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班子執政效益思考
時間:2022-10-09 03:59:00
導語:領導班子執政效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效益是執政者在管理經濟、文化、社會等公共事物過程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用最小的執政成本換取最大的物質、政治和社會效益。而提高縣級領導班子的執政效益是一項復雜、艱巨、但又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它直接關系著我黨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所以必須盡快從樹立科學執政理念、調優執政主體素質、優化配置執政資源、完善執政運行機制等方面入手,通過“外力推動、內力驅動、上下聯動、整體互動”的基本途徑,不斷提高縣級領導班子的執政效益。
一、樹立科學執政理念,為提高縣級領導班子執政效益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1、強化民治理念。縣市領導班子要牢固樹立民本思想和民治理念,努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尊重和認真落實《憲法》賦予廣大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善于運用民主的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復雜問題。著力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基層干部的民主作風,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等各項保障民主權利的具體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質詢權和監督權。
2、強化法治理念。一是推進執政行為的法律化。各級黨委應抓好地方法規建設,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從根本上轉變那些不適應依法行政要求的傳統觀念、工作習慣和方法,適應利益格局調整的新形勢,善于用法律手段調節利益關系,解決深層次矛盾,堅持地方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不得與國家的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二是抓住依法行政這個關鍵。以《行政許可法》的實施為契機,改革行政執法體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三是正確處理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執政統一起來,適應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結構調整的需要,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保障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克服某些“主仆顛倒”、事事“替民做主”、不讓“民告官”等現象,做到法治重在治權、治“官”,保證公共權力公共使用,讓干部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3、強化德治理念??h級領導班子應成為社會主義道德實踐的典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權力觀、利益觀,把“三觀教育”作為道德建設的核心,完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健全以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公民道德等在內的道德約束機制,以良好的道德素質來保證權力的有效行使,以人格的力量和清正廉潔的形象來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二、調優執政主體素質,為提高縣級領導班子執政效益提供堅實的決策支持
1、優化班子結構。要遵循用人規律,改善班子整體機構。在縣級領導班子配備時,應以40歲左右為主體,35歲以下和45歲以上各占一部分,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梯形結構,并注意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個人氣質風格等多種因素進行干部配比組合。要切實解決機械地執行有關班子年齡、學歷、性別、民族、黨內外等構成比例的政策,糾正為片面達到這些比例而出現的拉夫湊數、拔苗助長的現象,實現由建設政策型班子向建設功能型班子的轉變。
2、探索交叉任職??商剿鲗嵭悬h政班子交叉任職的辦法,解決黨政“兩張皮”和黨政職能重疊的現象。即增加政府黨委副職同時擔任縣委常委的人數,副書記中除分管或主管黨務的以外可同時兼任政府副職。本著精干高效的原則,精減政府領導班子職數,一般應以一正四副為宜。要改變一方面工作多人交叉分管的問題,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原則上由政府副職主管。這種人事安排更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理順黨政關系,實現權責統一,增強工作合力和效率。
3、保持相對穩定。從保持工作連續性、強化工作目標的角度來看,縣級領導班子宜穩不宜動,調整頻繁容易造成工作脫節斷檔、磨合時間延長等諸多負面效應。應以五年任期為界,任期內除出現班子成員不勝任工作、因病不能堅持工作、受到法紀處分或專業性人才匱乏、內部矛盾無法彌合等情形,原則上只進行內部分工調整,不進行職務性調整,特別是保持四套班子“一把手”的穩定。任期屆滿后,在充分考慮工作連續性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進行分工、職務調整和異地交流。同時,切實疏通領導干部“下”的渠道,對不勝任現職的干部要隨時予以調整,增強干部的危機感和責任感,使班子結構在吐故納新的過程中得到優化。
三、優化配置執政資源,降低縣級領導班子的執政成本
1、改革“市管縣”管理體制。當前“市管縣”最主要的問題是地方政府既是政治管理機構,又是經濟管理機構,審批等各項權力都限制在市區范圍內,而行政層級多,行政成本高,影響辦事效率。應按照改革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分權體制,由高度集權走向合理分權的要求,依據城市型和廣域型行政建制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改革“市管縣”體制,實行“市縣分置”,即“市”只管理城市自身一塊,縣改由省直接管理??刹扇∠取疤摶钡丶壥?,再按照“能放都放”擴權原則,使這種“直管”權限擴展到社會管理職能,重點是縣財政直接對省負責。
2、合理設置政府機構。要精簡機構和人員,保持適度政府規模,達到縮減執政成本的目的。政府機構的改革應根據政府職能要求,遵循充分必要原則和最小耗費原則,該精簡的就精簡,該合并的就合并,一切從科學出發,在調整職能、合并機構、精簡人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組織立法,制定《政府機構法》,機構的設立、變更、撤銷和行政級別調整,都必須履行規范的法律程序,實現政府機構設置、職能、編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3、革新政府工作程序。轉變政府職能把“萬能政府”轉變為“有限政府”,使政府從一些管不了、管不好的領域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管好自己該管的事,實現政府與企業、社會、市場之間的合理分工。特別是在經濟管理上,要強化“看不見的手”,弱化“看得見的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場能運作的,政府不包攬;凡是企業能自主經營的,政府不干預;凡是該社會辦理的,政府不插手。同時,大力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取消和調整一批審批項目,促進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改變過去那種“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的觀念和做法,從而不斷優化投資環境。
