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素質思考

時間:2022-10-15 05:38:00

導語:農村黨員素質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素質思考

為使農村黨員隊伍成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各項事業的主力軍,嘉蔭縣委從強化黨員的教育培訓入手,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市委開展的“三個帶頭人”活動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對黨員教育培訓方式,收到良好實效。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教育培訓措施。突出培訓領導、陣地、師資、經費、對象“五個落實”。成立農村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委常委包鄉抓村責任制,每年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黨校、職教中心組織實施,縣農委、科委、科協等有關部門協助,形成培訓工作領導合力;注重加強縣委黨校、縣職教中心、鄉鎮業余黨校和村黨支部教育培訓硬件配套設施建設,配備電視、微機、VCD、放像機、桌椅、圖書、教學錄像帶和光盤等。**年投資10萬元,為黨校配置了投影儀、衛星接收器等設備,建立多媒體教室,實現與中央黨校同步教學。改變了以往的說教式教育,讓多媒體教育成為教育培訓的主要手段,增強了農村黨員學習的主動性;組建了一支由60多人組成的專兼結合,知識結構合理的培訓師資隊伍;堅持“量力而行,分級負責,??顚S谩钡脑瓌t,采取省市幫助投一點,縣鄉財政拔一點,縣管黨費補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資,保證了培訓工作的資金來源;把村級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列為教育培訓主要對象,實行調訓制度,每年按計劃、分季度進行培訓。

二是因需施教,確定培訓內容。不斷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方式。將黨的理論知識與實用技術制作成培訓“菜單”,以列表的形式下發到各村黨支部,供黨員按需“點菜”,村黨支部在充分征求干部群眾意見后,通過鄉鎮黨委上報教育培訓計劃,使培訓部門能夠及時調整授課內容,選聘教師,有針對性地購進、編制教材,按需施教,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黨員需求。如在實用技術培訓過程中,沿江村屯重點對黨員進行“兩高一優”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講授水稻旱育稀植、大豆種子包衣、玉米雙覆等農業實用技術;在自然資源豐富,適宜發展多種經營的村屯,重點進行袋栽木耳、北藥栽培、絨山羊、梅花鹿、林蛙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黨員調整結構、科學種田的水平。

三是結合實際,活化教育培訓形式。開展陣地式教育培訓。利用縣委黨校,實施崗位資格培訓,推進學歷培訓。結合省委組織部《關于實施做好青年農民黨員工作,改善農民黨員隊伍結構三年工程的意見》文件精神,對全縣青年農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集中培訓,統一發放畢業證,共培訓青年農民黨員240人,青年農民入黨積極分子107人,舉辦村級黨員干部中專學歷培訓班3期。開展巡回式教育培訓。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在每年農閑時由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牽頭,組織黨校、涉農部門和司法等單位的業務骨干成立講師團,送理論、送科技、送法律下鄉,兩年來為79個村黨員講課106場,發放資料6200余份,書籍近2000冊,贈送農村種、養、加致富實用技術光盤200張。開展電教式教育培訓。為使黨員電化教育真正成為服務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干部、服務人民群眾的黨教陣地,在實施“黨員電教富民工程”中,先后投入資金50萬元,為全縣73個村電教播放點更新設備,制作黨教片、科教片639套,光盤1425張。目前,全縣三級播放站點總庫存片量達到3187張,其中,科技實用技術片1400多部,基本上滿足了我縣種、養、加各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設備不定期地、有選擇地錄制中央電視臺科技頻道農業科技專題片,每周制作兩期、播放四次,堅持做到學習有筆記、活動有記錄,電教活動有聲有色。確立電教科技示范鄉鎮3個,科技示范村24個,黨員科技示范戶73個。同時,依托互聯網資源,開展黨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將縣科普之冬活動中的十一類近百種實用技術約40萬字資料全部做到《嘉蔭黨建》網上。全縣9個鄉鎮、11個試點村配有上網微機,鄉鎮、村屯可隨時上網查詢、瀏覽、下載所需信息。**年,《嘉蔭黨建》成功實現了與《人民網》鏈接,成為全省第一個與中央網站鏈接的縣,增強了網站的資源,提高了網站的使用價值。**年4月,將5類98種電教片轉換為視頻格式加載到自主開發的虛擬服務器上,成為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新陣地。開展實踐式教育培訓。結合后進村整頓,先后選派36名村黨支部成員到鄉鎮黨群辦、農服中心進行掛職鍛煉。開展觀摩式教育培訓。采取走出去的辦法,先后組織農村黨員到山東、興十四村等省內外進行學習考察。

四是建立機制,確保教育培訓效果??h委把培訓與使用結合起來,通過建立保障機制,來保證培訓效果。建立培訓與使用結合的激勵機制。兩年來,先后有37名普通黨員進入村級領導崗位。建立培訓與使用結合的考核機制。在對黨員村干部進行年度考核和任職考核時,把考核政績與考核學習結合起來,把述職與述學結合起來,以此強化村級黨員干部的學習意識,并把學習培訓效果作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培訓與使用結合的約束機制。把培訓工作開展的規模與效果,并與物質待遇、崗位工作掛鉤,約束村黨員干部抓好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