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區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03 04:28:00

導語:和諧社區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區建設思考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縮影,社區和諧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基礎,月宮街黨工委在和諧社區建設上堅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出良方,下猛藥,使社區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上發揮促進作用,扎扎實實地推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一、大走訪,“走”出了干群和諧的魚水情

街道工作既普通,又繁雜,若想做好這項工作,“扎扎實實”是基礎。為此,月宮街黨工委開出的第一劑良藥方是“情系百姓大走訪”。

月宮街黨工委全體機關干部帶著問題,帶著對老百姓深厚的感情,帶著黨和政府的溫暖,深入社區,走進老百姓的家中,坐炕頭,揭鍋蓋,嘮家常,“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印發了“黨民連心卡”和“便民服務指南”。把服務項目、服務內容、責任人、聯系電話全部印在卡上,發到居民手中,開通了兩部1890(一撥就靈)服務熱線,向全體居民承諾只要撥通1890,就會得到最優質的服務,暢通了社情民意“綠色通道”,使居民能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第一時間與相關負責人及時取得聯系,極大地方便了居民,溫暖了百姓的心。月宮街黨工委開展了面向社區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打造15分鐘服務圈,做到有求必應,有訪必接,有難必幫。面向下崗職工開展再就業服務,面向困難群眾開展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面向流動人員開展維權服務,切實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先后開設了老年公寓、陽光超市、學生餐桌、家庭特護、社區食堂、康復中心等各類服務項目27個,使社區成為能夠滿足廣大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走訪中,先后征求到涉及9個方面的265條意見和建議,為1935戶困難戶發放273170元冬季取暖補貼,為132戶困難家庭申請了低保補助,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7個,為困難群眾捐款4320元,捐衣物2138件。通過大走訪,走近了機關干部與百姓的距離,走出了機關干部和百姓的感情,重樹了機關干部在老百姓中的形象。

群眾利益無小理?!扒橄蛋傩铡⒒饷?、打造平安、構建和諧”為主題的大接訪活動,拉開了月宮街黨工委和諧社區建設的序幕。全體機關干部集中時間深入社區,現場辦公,集體接訪,變“上訪”為“下訪”,與百姓“零距離”接觸,切實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事?;顒悠陂g,先后發放各種宣傳單1萬余份,展出各種宣傳板26塊,熱情接待群眾來訪1369人次,解答群眾咨詢568人次,登記需要解決的事件169件,其中涉及民政低保方面的19件,涉及城建衛生方面的88件,涉及交通方面的21件,涉及殘聯方面的13件。對所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都當場進行解決,當場解決133件;一時不能解決的都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落實了領導包保責任制,實行“掛帳消號”,解決一個,消掉一個?!按蠼釉L”不但進一步鍛煉和提高了機關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更進一步拉近了黨群關系,加深了干群關系,樹立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大調整,“調”順了弱勢群體的舊恩怨

公開、公正、公平是做好街道工作的前提。月宮街困難群體多、下崗失業人員多、享受低保人員多,低保問題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也是街道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得不好,老百姓就會有怨氣。為此,街道黨工委開出了建設和諧社區的第二劑良方:低保大調整。

真正做好群眾工作,必須首先掌握過硬的第一手資料,街道黨工委把機關干部分成三組下到社區,對全街1126戶低保享受家庭及申請享受家庭逐家逐戶進行了入戶調查,對調查中發現的不合理現象,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不符合條件的敢于碰硬,堅決頂住說情風,取消其享受資格,停發了149戶,下調67戶;對符合條件的,全部按正常程序納入低保105戶,上調42戶,充分體現出“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做到應保盡保,通過大調整,老百姓心氣順了,怨氣消了,對政府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為了增加低保評估過程中的透明度,規范低保評估程序,確保低保評估公正、公平,街道黨工委重新修訂了低保評估辦法,擴大了低保評估委員的范圍,把社區組長以上的干部納入到低保評估委員會,并將吉林省不能享受低保家庭的22條規定印發成傳單,發放到百姓家中,讓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知情權,使百姓在了解相關規定的同時進一步理解街道的工作,同時公開了熱線舉報電話,凡是舉報事件,隨時進行查處,確保低保工作動態管理,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使低保工作更加合理化、程序化、規范化。

三、大創業,“創”出了下崗職工的新“飯碗”

確保下崗失業人員有活干、有飯吃,實現“零”待業,是建設和諧街區、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月宮街下崗人員2898人,失業人員409人,“4050”人員306人,就業壓力非常大,為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這一問題,街道黨工委開出了第三劑良方:全民創業促就業。

街道黨工委把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作為“民心工程”,積極開展向下崗失業人員“送崗位、送信息、送溫暖”活動,廣開就業渠道,拓展社區就業崗位,最大限度的吸收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成立了再就業培訓中心、再就業職業介紹中心、弱視群體幫扶中心,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免單培訓,先后組織了家政保姆、美容、美發、汽車、摩托車維修等專業的培訓班16期,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165人次,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保證。同時,充分利用墻報、板報、宣傳欄等形式提供就業信息,先后開發了牧業管理、保潔、綠化、保安、家政服務等再就業項目,為轄區內家庭需要保姆、鐘點工的供求雙方進行聯線搭橋,提供服務。