4、調整財政運行模式。要著手建立規范、高效、透明的財政運行機制,解決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聚財有限性與用財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可從深化預算改革入手,針對預算編制、分配、管理方式落后,以及預算內外資金分管分治、財政性資金廣泛分散于部門甚至部門內部之間等問題,實施預算管理改革,解決財政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問題,不斷提高財政保障和調控能力,從而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財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5、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建立起公共財政體制。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等制度改革,建立嚴格、科學、高效益的財政支出管理制度。在保持稅收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對稅制進行適時適度的結構調整,推進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變,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完善個人所得稅,建立持續穩定增長的稅收收入機制,保持稅收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
6、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要鞏固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的成果,不斷推進領導干部職務消費貨幣化深入開展。在思想認識上,要實現由“短期嘗試”向“長期堅持”轉變;在改革范圍上,要實現由局部向全方位、深層次改革轉變;在改革的具體運作上,要實現由“粗放”向“精作”轉變。特別在規范審批程序、結算程序、監督檢查程序、細化職務消費貨幣化標準和發放方法上狠下功夫,探索既便于操作,又嚴謹科學的方法,重點解決單位之間不平衡,領導干部個人之間不平衡的問題,確保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的有序運作。
四、完善執政運行體制,為提高縣級領導班子執政效益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1、健全學習考評機制。縣級領導班子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加強執政黨的“五個能力”建設的要求,緊緊圍繞不同崗位、不同知識結構的領導干部特點,科學設計教育培養方案,合理選擇具體的教育培訓內容,建立健全學習考試考核制度和目標評估體系,通過自學、集中培訓、崗位鍛煉等多形式,著力提高縣級領導干部政治思想素質、專業素質、領導管理素質、科學人文素質等素質,使領導干部的知識能力更加合理,個人能力全面提高。
2、健全目標責任機制。要在客觀分析本地現狀、科學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走勢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制定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及其由此衍生的近期、中期目標,并根據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職能特點,將總體目標分解到四套班子,再具體到每個班子成員,堅持用遠景目標鼓舞人、用短期目標引導人、用班子和個人目標鞭策人,通過目標的牽引增強班子合力和創造力,形成各司其責、群策群力的局面。
3、健全分工協作機制。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和班子成員的專長特點,對班子成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明晰工作范圍和標準,明確責任界限,避免多頭分管、責任模糊的現象,力求做到人適其崗、崗得其人、權責一致,獎罰分明。通過完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情況通報、聯席會議、征詢意見、交心談心等具體制度,加強班子之間每個班子內部成員之間的銜接與協調,及時溝通情況,互相支持配合,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執政成本消耗過高的狀況。
4、健全議事決策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方針,走出市場經濟不需要民主集中制這個誤區,狠抓“一把手”職責這個關鍵,抓住“知、議、決、行”四個重要環節,對議事的范圍、議事的程序、參與的人員和決策的過程、決議的形成和執行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使議事決策活動建立在深入調研、充分醞釀、廣泛參與、尋求共識的基礎之上,確保議事具有廣泛性、決策具有民主性、決議具有權威性。同時,建立重大事項決策前的調研和專家論證制度、社會公布制度,決策中的專家參與制度、民主討論制度,決策后的執行監督制度和造成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制度。
5、健全工作落實機制。通過合理劃分工作層次,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點,明確工作責任,形成分類推進工作的機制。對事關全局或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工作,縣市黨委可直接牽頭、重點關注,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推進;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任務,由政府具體組織實施,黨委提出總體目標要求并適時督辦指導;對常規性的工作,由黨政班子及其每個成員分頭組織落實,定期了解工作進展情況。
6、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在干部考評的整體指標設置上,按照“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要求,制定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如:經濟性評估方面要求政府樹立成本意識,節約開支,少花錢多辦事;效率測定要測算政府的投入和產出的比;效益評估方面要關注的是政府工作的質量和社會最終結果??傊?,班子的效益最終要體現在人民滿意和社會經濟發展上??山梃b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辦法,對縣級領導班子政績進行審計?!罢儗徲嫛钡膬热莅ń洕偭糠矫娴闹笜?,老百姓所得到實惠的指標,發展后勁指標,發展成本指標,發展模式等,績效考評結果應嚴格與領導干部的獎懲和選拔任用掛起鉤來,充分體現“用人唯賢、選人唯績”的原則。
- 上一篇:干部選任監督思考
- 下一篇:干部談話制度試行意見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