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農村黨建工作是鎮域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時間:2022-08-12 10:56:00
導語:為什么說農村黨建工作是鎮域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現有耕地3.6萬畝,16個行政村,2.68萬人,39個基層黨(總)支部,812名黨員。近兩年來,我們堅持“五個好”目標要求,打基礎,建班子,整隊伍,突出抓好鎮黨委自身建設、鎮機關干部隊伍建設以及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夯實基礎,加強鎮黨委自身建設和機關干部隊伍建設
鎮黨委是黨在農村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宣傳者、組織者和執行者,是引導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導核心。面對鄉鎮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及黨委班子成員年輕化等特點。我鎮黨委以積極的態度適應新要求,以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為切入點,以有力的舉措應對新變化。首先抓好鎮黨委自身建設。一是調查研究,民主決策。去年3月,新組建的班子成員走出機關,深入村、組、企事業單位和政協委員、出縣人大代表、優秀企業家、農村卸任干部、農村致富能手家中座談,到離退休干部和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中聽取意見,印發600多份問卷和征求意見表,開展細致的調研工作,多次召開黨委(擴大)會,村主要干部座談會,尋找振興和發展*鎮經濟的新路子。結合鎮情,制定出了以抓基層黨建工作為切入點,“工業興鎮,畜牧、菜、果富民”為增長點的發展思路。二是嚴格制度,完善措施。堅持每周一召開班子例會,每月召開一次專題黨建工作分析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凡遇重大事項,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始終以黨委(擴大)會、中層干部會、班子例會等形式集體討論研究決定,不搞一人說了算。完善領導班子成員黨建聯系點包抓工作監督機制、黨建工作與年終各項指標考評相結合機制。嚴格領導班子成員請銷假制度,早8點簽到制度,杜絕領導班子特殊化。通過定期組織縣、鎮人大代表、村主要干部視察重點項目建設等形式,促使領導加強責任意識。去年以來,先后召開3次民主生活會,由主要領導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班子成員之間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互相關心,用感情激勵人,使大家各自發揮專長和優勢,互相支持的良好風氣在班子中已經經形成。鎮黨委班子已被鑄就成為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大為增強。
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逐步轉變政府職能。鎮機關干部的素質如何,關系到黨委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也是能否搞好農村各項工作至關重要的因素。為此,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堅持不懈的對鎮機關干部進行思想作風、紀律作風整頓,提高機關干部的整體素質,規范干部在農村工作中的具體行為。一是堅持學習制度化。利用每周一、三、五早集中學習,引導機關干部學政策、學法律、學業務,提高理論水平。二是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干部素質。我們一年兩次在機關干部中進行述職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用萬立春等同志的先進事跡,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增強其工作責任心。重點對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對象、預備黨員定期進行民主測評,對機關中平時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對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工作失誤的個別人,進行通報批評或進行組織處理,干部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三是培養機關干部應對新形勢搞好農村各項工作的能力。在機關干部中開展了“政府職能轉變,我該怎么辦”的大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已見,促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變“依靠型”的干部為“服務型”的干部。四是開展“從領導做起,向領導看齊”以及“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活動,鎮黨委時常警示班子成員為機關干部作好表率,要求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員首先做到,要求班子成員做到的,一把手先要做到。對機關年輕干部注重在工作中壓擔子,交任務,言傳身教指路子,為他們在農村工作中施展才干創造一個廣闊的平臺。
二、抓住關鍵,作好以村黨支部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黨建工作
隨著農村形勢的發展,出現了一些班子戰斗力不強,村干部沒有工作熱情,黨員管理松懈的問題。特別是后進村,雖有人管事,但“軟、渙、散”的問題沒有根治,如何抓好以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在方法措施上,我們多管齊下,狠抓整建。
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村黨支部書記是發展農村各項事業的領頭雁。針對個別村黨支部書記處理問題不講政策,工作應付差事,不負責任,甚至拉幫結派,搞內耗等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建立村黨支部書記集體學習制度,輔導村黨支部書記學理論、學政策、學科技,先后兩次聘請縣人大副主任周文興同志和省儀祉農校教授為鎮、村干部進行思想政治和農業科技知識的教育,給支部書記灌輸新思路、新觀念。每月召開村黨支部書記工作匯報會,在匯報工作中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安排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圍繞*如何發展,組織各支部書記開展了“村黨支部如何指導村委會開展工作”的大討論,廣泛聽取意見,不斷調整工作思路。
