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量本利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24 02:28:00
導語:電力量本利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量本利分析(VCPA—volumecost-profitanalysis)又稱“盈虧分析”。它是根據業務量(產量、銷售量)、成本和利潤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數學的方法,分析、研究業務量、成本、銷售單價等因素的變化對利潤的影響程度,用以確定企業的盈虧平衡點,預測利潤、控制成本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被廣泛地用于企業的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等經營活動中。
量本利分析擺脫了傳統財務會計計算成本的全部成本法,而采用現代管理會計計算成本的變動成本法。將全部成本按著成本的習性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所謂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化影響而相對固定的成本。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化的成本。變動成本總額與業務量之商就是單位變動成本。
量本利分析是依據邊際貢獻的原理來建立數學模型的。邊際貢獻是指產品的銷售收入超過變動成本的金額。它反映了一定時期產品的獲利能力。產品提供的邊際
貢獻不是企業的利潤,邊際貢獻首先用來補償固定成本,若補償后尚有余。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反之,則虧損。邊際貢獻總額等于固定成本則企業不虧不盈。即達到盈虧平衡點。邊際貢獻與固定成本之差再扣出稅金就是企業的利潤,這就是邊際貢獻原理。量本利分析就是依據這一原理建立業務量、成本、利潤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由此得到的量本利分析的數學公式為:
利潤(P)=銷售收入(S)—稅金(L)—總成本(C)
其中:銷售收入=銷售量(X)×銷售單價(H)
總成本=固定成本(F)+變動成=固定成本(F)+業務量(Y)×單位變動成本(V)
即:P=XL-YV-L-F(1)
二、供電企業量本利分析的數學模型
供電企業是銷售單一電能產品的企業,且沒有在產品。成本的劃分較為簡單。分析供電企業的成本構成,其總購電費與購電量(供電量)成正比變化,而其它成本項目幾乎不受購電量變化的影響。因此,按成本習性,可簡單的把購電費劃為變動成本,把其它成本項目劃為固定成本。顯然,購電單價就是單位變動成本。供電企業的利潤主要是售電利潤,它與售電量、售電平均電價、購電單價、成本之間的關系,依據公式(1)可建立供電企業量本利分析的數學公式如下:
利潤(P)=售電收入-稅金-總成本-財務費用(N)+營業外收支凈額(C)
其中:售電收入=售電量(X)×售電平均電價(H)×增值稅因數(i)
稅金附加=售電收入×稅金附加率(j)
總成本=固定成本(F)+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購電量×購電單=×購電單價
即:P=XHi(1-j)--F
-N+C(2)
依據建立的供電企業的量本利分析的公式可得出計算企業盈虧平衡點售電量以及因售電量、平均售電單價、線損率、購電單價、固定成本等因素變化對利潤影的敏感性分析的計算公式為:
盈虧平衡點售電量
X0=(3)
售電量變化對利潤的影響
ΔPX=ΔX(4)
售電平均電價變化對利潤的影響
ΔPX=ΔHXi(1-j)(5)
線損率變化對利潤的影響
ΔPQ=(6)
購電價變化對利潤的影響
ΔPV=(7)
固定成本變化對利潤的影響
ΔPF=ΔF(8)
ΔX、ΔH、Δg、ΔV、ΔF分別是售電量、售電平均電價、線損率、購電價、固定成本的增(減)值。
三、應用實例
2004年赤峰供電公司經預測確定的年度經營目標列入表1,應用量本利分析的原理和建立的數學公式,對2004年該公司的售電利潤進行預測和分析。
(一)確定盈虧平衡點售電量
1、圖解法:在圖1中分別畫出總成本線和售電收入線??偝杀揪€與售電收入線的交點就是盈虧平衡點,該點對應的電量為盈虧平衡點售電量。從圖1中可以看出盈虧平衡點售電量為19億千瓦時。
2、代數法:由公式(3)可求得盈虧平衡點售電量。
X0=
=
=19(億千瓦時)
這表明: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2004年赤峰供電公司的盈虧平衡點售電量為19億千瓦時。只有年度售電量超過19億千瓦時,企業才能盈利。
(二)預測年度實現的利潤
由公式(2)可計算得出企業年度實現的利潤:
P=XHi(1-j)-XV/(1-Q)
-F-C-N
=2600000X350.50i(1-j)
-2600000×215.10/(1-3%)
-136000000-11000000
=5260(萬元)
若該企業能完成表1所列出的各項經營目標,年度可實現利潤5260萬元。
