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水利建設
時間:2022-08-17 05:27:00
導語:如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水利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全黨全國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議論的熱門話題。中央以中發2006年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農村水利司以“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水利怎么辦”為主題,召開全國農水處長座談會,很及時,很有意義。各位處長結合本省的實際,談了很多認識和觀點,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作為長期工作在水利戰線上的一名水利工作者,作為與會的一員,我想借此機會談一些個人認識,供大家參考。我的發言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想說農村水利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第二部分談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水利做什么;第三部分就農水處長如何做,提幾條建議。
一、農村水利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作為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的20個字,包括了對生產水平、生活質量、人居環境、精神文明與民主政治等五個方面的要求,前三個方面可近似概括為生產、生活和生態,而以飲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農村水電和農村水環境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水利正是為生產、生活和生態服務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關系極為密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水利是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
農業是農村的產業基礎,生產發展首先指的是農業生產的發展,指的是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為農村水利重要內容的灌溉排水事業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國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這些基本國情決定了灌溉排水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意義?!八寝r業的命脈”、“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對水與農業關系形象和真實的表述。目前,灌區以占全國43%的耕地,生產了全國70%的糧食、80%的商品糧、90%以上的經濟作物,進一步說明了灌溉排水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農村水利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
生活寬裕有兩個條件不能少,一是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建設和改善與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目前,農業仍然是許多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而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是提高增收保障程度的必要條件。據對骨干工程實施節水改造的255個大型灌區調查分析,1998-2004年項目區糧食作物單產由380公斤/畝增長到426公斤/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4%,是同期全國平均值的2倍。再次說明農村水利建設對農業的基礎作用,說明不斷改善灌排設施是確保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條件。
作為農村水利另一重要內容的城鎮供水,以保障農民飲水安全為主要目標,對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更是體現在多方面。第一,及時提供衛生、方便的飲用水,可為農戶節省取水時間和勞力,減輕勞動強度;第二,以供水為龍頭,可帶動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發病率,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第三,供水工程的綜合利用,可為發展鄉鎮企業和庭院經濟創造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第四,自來水入戶,可帶動洗衣機、淋浴器等現代生活設施進入農家,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擴大內需、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據對2000-2004年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的64個項目縣調查分析,飲水工程建成后,對農戶節省取水時間、改善環境衛生、減少介水疾病發病率、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家庭收入等五個方面作用比較顯著的百分比分別達到93%、89%、65%、85%和87%,說明城鎮供水對農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的重大意義。
(三)農村水利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因此,要實現村容整潔,為村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就必須在一個流域、一個區域甚至更大的范圍內,統籌考慮水污染、水土流失、草原退化與沙化等一系列問題的防治措施。事實上,近年來我國東部水網地區開展的“萬里清水河道”治理、“碧水工程”、北京市郊區開展的清潔小流域治理,都明顯改善了當地農村的人居環境;而全國水土保持重點治理項目、牧區水利試點項目、小水電代燃料試點項目,則為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在更大范圍內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實施上述水土保持、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水污染治理等水利、水電和水環境工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正是農村水利的重點內容和重大使命。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國農村水利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總體上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很不適應,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一是廣大農村還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供水設施,飲水安全問題突出。根據2005年上半年組織的農村飲水現狀調查,按現行飲用水標準,全國農村有3.2億人飲水不安全,其中各類飲水水質不安全人口2.26億。飲水不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嚴重制約因素。二是農田灌排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不快。我國農田灌排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設標準低等問題,總體上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不強。近年來,隨著工程逐漸老化,維修改造不及時,灌排設施的保障能力進一步減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下降。據統計分析,我國農田因旱成災面積年均達到3億畝,因災年均減產糧食280多億公斤,嚴重威脅著國家糧食安全,影響農民增收。三是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水源污染等問題突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據統計分析,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56萬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導致土壤退化,生態惡化,河湖淤積,洪澇災害加??;由于干旱、過度放牧和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絕大部分可利用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沙化;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中,水源污染日趨嚴重。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都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與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和要求越來越遠。