充分發揮村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是組建工作隊,常年抓黨建。以創建“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對只求穩定,不謀發展,“渙、散、軟”的班子通過“雙評兩推一選”的辦法進行了整建。先后對屯王、太和等5個村支部進行了整建,調整支部書記5名,委員12名。二是采取一村一策搞整建。對于問題多、困難大、條件差、發展慢的村,積極為村班子出主意、想辦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太和村是一個有1700人的后進村,群眾澆地時常因水費高而有苦難言,加之村上與群眾之間的帳務混亂、群眾意見大。針對這一情況,取消了8名村民組長,經過公開推選,將4名黨性強、文化素質較高、能為群眾辦事、作風過硬的同志,充實到支部班子。新的支部班子上任后,為群眾解決了水費過高的問題,架設了村中的低壓線路,鋪設村干道3條,對村與戶之間的經濟帳務進行了妥善處理,受到了群眾稱贊。三是開展了“三抓三促一提高”活動。即抓學習,促思想解放;抓制度,促作風轉變;抓熱、難點問題,促經濟發展;提高村干部的領導水平。通過活動的開展,村干部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積極主動破解熱難點問題。南周村、等橋村、義和村為改善村民行路難問題,村干部多方籌資,整修村主干道1050米。荊中村積極爭取縣農發辦支持,引進資金和技術,實施舊棚改造和棚內結構調整,協助*和興實業有限公司與珠海華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項目的實施,啟動“華豐”牌方便面生產線,引進資金500萬元。
不斷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子。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為了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每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規范黨員的組織生活入手,不斷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規定每月第一個周的星期二為黨員活動日,由各聯系點領導、包村干部組織黨員學習,開展各種活動。學習推廣西張村“六組一聯戶”工作經驗,在全鎮14個農村支部中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成為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西張村村民沈福朝住的房屋倒塌,家中無力修繕,村上黨員積極捐資3000余元為其建起三間平房,解決一家人住房問題。吳家村道路多年失修,在村黨支部書記劉雪玲的帶領下,黨員帶頭組織運輸車輛,籌資投勞,整修了村內主干道。
發揮優秀村黨支部的示范帶動作用。西張村黨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黨建與經濟工作同部署,闖出了一條“興工富村多經富民”的新路子。荊中村以建設高素質村干部隊伍,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為目標,確立了“強農固本,工業富村,菜果富民”的經濟發展思路,努力建設“北部雜果區,西部蔬菜區,南部工商區,東部糧食區”四個經濟發展園區。這兩個村相繼被省、市、縣授予文明村、小康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我們在全鎮開展“學西張,看荊中”活動,讓徐志祥、馬烽煊兩位村書記現身說法。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充分調動其他村干部的工作主動性、創造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目前,全鎮14個農村黨支部,一類支部已達到11個。
三、成效顯著,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實踐證明,我們堅持以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這一工作思路是正確的,為*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招商引資實現重大突破,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8個,總投資1.59億元,引進資金1.043億元,現有14個項目建成投產,4個項目正在建設之中;累計投資1600萬元,盤活、技改企業13家,現已成功運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改造恢復大棚626個,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畜牧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已建成奶牛小區兩個,一個正在建設之中,全鎮已基本形成分戶小飼養,連片大基地的產業化格局,奶牛存欄達576頭?;A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在鎮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渠道籌資100萬元,完成西周中學教學樓和東周小學教學樓尾留工程以及金堯小學等6所小學危漏校舍的改造;總投資20萬元新打機井6眼,新修U型渠4.2公里;西張村總投資440余萬元,水泥硬化村級道路13.4公里,*、金堯、南周等村累計投資15萬元整修村主干道13公里。勞務輸出成效明顯,全鎮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到2145人。村財鎮管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計劃生育、民政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鎮上下社會大局穩定,形成人人干工作,個個求發展的良好氛圍。
回顧兩年來的黨建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只是初步的階段性成果,與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鎮黨建工作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同志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愿與各兄弟鄉鎮,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不斷做好農村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