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經濟聯合體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05 08:10:00

導語:黨群經濟聯合體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群經濟聯合體經驗交流

去年下半年以來,德惠市圍繞如何更好地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建設新農村、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這一現實課題,進行了充分調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不斷鞏固黨員合作社建設成果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黨群經濟聯合體這一工作設想并付諸實踐。

所謂黨群經濟聯合體,就是由農村黨員、鄉村干部牽頭,按照專業協作,經濟合理的原則,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產經營項目的農戶自愿聯合起來,形成運用科學技術,匯集多方信息,大力開拓市場,實現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一種經濟聯合組織。包括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股份合作經營、中介服務組織、勞務輸出組織、跨區域的行業協會組織等多種形式,黨員合作社是黨群經濟聯合體中的一種聯合方式。

一、建立黨群經濟聯合體的初衷

一是拓展合作方式和范圍,促進農村新經濟組織大發展的需要。黨員合作社,實質上也屬于一種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普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區別是,在合作社中,黨組織起到了核心作用,黨員起到了骨干作用。但在抓這項工作過程中,主要是依托當地的產業基礎,在產業特點鮮明、基礎較好的地方探索組建合作社,在聯合方式上,主要是農戶之間的聯合和“公司+農戶”的形式,經營合作的范圍主要是種植、養殖和加工三個產業。發展社員時也十分慎重,不追求數量,嚴格把握質量,盡量吸收產業規模較大,發展意識較強,有一定組織紀律觀念和奉獻精神的基本群眾參加。這樣,確保了黨員合作社的質量和生命力,但在一定意義上講,影響了黨組織和黨員領辦的農村新經濟組織數量和規模上的迅速發展,應該進一步探索一種新的載體,全面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大發展。建立黨群經濟聯合體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拓展合作方式,黨群經濟聯合體可以是農戶和農戶的聯合,集體與個人的聯合,集體與集體的聯合,可以是企業與企業的聯合,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的聯合,也可以是跨地域的聯合,分層次的聯合。組建黨群經濟聯合體,可以通過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帶動,沖破農村經濟結構的舊格局,形成一個公有制經濟、合作經濟、股份經濟、個體經濟并存的復合經濟結構,在這種多成份、多形式、多層次的經營實體之間,有協作、有競爭,隨著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不斷自我完善,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同時,可以拓展合作范圍,發展覆蓋農村經濟全局,橫跨第一、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各項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是擴大參與面,促進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從不同層面投身經濟發展,更好地發揮作用的需要。從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制約發展的主要原因既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環境問題,核心問題是人才匱乏,主要缺少能夠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帶動型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迫切需要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有一定奉獻精神的人來為廣大農民把舵定向??墒?,在稅費改革后,村級干部作為黨多年培養的精英,有相當一部分人觀念仍然沒有更新,面對新形勢內心茫然,無所適從,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建立黨群經濟聯合體,就是要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打造一個平臺,提供一個發揮作用更加廣泛的空間。通過發展黨群經濟聯合體下任務、壓擔子,本地有優勢產業,可以建聯合體,本地沒有優勢產業,還可以依托公司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建聯合體,建不成產業聯合體的,還可以建服務中介性質的聯合體。總之,只要是有利于農村資源優化配置的,只要是有利于農村產業發展的,只要有利于群眾增收的都可以組建聯合體。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放到農村經濟主戰場,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與農村經濟全局工作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廣大農村黨員充分釋放能量,新建一批新經濟組織,新上一批產業項目,為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三是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要靠經濟和項目的拉動。就我市農村經濟發展來看,項目少、資金不足,仍然是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就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而言,產業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產業的發展需要注入資金,同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組建后,起步和運營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以往,我們扶持合作社的發展資金主要來源于兩個途徑,一個是市鄉財政投入,另一個是從銀信部門協調貸款。從實踐看,這種“輸血”的辦法,在數量少、規模小的情況下,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隨著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數量不斷加,規模不斷壯大,通過這兩種途徑,已經不再能滿足工作新形勢的需要。需要探索一種方式,在深挖內力上下功夫,在充分借助外力上做文章。目前,全市有大量的民間資本以儲蓄的方式封存在銀信部門,有大批招商引資項目在不斷建設,有眾多的城鄉企業在不斷發展,這些,都是沒有充分利用的財富。通過建立多業并舉、覆蓋農村各產業的黨群經濟聯合體,把群眾吸引進來,資金帶動出來,促使這部分資金活化。通過建立各種方式靈活、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黨群經濟聯合體,充分借助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的外力,迅速打開農村經濟發展沉悶的局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二、黨群經濟聯合體的組建模式

