訴訟法對民事簡易和普通程序的一般規定,對于當事人而言,他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程序上的簡化、便捷,而不是速裁能帶給他們的時間、金錢等方面的實質訴訟效益。也就是說,速裁所特有的訴訟價值還沒有得到老百姓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因此,要真正發揮速裁的作用,體現速裁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對其進行深入性的改革,讓當事人真正感覺到其特殊之處,使運用速裁裁判成為當事人的自愿甚至自覺選擇。
二、出路——完善速裁制度的建議
(一)賦予速裁制度應有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們正在實踐著的速裁機制,其實質是在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簡易程序無法適應實際需要的情況下,結合審判實際,對其進行的一種大膽改良或者是一種很大程度的替代。雖然部分法院成立了專門的速裁機構,比如速裁法庭或速裁組,同時制定了相應的規則與制度,比如制定速裁規則、案件審限和移送制度等,進行了一定深度的嘗試,但這些舉措顯然還是不夠的,還不足以使速裁成為一種被群眾廣泛認可和接受的獨立、高效運行的司法程序。速裁制度與民事訴訟法中簡易程序是一種隸屬派生關系,抑或是替代關系,我們希望速裁制度最終能被立法所采納,成為一種獨立的簡易糾紛快速處置程序。
(二)創設相關匹配制度
一是簡便快捷的送達制度。對原告同意且適宜采用速裁方式辦理的案件,采用電話通知、上門送達或當事人地址確認方式送達等形式,立案后立即征求被告是否同意按速裁程序處理,告知被告舉證責任及期限等相關訴訟權利義務制度。法官直接上門送達的,還可以召集雙方就地調解,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庭前調解程序前置制度。在送達時告知或聽取被告方調解意愿和縮短審理期限的意見,引導當事人主動選擇適用速裁機制。三是完善速裁審限制度。速裁庭或速裁組對受理的案件,不能調解結案的及時轉入審理程序,審限以一個月為宜。審理過程中發現有應使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情形,應按照一定的審批程序移轉至其他審判庭或庭內其他審判人員。四是制定相應的證據規則。速裁程序中,調解或快速審理解決糾紛是其首要目標,現行證據規則對舉證、質證等均有較嚴格的期限規定,如嚴格運用到速裁程序中將不利于其訴訟價值的充分發揮。我們建議,在不損害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嚴肅性與相關原則前提下,對速裁案件證據規則作適當靈活處理,以促進速裁制度的深入發展。
(三)推動速裁改革與審判工作協調發展
公正與效率是審判工作的兩大價值目標體系,作為一種新型審判方式,速裁機制具有的較高的程序性訴訟效益是速裁得以被認可和深入發展的基本前提。從過去的審判實踐來看,過去我們注重的僅是對速裁案件增比幅度及對速裁效果的宣傳,而缺乏將速裁置于法院審判工作的全局性考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實現速裁與審判工作的協調發展:第一,加強引導、繁簡分流。立案庭嚴格把關,對適宜采用速裁程序處理的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速裁程序,使大部分案件能夠通過速裁程序辦結。第二,合理配置、優化結構。為速裁庭(組)配置調解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審判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確保大量案情相對簡單案件的及時辦結。其他法官則致力于為數相對較少的重大、復雜、疑難和新型案件的審判工作,打造精品案件,使審判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第三,完善機制、加強保障。通過預留專門的速裁法庭、配置專用車輛、建立規范合理的目標考核體系等措施全力保障速裁機制的順暢運行。第四,強化監督、提高質量。通過開展庭審考評、案件質量評查等形式嚴格監控把關,高效的前提下確保案件質量。
三、突破——對速裁制度的創新設想
(一)速裁與大調解機制的接軌。目前,法院系統已深刻認識到僅憑自身工作力量調處矛盾糾紛的艱巨性,各地法院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實現訴訟調解與社會大調解機制對接,整合多方力量共同促進矛盾化解、社會和諧,并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通過速裁與大調解機制的接軌,對當事人自行和解或經人民調解達成協議的案件,由人民法院在基于當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在速裁機制的框架下,以法律文書的形式給予程序上的審查和確認,賦予協議法律上的效力,將使極大一部分矛盾化解于萌芽、消化在基層。
(二)速裁與便民審判方式接軌。關注民生、維護民權是司法的目標追求,一直以來,法院針對特定案件到田間地頭、院壩病房開展巡回審理的方式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真心贊譽,也是法院工作的一大亮點。實行速裁與巡回審理方式接軌,對群眾關心關注的案件及時審理快速裁判,不僅是法院和法官司法形象的充分展現,更是實踐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的重大舉措。
(三)速裁與弱勢群體權益保護接軌。近年來,法院受理的贍養、繼承、婚姻等涉及弱勢群體權益的案件逐年增多,在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的同時,對此類案件安排專人集中審理,實行速裁速結,將使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進一步凸顯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
(四)擴大速裁適用范圍。以往,我們對速裁的運用一般局限于民商事案件,隨著其他類型案件數量的不斷攀升和刑事自訴和解、執行和解、行政協調方式在審判工作中的運用,為速裁在各類案件中的全面推廣提供了充分的適用空間,并極有可能引發審判效率的大提速。
(五)速裁制度在二審中運用的可行性。中級人民法院不僅要受理大量的一審案件,更要對基層法院的上訴案件進行審理,審判任務的繁重可想而知。如果能將速裁機制運用到二審程序中,在節約司法資源、縮短辦案時間、緩解法院審判力量嚴重不足的壓力以及便民利民等諸多方面都將可能產生積極影響。當然,這尚需要深入地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