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道路進程
時間:2022-08-11 10:41:00
導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道路進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幾天的學習,加深對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認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探索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市農業工作,不斷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努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在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本著“尊重農民意愿和選擇,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大力調整種植結構,重點發展以蔬菜為主的高效農業,種植名優品種,優化種植布局,實施標準生產,加強市場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每年蔬菜種植面積實現295萬畝,實現產量1300萬噸,蔬菜產值占全市種植業產值的六七成。
二、組織實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目前,我市存在著種糧效益低,且施肥不合理的現狀,為了引導農民科學種田,在全市全面實施以測土配方施肥為主的沃土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地對耕地進行培肥、整治,優化配置和合理開發,綜合運籌土、肥、水等農業資源,指導農民科學種田,促進農業資源科學、可持續利用,為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基礎。在每年為農民免費測土樣3萬個、推廣測土施肥面積225萬畝的基礎上,爭取在三年內全市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全市耕地質量呈良性發展格局。
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市委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趙勇書記提出要全市農村普及沼氣池,符合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我市農村地理自然條件不同,排除氣溫、地質等障礙因素,全市136萬農戶中有近90萬戶適宜建池。目前,已發展30多萬戶,還有50多萬戶的任務。在工作中,遵循“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因地(村、戶)制宜,分類指導,建管并舉”的原則,進一步制定完善建設規劃,分步組織實施,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實施物業管理服務,讓農民群眾受益,推進全市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四、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目前,我市農業機械化已形成一個產業,成為農民經營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今后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農機發展全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為著力點,以節本增效為核心,著力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改善裝備結構,提升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由中級向高級階段轉變,不斷開創農機事業健康、協調、加速發展的新局面。爭取到2008年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0%。到2010年爭取達到78%,繼續高級階段運行。
五、大力普及農業科學技術,加快培養新型農民。近年來,面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宜農宜工的現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民實用技術教育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每年有150萬農民輪訓一遍。今后要發揮農廣校主渠道作用,整合發揮“三電合一”、農技推廣體系、農村科技進村服務站、電波入戶等作用,大力培育職業農民,提高農民實用技術水平和轉移就業能力,促進土地經營的集中和農業生產規模的逐步擴大,不斷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生產的效益。
六、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市場需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抓好這項工作,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狠抓關鍵,突破重點,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是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進一步制(修)訂大宗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管理標準并組織實施,加快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和核心生產示范區。建立完善農業標準化推廣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科技人員在農業標準化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發展。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從生產、技術、管理三個層面入手,認真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申報和認證工作。三是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健全完善覆蓋市、縣、鄉、村及主要市場、重點企業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施產地編碼追溯和備案登記制度,強化農產品監督檢查,確保質量安全。四是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大源頭治理,圍繞關鍵季節開展集中整治,嚴格查禁國家明令禁用、限用的農業投入品。加強農資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規范經營行為,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產品。
七、深入農村管理體制改革,健全農業服務體系。面對著農戶種植經營主體規模小且分散、種植品種雷同、市場信息不靈、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農業主管部門要從農民最急需而又不能解決的服務項目入手,按照公益性和經營性分開的原則,創造條件,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逐步推進由產中服務向產前、產后服務延伸,由單項服務向綜合服務轉變,由生產服務向營銷服務拓展。
八、堅持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動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使耕地向農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逐步實現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要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積極主動配合有關部門抓好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政策的落實,抓住關鍵環節,完善各項制度,改進實施辦法,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帶動作用。要完善現行政策,維護農民權益。落實農民負擔監管“四項制度”,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建立農民負擔社會監督員制度,加強農民負擔監測網點建設,深入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嚴格執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規范農村財務委托服務制,強化對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人員和村民主理財小組人員培訓。完善村集體資產管理,開展村級債務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清理化解村級債務。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健全仲裁機制,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流轉。要推進農業法制建設。落實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農業執法行為,扎實推進農業綜合執法。
我要以這次讀書班為新的起點,不斷激勵、鞭策自己,更加注重政治理論學習,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推進全市現代農業進程,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