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
時間:2022-07-23 05:51:00
導語: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是貫穿改革開放20多年的主旋律??茖W發展觀繼承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一貫思想。它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了黨的根本宗旨和發展目的;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突出了發展的內涵和要求。它圍繞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豐富了對發展的認識,創新了發展的理念。說到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就是發展。
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航程中,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個重大跨越。在我們面前,擺著兩種前途:一種是躍起騰飛,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另一種是盤桓不前,導致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生態環境惡化。能否爭取前一種而避免后一種前途,這取決于我們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茖W發展觀著眼于解決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對黨的發展理論作出了新的概括,提出了關于發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通向光明前景的正確航道。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茖W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思想,吸收了人本主義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它強調的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是指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為本的實質,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本。
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并不意味著經濟發展已退居次要位置,而是為了更好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學發展觀強調的全面發展,絕不是撇開發展談全面、偏離經濟建設中心求發展,而是要克服過去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財富、輕精神財富,重當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的偏差,經濟社會發展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強調協調發展,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要統籌兼顧、相互促進,而不能彼此分割、各行其是;強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注重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保證一代接一代永續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三者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體現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協調共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平衡,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協調適應。
過去我們講兩個文明一起抓,后來發展為三大文明全面推進,現在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發展包含社會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就必然提出社會和諧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以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黨從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中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順利實現,有了經濟的增長、政治的發展、文化的進步還不夠,還必須重視社會建設問題。在推進三大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關注財富怎樣分配,利益怎樣協調,矛盾怎樣化解。三大文明建設的成果要體現到社會的和諧發展上,要讓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人們普遍分享發展的成果,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構建和諧社會與三大文明建設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只能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和諧社會又為三大文明建設創造社會條件,它們統一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進程中。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妥善處理國際間的各種矛盾和糾紛,積極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對我們黨正確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國際上的分歧和爭端,我們必須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在涉及我國主權和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原則;在其他一些具體問題上,則要把握好斗爭的時機和分寸。應該看到,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但國際上總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國的強大,總會千方百計制造各種事端。對此,要充分相信黨和政府有能力、有辦法妥善處理好這方面的問題。廣大群眾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應該充分肯定,但表達的行為和方式必須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否則,可能會在一時一事上占據上風,但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于事無補,甚至得不償失。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開放的、健康的國民心態,始終站在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上看問題、辦事情,絕不能圖一時之痛快,而損長遠之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