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思考

時間:2022-09-30 05:41:00

導語: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思考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各類人員在產業之間轉移和地區之間流動日益頻繁,流動人員中的黨員數量日益增加,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出現了“黨員身份不清楚、組織活動難開展、經常教育難堅持、黨員作用難發揮”等多種難題。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當前流動黨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流動黨員是指由于就業或居住地變化等原因,在較長時間內無法正常參加正式組織關系所在地黨組織活動的黨員。隨著黨員流動性越來越強,對流動黨員管理出現了很多難題:

1、流動黨員的去向難掌握、底數難摸清。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農村黨員外出前不報告,外出后與黨組織保持聯系較少,最近,我市13個鎮上報了796名流動黨員,這些流動黨員中,基層黨組織對于他們的詳細去向,大部分是不能精確掌握的,只知道他們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在家的。二是社區轄區范圍廣,近年來關停并轉的企業黨員遷回社區日益增多,而社區工作人員人少事多,缺乏足夠精力,流動黨員的底數難摸清,在最近的調查摸底中,長沙也只能報出流動黨員25名,三埠只有4名。三是市直單位無法掌握流動黨員情況。至目前為止,市直八條戰線流動黨員統計數字為零。如工業資產在先進性教育期間已對黨員進行了認真的尋找和排查,能找到的都基本上遷回戶口所在地黨組織,無法找到的只能掛在帳上,對其去向無法了解。又如建設局管理的建筑企業,流動性更強,由于企業經營不景氣,黨組織活動也不正常,加上黨員自身家庭生活困難,下崗后一直充滿怨氣,對組織存在不滿情緒,不愿意與組織聯系,因此對其去向也是難以掌握。

2、流動黨員正常組織活動難開展。流動黨員遠離原黨組織,流動時間又較長,節假日回家,也是來去匆匆,根本無法參加原黨組織的生活;另一方面流動黨員去到別處,都未必會主動亮明黨員身份,流入地也難以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組織生活也就無從談起了。

3、流動黨員作用難發揮。在“兩新”組織工作中的黨員,接受教育管理已經很難,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更難得到充分發揮;有的流動黨員怕吃虧,不愿受約束,有的黨員迫于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存在“一心一意去掙錢”的心態,不愿發揮作用。

二、產生流動黨員管理難主要根源

1、流動黨員存在的問題。一是黨性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性不強,部分流動黨員在外出期間不愿向黨組織報告,怕受約束,不愿暴露黨員身份,把自己置于黨組織之外。二是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流動黨員為生計奔波,生活壓力大,在客觀上也造成了對黨組織的疏遠。

2、黨員管理教育方式不能適應新情況。黨組織未分清流動黨員的類別,采取同樣的教育方式,黨員認為組織生活無非是讀讀書,看看報。有的黨組織只要求學習率、參會率,對黨員是否感興趣漠不關心,使流動黨員對組織生活有了思想情緒。

3、缺乏黨內服務體系,使流動黨員缺乏溫暖感和光榮感。長期以來,我們都強調對黨員要嚴管理,過分強調黨員對黨組織應盡的義務。特別是在企業遇到困難,黨員遇到下崗的時候,黨員為了社會的和諧,承擔了許多責任。他們需要組織關心的時候,由于我們缺少黨內服務體系,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再就業培訓、提供就業信息、關心家庭生活等均缺乏應有的服務。一些流動黨員即使能持證到當地黨組織登記了,也只是要求基層黨支部要加強教育,而沒有為他們在工作生活各方面提供應有的便利,這也是許多黨員不愿意亮出自己黨員的身份的一個原因。在新形勢下,一些基層黨組織不再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權和經濟支配權,黨建工作不但要強調黨員對黨組織的責任和義務,還應強調黨組織對黨員的關懷和服務,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

4、“兩新”組織、社區黨建仍有許多空白點,未能在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分擔更重要的角色。農村人員向城市流動,務工人員向兩新組織流動是黨員流動的主流。但是,由于兩新組織和社區黨建目前仍然有許多空白點,如兩新組織和社區覆蓋面不夠廣,兩新組織組建黨組織率仍然不夠高,兩新組織的黨組織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社區的黨建仍然滯后于社會的發展等問題都客觀影響了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

