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0 01:51:00

導語:社區衛生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衛生經驗交流

一直以來,我區高度重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把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荔灣的重要工作;作為滿足人民群眾優質衛生服務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民心工程,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區政府的工作重點。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我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健全,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去年我區被評為全省唯一的有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F將有關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起步較早,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文昌社區衛生服務站,并率先探索把中醫藥有機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預防、康復、保健、健康教育中。20**年,我區被國家衛生部、民政部和中醫藥管理局評為31個有中醫藥特色的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試點單位之一。我區抓住這個有利契機,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改善基礎辦醫條件,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完善了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體,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為補充的新型城區衛生服務體系。

二、推進六大工程建設,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優質均衡發展

(一)推進綜合改造工程,優化衛生資源配置。

我區啟動了綜合改造工程,通過新建、置換、原地擴征、易址建設、公建配套等多種方式進行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和改造。通過衛生資源配置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達1.51萬平方米,是改造前的3倍。

(二)推進衛生信息化工程,加快衛生現代化進程。

目前已完成了區信息中心、區衛生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婦幼保健院和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網絡升級和改造,打造了一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的區域性衛生信息平臺。

(三)推進人才工程,提高衛生隊伍整體素質。

我區堅持引進、培訓、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以“按需設崗、按崗擇人、公平競爭、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的新型用人制度。一是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嚴把衛生隊伍入口關;二是結合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三是加強與高等醫學院校、衛生科研機構的合作;四是加強了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技術指導;五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人員和社區衛生服務骨干人員的素質培養;六是通過競賽促培訓,對社區醫生和護士進行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中醫適宜技術的全員培訓;七是進行了創新社區護理工作的培訓;八是大力實施“杏林工程”,加大名中醫培養力度。從20**年起我區就在區名中醫評選活動基礎上,建立名中醫帶徒的師承關系,開展省、市、區名中醫和臨床一線中醫藥專家臨床診療技術的整理與研究出版了名中醫經驗著作3本,1本正在整理出版。20**年已完成了第一批10名區名中醫的師承工作,20**年又啟動了第二期名中醫評選工作和師承工作。

(四)推進中醫建設工程,促進中醫藥進入社區。

中醫藥是我區衛生事業的特色和優勢,由于其“簡、便、廉、驗”的特有優勢,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我區積極推動中醫藥技術進入社區,建立健全以區中醫醫院為龍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以國醫館為輔助的中醫藥特色衛生服務體系。一是金花、多寶、龍津、華林、彩虹、南源等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在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其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置了中醫診室和中醫適宜技術治療室。二是在社區建設國醫館系列,營造環境幽雅、風格獨特的中醫診療環境,為名中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西關、沙面、金花和荔港國醫館已成為向社會宣傳名醫、名科、名院的窗口。三是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營造“養生保健到西關,延年益壽在荔灣”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各街道每月舉行1次以上大型中醫專家義診咨詢活動,在各社區和區內各部門開展居民養生保健知識系列講座。四是根據節氣時令,定時在各街道宣傳專欄里張貼中醫藥養生保健的知識畫版,引導居民接受天人合一防病治病的傳統知識。五是通過街道向居民發放中西醫結合健康處方、飲食療法處方、重點人群健康小冊子等,提高居民中醫藥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同時,我區在西焦公園建設了一個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中醫藥文化廣場和中藥園圃。

(五)推進體制創新工程,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活力。

我區積極探索多樣化、多形式的辦醫模式,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公開招投標分別由三級醫院承辦。同時,積極進行將社區基本醫療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參保人員的有關費用按規定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

(六)推進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控制工程,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能力。

完善了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衛生監督所為核心,其他醫療機構聯動的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堅持以社區為防疫重點,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深入街道,“掛鉤”聯系居民家庭,掌握居民的健康情況

三、完善六大功能,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的社區衛生服務

我區在全面推進六大工程的同時,積極探索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新模式,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大功能。

(一)實施項目管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為了有效運用政府的資源,我區把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服務項目如兒童計劃免疫、婦幼保健、中醫藥上門服務,根據考核結果,劃撥社區衛生服務經費。為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我們又對龍津、華林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對常見病社區防治的研究、社區護理和家庭病床等項目進行了重點支持,目前收到良好的效果,對在其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相關項目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科研進社區,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科技含量。

一是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社區綜合防治研究,被定為廣東省“九五”重點攻關課題項目。實現了教學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配合、專科醫生和社區醫生相配合的管理網絡,實施了中西醫一體化綜合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的系統管理。二是由鐘南山院士牽頭,開展《廣州地區人群阻塞性肺病的社區干預與綜合防治研究》課題研究,被定為全國“十五”重點攻關課題華南研究基地,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三是區疾控中心與廣州醫學院合作開展“廣州市荔灣區居民中醫藥健康促進規劃實施與效果評價研究”,探索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模式,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四是充分利用區中醫醫院國家級重點專病建設項目不孕不育??坪蛥^骨傷科醫院廣州市“1357”重點中醫專科項目,開展社區常見病普查和中西醫結合防治工作。

(三)名中醫進社區,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和吸引力。

我區建立健全了名中醫到社區指導社區衛生服務的機制,積極聘用醫院在職和退休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兼職,定期派出名中醫到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和探視家庭病床病人,通過名醫帶動,向居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實踐證明,利用名醫作為載體,大大加快了中醫藥進入社區的進程,提高了居民對社區中醫藥服務的知曉率和滿意率。

由于構建了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新模式,有力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六大功能的完善。2004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64.87萬人次,占區屬醫療單位診療量的38.8%。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7%。

總的來說,由于各級衛生部門的科學指導和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生命健康的衛生屏障,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應。但與先進兄弟城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區將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鞏固和發展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優勢,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推動我區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為構建和諧新荔灣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