以上分析表明,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重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存在設施不足、工程不配套、建設標準低、老化失修嚴重等問題,難以滿足農民基本生活的需要,難以支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難以起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一句話,對新農村建設難以起到基礎、條件和保障作用。因此,把加強農村水利建設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是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預期效果的現實選擇。
二、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水利做什么
新農村建設的提出,對農村水利既是巨大的挑戰,更是極好的發展機遇。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水利應該也完全可以大有作為。當前要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發展節水灌溉和農村水土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任務,為新農村建設盡快取得實效做出積極的貢獻。
(一)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5年計劃解決1億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保障飲水安全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權利的體現,是維護人的生命健康的必要條件,因而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按照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十一五”期間,計劃解決1億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高砷水、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和局部地區嚴重缺水等對人們身心健康或正常生活影響嚴重的飲水安全問題,使目前存在飲水安全問題的人口減少1/3。
(二)大力開展以節水為中心的灌排設施改造,5年計劃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5億畝,擴大灌溉面積3000萬畝。
糧食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也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搞好農田灌排設施建設,恢復和改善灌排保障能力,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紤]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銳,灌溉用水占整個用水的比重大,節水潛力也大,因而必須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根據初步規劃,“十一五”發展節水灌溉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重點對現有灌區的節水改造和集雨節灌工程建設,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5億畝,凈增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數由0.45提高到0.5。
實現上述目標,可以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50億公斤,基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可形成農業節水能力200億立米,增加生態用水,基本遏制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地下水超采現象;可提高農田灌排保證率和灌水質量,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創造條件。
(三)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基本農田面積一減一增。
水土資源既是生態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性、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水土流失地區要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關鍵在于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確保水土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使其集約、高效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力,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根據初步規劃,“十一五”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由36%降至34%;七大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重點治理初見成效,重點治理區人均基本農田面積北方達到2畝,南方達到0.5畝,為建立適合當地的優勢主導產業,管好用好水土資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為治理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創造條件。
(四)科學發展農村水電,5年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00萬千瓦,建設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
發展農村水電,合理利用水能資源,既是解決無電村的用電問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實現農民以小水電代燃料的重要舉措。以農村水電站建設為載體,通過國家一定的扶持,還可以建立一種保障貧困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十一五”期間,初步計劃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00萬千瓦,建設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實現這一目標,可解決1000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使1000萬農民實現以小水電代燃料,保護森林3500萬畝;使500萬貧困人口通過開發農村水電,建立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五)加大草原牧區生態保護力度,5年發展節水灌溉飼草料地400萬畝,保護草場1.6億畝。
以發展節水灌溉飼草料地為主要內容的牧區水利,是防治草原退化,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的有效措施?!笆晃濉逼陂g,將按照“小建設,大保護”的發展思路,繼續擴大牧區水利試點范圍,初步計劃新增節水灌溉飼草料地400萬畝,為1.6億畝天然草場實行休牧或退牧還草創造條件,實現發展畜牧業與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雙贏的目標。