三、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對策

第一,創新組織設置,擴大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覆蓋面。按照流動黨員工作單位、居住地“誰更利于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就由誰負責”,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通過將支部建在“兩新”組織上、建在工程項目上、建在社區上等多種形式,擴大黨的組織覆蓋面。要實施安家工程,讓黨員有黨組織歸屬。通過兩找兩建,(即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建立黨組織、建強黨組織),理順組織關系,讓黨員有家;暢通聯系渠道,讓黨員回家。

一是在“找”黨員上動真格。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對轄區單位進行地毯式查找。各單位可采用聘請一些離退休的黨員領導干部當黨建聯絡員,協助查找黨員,指導黨建工作。找到流動黨員后,對流出的流動黨員進行登記,發給“流動黨員證”,指導流動黨員證的使用,使他們參加就近黨組織的活動,實現離鄉不離黨。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流動黨員知道黨組織在尋找他們,讓他們方便找到黨組織??赏ㄟ^各種媒介,甚至到各社區、工業區張貼流動黨員活動宣傳海報,進行三公開,即公開黨組織的名稱、聯系人和聯系電話,協助黨員尋找黨組織,登記參加就近的黨組織活動。如我市已經建了2299192的流動黨員咨詢電話。(設在市委組織部組織股)

三是在“建”組織上操真心。黨員找到了,沒有相應的黨組織開展活動,找到的黨員仍舊像一盤散沙,“安家”就沒有意義。對于流動黨員,我們因人、因地制宜,合理組建黨組織,從而把黨員集中起來。還要建強黨組織,加強“有為才有位”的教育,發揮他們的作用。

第二,創新教育活動方式,增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要圍繞中心創新活動方式,把黨組織活動同流動黨員的本職工作統一起來。要根據工作狀態抓教育,要根據生活狀況抓教育,要根據黨員身份抓教育,要根據文化水平抓教育。在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性黨紀、黨的知識教育的同時,結合流動黨員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等與他們密切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組織流動黨員交流生產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高流動黨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第三,創新服務體系,建立黨員利益訴求渠道,幫助流動黨員解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增強黨內活動對流動黨員的吸引力。

一是要建立黨內服務體系??梢栽诳h一級建立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在基層黨委建立黨員服務站,在基層黨支部建立黨員之家,通過建立上下三級一條線的服務體系,構建起組織與組織、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之間的互助、交流平臺,從而形成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黨員服務、黨組織和黨員共同為群眾服務的工作鏈條。

二是要明確黨內服務內容。黨員管理服務中心應主要負責政策咨詢、業務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黨務服務、扶貧解困、教育培訓和管理創新等工作;黨員服務站主要為轄區內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陣地,組織黨員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為黨員提供上崗就業、職業培訓、文化學習、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務,組建和管理黨員義工隊伍,特別是要充分利用黨員的專長開展義工活動,為有需要的黨員和社會群眾提供服務等;黨員之家主要負責參與黨內互助、服務群眾等活動,并及時了解黨員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到平時有人訪問,難時有人幫扶,老時有人惦念,病時有人探望。

第四,創新管理手段,實現黨員管理網絡化。

一是建立全國黨員信息庫,利用網絡技術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并以黨員身份證號為檢索編號。我國多年前已實行黨內統計電腦化,但目前仍然是以姓名為檢索手段,沒有輸入身份證號,并且由下至上采用時點上報的模式,黨員資料查詢不能實現資源共享。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社會上仍存在許多口袋黨員,將來尋找到這些黨員,對其黨員身份的核實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盡早建立全國黨員信息庫,并通過合適的授權方式給黨務管理人員,讓他們可以通過姓名與身份證號作為檢索手段,要核實一名黨員的身份就變得非常容易,這也有助于黨員的流動管理。

二是建立完善黨員IC卡活動證,實行黨員登記制度。結合全國黨員信息庫,讓每個黨員都有一張有黨員基本資料的IC卡活動證。結合黨內服務體系,采用黨員登記制度。社會的進步應該承認黨員身份是多重屬性,如一個公務員,他在單位是公職人員,在生活社區他是一個居民,如果他還參與一些社會組織的活動,他還是一個會員。充分利用黨員活動證,并與遷組織關系和黨員登記有機結合,宜遷組織關系的遷組織關系,宜采用登記組建的采用登記組建的方式,如一些新社會組織就采用黨員登記更為適合,黨員去到哪里,就登記到哪里,就在該組織盡黨員的義務、享受黨員的權利,處處顯現出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