今年全市組建黨群經濟聯合體71個,涉及20個產業,7個行業。共有44個基層黨組織,28家企業,7900戶農戶參加到黨群經濟聯合體中來。加上原有黨員合作社,黨群經濟聯合體總量已經達到141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專業協會+農戶”模式。共有10個。是按照自愿聯合、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組織。與合作社相比,屬于松散型的聯合,管理不夠嚴格,利益機制也不夠明晰,是具有了一定合作經濟組織特征的初級合作經濟組織,屬于一種過渡性的合作經濟組織,其發展方向是黨員合作社或經濟聯合體。

二是“黨員合作社+農戶”模式。共有85個。是按照自愿聯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精誠合作、共謀發展的原則,以黨員為核心,以產業為依托組建的,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統一領導、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黨員合作社是聯合最為緊密,運作最為有序,管理最為規范,利益機制最為鮮明的組織形式。

三是“經濟實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共有46個。是指經濟組織與群眾以及經濟組織之間聯合組成的合作經濟組織。是一種雛形中的企業聯合體,在相互聯合的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具備了獨立的法人資格后,必將向企業聯合體過渡。

三、黨經濟聯合體呈現了勃勃生機

組建黨群經濟聯合體,確實起到了使群眾得實惠,使農村黨員干部受鍛煉,使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的效果。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一是喚醒了農民合作進入市場的意識。改變了農民在市場經營中的弱勢,得到了平等甚至是優勢的競爭地位。目前,全市已有30個黨群經濟聯合體進行了注冊,有了法人資格。二是拉動了農村項目建設。通過聯合體,每個鄉鎮都引進了不少項目。如岔路口鎮佰順米業黨群經濟聯合體,以優勢引來外埠投資650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3公頃的稻米加工廠,今年就可創收100萬元,聯合體內群眾平均每公頃土地增收600元,全村群眾增收30萬元。三是增強了產業優勢。通過聯合體優化整合了產業資源,做大做強了產業。如朝陽鄉四個黨群經濟聯合體覆蓋了全鎮1萬公頃水田,帶動了全鎮綠色無公害稻米的發展,農戶每公頃土地增收1000元左右,全鎮農民增收1000萬元。我們把這種以黨群經濟聯合體覆蓋帶動全鎮主導產業的方式稱為“朝陽模式”。邊崗鄉旭成牧業生產服務合作社,為群眾統一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僅在購銷方面就為群眾節約成本五分之一左右。

從黨的建設角度看:一是把黨組織和黨員推到了產業一線,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和在經濟建設中的功能。今年成立的黨群經濟聯合體,具備條件的,都同步組建了黨組織。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名鄉村黨員干部帶頭領辦、創辦黨群經濟聯合體,絕大多數黨員進入了領導層,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培養鍛煉了基層黨員干部,有效提高了農民整體素質。黨群經濟聯合體成立后,都根據實際生產經營需要,開展了大規模培訓,廣泛涉及到社內外黨員群眾,實用技能得到了很快的提高,集體思想、市場觀念、現代意識逐步得到了加強,有一些普通的群眾已經成了黨員和村級干部。三是成為優化黨組織設置的有效平臺。黨群經濟聯合體把黨員推到了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集合了黨員產業力量,成了按產業劃分黨組織的重要基礎和來源,全市大部分產業黨支部都是在黨員合作社和黨群經濟聯合體基礎上組建的。四是為黨員隊伍注入了源頭活力。在黨群經濟聯合體中大力培養經濟能人入黨,采取“捆綁”式教育,落實包保培養任務,使具有一定素質的青年人在合作經濟組織中得到跟蹤培養,迅速成長,很多地方出現了年輕人一手拿入黨申請書,一手拿加入合作社、聯合體申請書的現象,為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四、幾點思考

黨群經濟聯合體的組建,要切實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重點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著眼于促進發展。組建黨群經濟聯合體,根本動因源自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必要調整和改革,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努力尋求組織設置方式、活動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最佳結合點,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

二是要著力于強化核心。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各級組織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黨群經濟聯合體的組建,是為了加強而不是削弱黨的領導,所以要以便于開展黨的活動、加強黨的領導為著力點,根據黨員的從業結構、流動狀況、村情民意的要求來進行,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優勢。

三是要立足于帶動群眾。村級黨組織處在農村最基層,是黨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群經濟聯合體的組建,要以有利于加強黨同農民群眾聯系為立足點,立足于發展產業,服務群眾,帶動群眾發展經濟,發揮黨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