此外,經濟發達地區、城市郊區和其他具備條件的地區,整治農村水環境也是新時期農村水利的重點任務?!笆晃濉逼陂g將把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治理結合起來,通過河湖整治,一方面改善農田灌排條件,另一方面為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優美的水環境和人居環境創造條件。
三、作為一名農水處長,如何創新發展
農村水利工作涉及面廣,上至中央領導,下至農民百姓。就政府而言,涉及多個部門;從農民來說,包括千家萬戶。對做好農村水利工作的要求,可能會因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而異,需要我們求真務實,創新發展。下面幾點建議主要是針對各位農水處長提出的,也可供其他人員參考。
(一)水利創新的歷史任務和方向。
水利創新的基本動力,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生產條件、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對水資源的不同需求。水利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水利創新的重大任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利創新的方向,是通過建設高效節水防污型社會和確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切實轉變過去水利工作中一些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切實履行水利工作的“兩大使命”,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我們作為農水處長責任重大,應該有所作為,要始終牢記創新是我們水利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二)結合當地實際確定農村水利工作重點。
前面提到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水利要做好飲水安全、節水灌溉、水土保持、農村水電、牧區水利、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這是適應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從全國范圍和今后一個時期考慮而提出的。就一個地區而言,需要根據國家的總體要求,全面分析當地的情況和條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把對新農村建設制約嚴重、農民要求迫切、社會普遍關注、又有一定條件解決的農村水利問題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制定目標、計劃和政策措施,以盡快發揮農村水利建設對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確保新農村建設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三)高度重視農村水利政策研究工作。
政策是為推進具體工作而制定的行為準則、規范和指導原則,是事業得以發展的基本保證。講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闭f明政策的極端重要性。農村水利工作政策性強,無論是解決投入問題還是管理問題,都離不開政策的指導。因此,必須把政策研究作為開展和推動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要根據形勢的變化,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研究新的政策,完善已有的政策。去年,農村水利在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一年共出臺了8個部級以上政策性文件,要認真學習這些文件,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有關要求,把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無論是研究新政策,還是落實和完善已有的政策,都需要加強學習,加強調查研究,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吃透兩頭,既熟悉國家的基本政策,又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們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議才可能被采納,對實際工作才有指導意義。
(四)切實搞好農村水利規劃。
規劃是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環節,是未來一定時間內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主要依據,要想科學、有序地開展工作,必須有好的規劃來保障。根據當前的情況,從全國來看,農村水利需要做好以下幾種規劃。一是有普遍要求,國家統一組織編制的專項規劃,如飲水安全規劃、節水灌溉規劃等。二是雖然國家沒有統一要求,但從當前實際考慮急需編制的規劃,如江蘇、浙江、福建等省自行組織編制的萬里清水河道治理規劃,陜西省組織編制的基本農田建設規劃,新疆自治區組織編制的鹽堿地治理規劃等。三是統籌安排項目和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的整體效益而要求編制的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這項工作在去年的全國農建會上已有要求。無論做什么規劃,都要加強對一些關鍵問題的專題研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五)加強農村水利項目管理。
農村水利項目越來越多,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對項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項目管理,一是要充分認識項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從思想上真正重視項目管理,把加強項目管理擺到比爭項目爭投資更為重要的位置。二是要把項目管理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既要重視項目計劃,更要重視項目實施;既要重視工程建設管理,更要重視工程運行管理,統籌考慮和處理計劃與實施、建設與運行的關系問題。三是要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狠抓落實。當前,既要堅持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如飲水解困項目的“六制”、用水戶全過程參與管理等,又要根據新的情況和要求,不斷完善已有的辦法或研究提出新的管理措施,確保各項目標的如期實現。
(六)繼續推進農村水利改革。
改革是適應環境和條件變化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深層次矛盾,改善和加強管理,推動農村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農村水利改革的任務仍然很重,難度很大,要下大力氣加以推進。一是要加快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采取既扶持引導又加強管理的辦法,促進用水戶協會健康發展和規范運行,使其真正成為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主體,真正起到協調供用水關系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全面推進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加大貫徹落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力度,根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改革的各項工作,包括制定改革方案、測算基礎數據、定崗定員、落實維修養護經費、競爭上崗、妥善安排分流人員等。三是要穩步推進鄉鎮水利站改革,按照加強公益性職能、放開經營性職能的原則和要求,從當地實際出發,加強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方案,積極向主管部門反映,爭取理解和支持。北京、江蘇、湖北等省市在這方面先走了一步,他們成立流域(區域)水利站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同志們,“十五”農村水利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與各位處長的努力密不可分,一些省的農水處長還走上了更為重要的崗位?!笆晃濉逼陂g,希望各位處長繼續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刻苦學習,勇于創新,為更好地發展農村水利事業,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