(三)利潤敏感性分析
各因素單獨變化對利潤影響的程度可通過(3)至(8)式計算出來,并將計算結果列入表2。
①因售電量增長l%,而增加利潤。
ΔPX=ΔX
=
=200(萬元)
②因售電平均電價提高1%,而增加利潤。
ΔPH=ΔHXi(1-j)
=3.505×2600000i(1-j)
=776(萬元)
③因線損率下降0.1個百分點,而增加利潤。
ΔPQ=
=
=59(萬元)
④因購電價(單位變動成本)降低1%,而增加利潤。
ΔPV=
=577(萬元)
⑤因固定成本節支1%,而增加利潤。
ΔPF=F×1%=13600×1%
=136(萬元)
從表2中明顯的看出,對利潤影響最敏感的是售電平均電價,其次是購電價,再次之為售電量、固定成本和線損率。盡管購電價對利潤的影響較敏感,但是購電價不是由基層供電企業來確定,而且在一定期間內相對不變,因此,購電價影響利潤的敏感程度就大大降低。知曉并掌握各有關因素對利潤影響的敏感程度,增強了企業經營的預見性,為企業增加盈利指出了努力方向。為確保年度利潤目標的實現,企業在售電經營中要緊緊圍繞著完成這些經營目標而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在為社會提供電能和服務的同時,努力增加售電量,提高售電平均電價,降低線損率,節約成本,以使企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四、建議采取的增收節支措施
1、積極開拓用電市場,努力增加售電量。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樹立供電企業大營銷理念。生產、營銷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積極主動、千方百計縮短辦電時間,高質量、高效率、及時地滿足新上用電客戶和新增用電負荷的用電需求。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扎實開展電力市場調研、分析和預測,掌握用電狀況,對在建、新建重點工業項目的用電負荷進行專題調研,主動上門服務,盡快確定供電方案,以確保及時為其提供可靠的電力。
2、正確執行電價政策,努力增加售電收入。抓住提高平均售電電價這個增加企業收入的主要途徑,正確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對應執行峰谷電價的用戶全部執行峰谷電價,每月發行電費時要認真核實抄見的峰、谷、平電量。對谷電量超過峰電量的用戶要查明原因,及時采取措施。
3、嚴格執行力率電費調整辦法,逐戶審核執行的力率標準和調整電費的標準是否正確,安裝的計量表計是否準確計量無功電量,確保力率電費收取的準確性。
4、按《供電營業規則》的規定,嚴格控制大工業用戶的暫停次數和時間,暫停期滿應立即復收基本電費。同時對所有大工業用戶的實際最大有功電力和負荷率進行普查,對實際負荷已達到變壓器容量67%及以上的用戶要安裝最大需量表,按最大需量收取基本電費。同時,對大工業用戶廠區內基建用電必須單獨裝表執行非工業電價。
5、普查、核實用電客戶執行的電價是否與用電類別相對應,確定的發行用電的比例是否符合用電實際和電價政策,對各類用戶執行電價情況進行普查,正確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做到:應收必收,收必合法合理。
6、搞好電網的經濟運行,努力提高供電可靠率和供電電壓合格率。采取措施壓峰填谷,減少峰、谷差電力,提高電網供電負荷率。
7、建立承包經營機制,實施管理創新,用機制激勵職工增強責任心,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對高損線路和臺區的調查和分析,切實降損增收。
8、認真貫徹執行電力法規,嚴厲查處違竊行為。檢查原有用電客戶計量裝置配置是否合理,對原有用電客戶和新上用電客戶在計量裝置上采取防竊電措施,堵塞漏洞,減少不明損失。
9、認真貫徹執行《計量法》,把好計量關,提高實抄率和修、校表質量,對運行的計量裝置定期進行現場校驗,對計量異常要及時處理,減少計量差錯,達到準確計量。
10、厲行節約、降低成本,結合實際制定成本管理辦法。減少旅差費、辦公費、印刷費、電話費、運輸費等費用支出,嚴格控制并減少外雇勞務,降低生產工程成本,徹底清查已停用、拆除、報廢的固定資產,及時辦理財務手續,停提折舊。
量本利分析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規劃經營目標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它不僅適用于企業經營活動的預測和決策,而且也適用于企業經營成果分析。供電企業應用量本利分析不但可以預測,規劃年度利潤目標,而且為實現利潤目標指出了增加盈利的努力方向,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量本利分析對銷售單一電能產品的供電企業更為實用。因此,在供電企業中推廣應用量本利分析這一現代管理方法,必將會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 上一篇:電力健康發展經驗交流
- 下一篇:管理者三素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