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理論創新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0 12:24:00

導語:黨理論創新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理論創新經驗交流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等一系列重要論斷,為理論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了“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宣傳思想工作總要求,也是對理論宣講工作的更高要求。貫徹十七大精神和宣傳思想工作總要求,必須進一步強化理論宣講“服務人民”的理念,把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斷引向深入。

強化服務人民的核心理念,為發展理論宣講工作夯實思想基礎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貢獻力量,是理論宣講工作的歷史使命。恩格斯曾經說過,工人階級政黨較之其他政黨的優勢,首先在于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的優勢。注重理論創新,尤為注重讓民眾掌握馬克思主義這一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銳利武裝,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傳統和政治優勢。這個傳統和優勢,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須臾或離。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對于理論宣講工作來說,服務人民是本質要求,是必須不斷強化、牢固樹立的核心理念。為此,理論宣講工作者應牢固樹立理論宣講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觀念;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真心渴望和歡迎鮮活而有說服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觀念;牢固樹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理論宣傳教育的觀念。

實踐一再表明,要使黨和國家的工作一刻也不停頓,理論創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頓。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工作就要跟進一步,這同樣是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寶貴經驗。在新的發展階段,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宣傳思想戰線同其他戰線一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進一步把干部群眾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形成最廣泛、最深厚的社會共識;如何推動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如何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一系列重大課題,擺在宣傳思想工作的面前,需要宣傳思想工作者深入研究和解決。而這些工作的一個焦點,就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一方面,人民群眾需要、渴望我們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解答他們關心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另一方面,理論宣講工作在為人民群眾釋疑解惑、增強人民群眾的理論水平和理論思維素質的過程中,發揮服務人民的功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這同時表明,隨著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理論宣講工作的視野不斷開闊,目標不斷前移,需要以新的觀念、思路、舉措、方法去努力推進理論宣講工作。

轉變理論宣講工作方式,以“大宣講”促進“大眾化”

為推動理論宣講工作,近年來,我省以省、市兩級講師團和縣區理論學習室為骨架,廣泛聯合和整合全社會的理論研究、教育、宣傳資源,建立了三級宣講體系。應該說,這搭建起了大宣講的框架和平臺,也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證。我們感到,理論宣講工作面向大眾、服務大眾,是講師團業務的發展方向;借助外力、整合隊伍、利用多種資源和大眾傳媒展開宣講工作,是我們改進和發展理論宣講工作的必然選擇。具體來說,創新理論宣講工作,很重要的是實現“四個轉變”:在教育的對象上,從傳統的僅僅面向黨政干部向以黨政干部為重點,同時面向全社會成員轉變;在施教途徑上,從以往講師團孤軍作戰、體制內循環,向善于整合、借助、結合多種宣教資源,形成體制內外聯動的多渠道宣教模式轉變;在教育形態上,從傳統的封閉式、部門化、單一的傳播模式向高度開放式、大眾傳播模式轉變;在宣教方法上,從傳統的教育者為主體、受教育者為客體的主客二分法,向教育“雙主體”模式――即宣教過程是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雙主體互動論”轉化,改變傳統宣教中“我打你通”的模式,調動傳者與受者兩個主體積極性。

大眾化呼喚“大宣講”,“大宣講”可以促進大眾化。以大連市的理論宣講工作為例,為了推動宣講工作,我們不斷拓展陣地和渠道,努力使宣講工作與黨校、高校、機關、企業等各類教育渠道相融合,全市形成了以“大連講壇”為龍頭,以基層300多個講壇和論壇為主體的立體化陣地網絡;在全市高標準選人、高起點建骨干隊伍,整合了大連地域內的宣講人才資源,促進了軍地互動,保證了骨干隊伍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將理論宣講工作與學習型城市建設活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等各類思想文化建設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理論宣講工作在提升城市整體文明程度中的作用;還在電視理論宣傳、網絡理論宣傳上積極探索,推出大型理論教育專題片《走出疆界的城市》,在全市開展“科學理論上網工程”等,有力地推動了科學理論的宣傳普及工作。正是由于我們積極推動理論宣講工作創新,在大連,涌現出了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范教員方永剛以及大連沙河口區老干部報告團等全國重大典型,形成了“大宣講”的格局。2007年,全市舉辦各類宣講報告總計3100余場,先后有380多名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干部參與宣講,直接受眾有180多萬人次。

認真鉆研科學理論,以科學理論本身的魅力增強宣講工作的吸引力

推動理論大眾化,根本性的問題是讓人民群眾真正認可黨的理論,真心接受黨的理論。這里有一個增強理論宣講工作的吸引力的問題。方永剛說,“如果說我們的宣講是成功的,那是因為黨的創新理論有魅力,才使我們的宣講有說服力,表明人民群眾與黨的創新理論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和力”;“人民群眾歡迎我們的宣講,其實就是歡迎黨的創新理論”。也就是說,理論宣講的吸引力,說到底還是來自理論本身的魅力和品格。這要求宣講者本身必須認真鉆研黨的理論,切實把握科學理論的真諦。

馬克思把傳播看作“精神交往”形態。理論宣講是黨和群眾之間、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中介和橋梁。一場成功的宣講報告是一個“多因聚合體”,包括理論的品質、宣講員的講解和群眾的響應等。一名合格的宣講員,要有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寬廣的眼界和知識視野,扎實的科學研究基礎,特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敏銳的洞察力和對實踐問題的深刻感悟,還要有對群眾的摯愛和真誠。我們要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內心深處感悟科學理論的魅力;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激發宣講科學理論的真情熱忱;深入研究現階段群眾對理論宣講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研究探索理論宣講工作的規律性,堅持強化自身素質、提高宣講本領和水平,切實把理論宣講工作提高到新水平,進一步煥發科學理論的魅力,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深入人心,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