為了方便社區居民生活,各社區還組織下崗失業人員開辦了羊肉串店、小吃部、小飯桌、學生盒飯、美容美發、老年活動站、老年公寓,社區醫療中心等經濟實體。為了幫助大齡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還辦起了豆腐房,加工米腸、桔梗、牛筋、玉米面條等加工業,通過創辦以上服務項目先后安置了612名下崗失業人員,其中“4050”人員125人。

街道黨工委全力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開展了“金點子帶動”活動,變以往的“出錢、出物”為“出點子”,以提供就業信息、就業崗位、致富手藝,采取“結對子”服務、上門服務等方式,為自主創業者“開方把脈”,切實從根本上解決下崗職工的具體困難,這一活動累計讓36名下崗失業人員端上了新“飯碗”,有效地促進了街道、社區居民的穩定,為轄區居民安居樂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大綜治,“治”出了新型社區的大平安

街道黨工委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針對外來人口、“兩勞”釋解人員、老弱病殘人員、離退休人員和青少年等不同人群,采取了統籌管理、分類指導的辦法,完善了社會治安群防群治機制和專防機制,打造出了新型社區的大平安,這是月宮街構建和諧社區的第四劑良方。

一直以來,街道黨工委始終把“創建平安街區、誠信街區、構建和諧月宮”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從加大治安巡邏力度,加強司法調解效果入手,堅持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落實到位,制定方案到位,落實責任到位,職責履行到位,工作檢查到位,推動了“打、防、建、教、管、改”各項工作的整體提高。

在實施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程中,建立了街道、社區、分區、居民小組、樓院居民戶為一體的未成年人教育六級網絡,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為重點,充分調動社區“五老”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積極性,積極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先后開展了爭做“星級少年”、爭創“五好小市民”、“大手牽小手”活動。利用節假日和雙休日開展“珍愛生命、遠離”知識講座、“崇尚科科、拒絕邪教”書法漫畫作品展,文藝聯歡會等活動,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月宮街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有420戶760人。他們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月宮街黨工委首先把增強外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作為確保外來人口平安的突破口,一是采取綜合治理工作與計生工作一體抓的體制。通過計生網絡對流動人口做到家庭情況清、婚育情況明,同時加強與派出所,工商分局的聯系和協調,注重發揮派出所、工商分局的作用,使之在辦理暫住證、營業執照時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能范圍查驗、管理流動人口。二是建立健全了外來人口檔案、臺帳、登記、辦證、遷移、注銷等環節,同時,加強了對公共復雜場所的治安管理,及時打擊混跡其中的違法犯罪活動,規范經營秩序,凈化社會環境;三是進一步確立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對生活困難的外來暫住人員給予相應的救助,積極幫助他們找項目,找工作,安置就業,減少了外來人員的犯罪率。

月宮街建立了與兩勞釋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相對應的規章制度,健全和規范安置幫教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一是對重點人員實行領導包案制,由辦事處主要領導進行包保。二是每年開展兩次對刑釋解教人員的排查工作,掌握刑釋解教人員的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去向明。對新銜接的釋解人員,及時登記造冊,各社區的幫教小組及時與被幫教對象簽訂幫教協議書,每季度走訪幫教對象,了解釋解人員的經濟狀況、家庭情況、思想動態等情況,幫助生活困難的釋解人員解決實際問題,防止其由于生活無出路而重新犯罪。三是我們將釋解人員就業納入勞動就業總體規劃,把轄區內**至**年度釋解人員84名,全部建立信息檔案,把其中無就業渠道的34名釋解人員重點幫助就業,街道安置幫教工作站與勞動保障事務所取得聯系,為這些釋解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介紹。同時還幫助3名釋解人員落實了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刑釋解教人員就業,積極和月宮綜合市場和延邊泰昌橡膠手套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成立了兩個過度性安置幫教基地。目前已經安置35人,無一人重新犯罪,實現了就業市場化。目前為止我街道共接收釋解人員84名,幫教率100%,安置率85%,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

街道黨工委針對老弱病殘人員的不同情況,把普及健康知識、提供社區醫療服務、免費檢查身體、免費送藥等作為服務內容,使老人們真正體會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困難家庭實行“一幫一扶”,協調幫助申領最低生活保障金。在老年人中組織了百人老年秧歌隊、百人圓鼓舞隊、百人歌唱團、百人健身操隊、秧歌隊、健身球隊、京劇協會、門球隊等8支百人老年隊伍,廣泛組織了文藝競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老年人自娛自樂的能力,完善了管理和服務,確保了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的科學化、制度化,實現了人與人之間溫馨、和諧、平等、互助、友愛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