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籌辦奧運會殘奧會提供堅強人才支持
時間:2022-07-16 04:14:00
導語:為籌辦奧運會殘奧會提供堅強人才支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籌辦奧運會、殘奧會幾年來,北京奧組委努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奧運籌辦人事工作機制,全面加強奧運人才隊伍建設,為籌辦奧運會、殘奧會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持。
創新理念,堅持“兩條腿”走路
作為中央批準成立的臨時性事業單位,北京奧組委是承擔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各項籌辦任務組織工作的專門機構,奧運會期間共有約9000名工作人員,10萬名賽會志愿者及10萬名合同商人員從事賽事運行和保障工作。為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整合這些人才資源,把他們團結、凝聚到奧運籌辦這一重大任務上來,形成奧運籌辦工作的合力,奧組委認真加強組織建設,積極發揮體制優勢,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推進奧運人事人才工作。
確保奧運人事人才工作順利推進。奧組委嚴格執行《公務員法》、《干部選用條例》等法律條規,充分發揮對奧運籌辦工作的組織領導作用。
充分運用市場手段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選拔上,奧組委立足北京,面向全國,放眼全球,廣納賢才。目前,奧運籌辦隊伍中有海外留學經歷的超過20%;在使用管理上,通過簽訂聘用合同、建立工資動態增長機制,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激勵;同時,注重學習研究往屆奧運會、殘奧會及其它一些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活動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為我所用。
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北京奧運人力資源工作模式,奧組委充分調動屬地政府和業主單位參與奧運籌辦工作的積極性,形成了條塊結合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場館運行機制;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人員聘用管理的工作模式,通過社會招聘、從企事業單位抽調、借用高校教師、有相關經驗的退休人員,使用賽時實習生、VIK(實物贊助)付薪人員等多種形式選人用人;堅持統籌開發人才資源,重視人才持續發展。
整合資源,建立人事新機制
在奧運籌辦中,奧組委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積極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力量和業主單位的資源優勢,探索、創建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活力的奧運人事工作新機制。
建立全方位的奧運籌辦協調機制和人才支持機制。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奧組委先后組建了新聞宣傳、安全保衛、外事、交通、火炬傳遞、開閉幕式、志愿者、賽后安置等20多個工作協調小組或領導小組,在更高層面上統籌協調全市乃至全國的資源和力量,形成運轉高效、協調有力、指揮順暢的工作體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奧組委執行副主席明確分工、靠前指揮、責任到人,構建集中統一、高效運轉的奧運會、殘奧會運行指揮系統。在籌辦過程中,中央有關單位和市委、市政府通過選調、借調等方式選派了一大批干部到奧組委工作,促進了籌辦順利開展。
構建充分協調屬地政府力量和業主單位資源優勢的場館運行機制。在籌辦進入賽前一年半時間時,各項工作轉入了以測試賽為主的階段,并逐步向賽時體制、機制轉變。在認真分析體制優勢、總體籌辦工作特點和充分參考往屆奧運會、殘奧會場館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奧組委建立了“以競賽為中心,以場館為基礎,以屬地為保障”的場館運行體制。2007年上半年開始,根據“好運北京”各項測試賽籌辦需要,成立了體育賽事組委會和場館團隊,確立了場館主任負責制。根據場館運行的特點,抽調干部組成場館團隊,明確相互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推動銜接協作,既滿足了賽時場館團隊的人員需求,也提高了競賽場館團隊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化水平。賽時,奧組委將在各區縣成立奧運會、殘奧會保障領導小組,實行屬地黨委、政府與場館團隊“雙進入”體制,實現屬地政府與場館團隊在工作力量、資源保障、運行機制方面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政府的體制優勢和調配資源能力。
建立與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的溝通協調機制。僅2007年,奧組委就接待了60個國家(地區)奧委會的88批次來訪以及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38批次來訪,進一步密切了與各相關國際組織及重要客戶群的聯系與交流。奧組委十分重視做好有業務專長、高水平的外籍人員聘用工作,截至目前已聘用了100多名外籍人員;注意加強與國際奧委會、各國家(地區)奧委會和相關國際體育聯合會的溝通和交流,與這些組織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也向世界展示了奧組委善于學習、開放辦奧運的形象。
全面提升,統籌當下與長遠
《北京奧運行動規劃》明確提出,奧運會人事人才工作要充分發揮北京人才密集、國際交往活躍的優勢,發掘利用國內智力資源,引進吸收國外智力資源,選拔、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的人才隊伍,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2007年,奧組委和北京市有關部門正式啟動了《北京奧運人才行動計劃》,提出要圍繞奧運籌辦需要,選拔和培養外事、安保、交通、商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殘奧會提供全面、可靠、有效的人才保障與人才支持。
拓寬視野,廣開渠道,優中選優,人才選用形式多樣。為滿足奧運籌辦全方位的人才需要,要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兩種手段推進奧運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隊伍建設。奧組委還積極運用市場手段,堅持“面向市場,雙向選擇”,與專業人才中介機構積極開展合作,通過公開招聘、人才派遣等方式充實奧運人才隊伍;積極開展國際人才合作,有計劃引進和吸納國外專業人才。此外,奧組委還創新了其他多種用人方式:以特聘專家的形式,聘用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奧運冠軍和外事、技術、媒體等方面的特殊專業人才;使用軍隊支援奧運籌辦工作,爭取軍隊在奧運場館建設和安全保障、反恐防暴、文藝表演、翻譯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通過與首都高校簽訂合作協議,采取高校定向培養的形式使用了1300多名賽時實習生;從贊助企業選調人員,滿足一些特殊崗位專業人才的需求等。
區分層次,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科學有序地開展培訓。奧組委加強領導,統籌規劃,逐步形成了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培訓體系。在人員類型上,培訓重點覆蓋工作人員、志愿者、國內技術官員以及合同商人員等各類奧運籌辦人員;在培訓內容上,包括通用、專業、場館、崗位等各個培訓環節,培訓不合格不能上崗;對場館團隊人員一律實行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在培訓形式上,采取舉辦各類講座、開通網絡培訓課程、組織專項培訓班、組織觀摩學習、開辦市民學校等多樣化培訓形式,有針對性地對窗口行業員工、大中小學生和廣大市民進行奧運會知識的普及和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觀賽等重點項目的培訓。
分級分類,嚴格考核,注重激勵,創建符合籌辦實際的人員管理模式。針對不同人群的特點,分類分層進行管理,奧組委逐步建立了相互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實現了人員聘用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形成完善了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開展競爭上崗,使一批德才兼備、能力突出、業務精湛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還建立起結構合理、動態增長、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的工資福利制度。經過幾年努力,奧組委基本建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過硬、專業素質優良、富有奉獻和創新精神并通曉國際體育規則、熟悉國際體育事務的籌辦工作人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