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休院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3 03:58:00

導語:軍休院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軍休院經驗交流

**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建院56年來,共集中收治供養了各個時期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1至4級殘疾軍人2000多人。目前在院革命傷殘軍人206人,是我國集中供養革命傷殘軍人最多的休養院之一,也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最早的優撫事業單位之一。早在1958年,我院組織的“革命傷殘軍人課余演出隊”在全國巡回演出530余場,受到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接見。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反映我院革命傷殘軍人自強不息精神的紀錄片,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些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保護、發揚革命傷殘軍人樂觀主義和殘而不廢、身殘志堅精神,牢記辦院宗旨,強化優質服務,為革命傷殘軍人回報社會創造條件,全院各項工作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一、適應革命傷殘軍人需要,協力在完善硬件設施上下功夫

注重休養院投入是保障革命傷殘軍人生活工作的前提。在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不斷加大教育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了創造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條件,五十年代就組建榮譽室,1996年修建可接待1000余人聽報告和參觀的大禮堂和榮譽館,全館藏有革命傷殘軍人典型事跡、軍功章等紀念品2000余件。今年又投資210萬元,重新改造榮譽館,使其成為展示革命傷殘軍人光榮歷史和我院風貌的重要窗口。為了改善革命傷殘軍人的居住條件,修建了總面積12363㎡,集休養、醫療為一體的具有家庭生活氛圍的休養病房大樓。為了提高革命傷殘軍人康復醫療條件,購置了“CT”、“彩超”、“腹腔鏡”等醫療設備。為了保障革命傷殘軍人的出行條件,籌資4000多萬元在休養院門前修建了一條長5.8公里、寬18米設有殘疾人專用通道的“榮軍大道”,成為全國第一條以革命傷殘軍人命名并具有人文特色的交通大道。

二、發揮革命傷殘軍人優勢,努力在創新活動載體上作文章

革命傷殘軍人在戰場上是沖鋒陷陣的勇士,在生活中是克服困難的強者,在工作中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無私奉獻者。我院充分發揮革命傷殘軍人教育和鼓舞青年一代的獨特優勢,開展了富有時代特色的活動。一是長期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報告組活動。報告組成員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美國凝固汽油彈全身及面部燒傷,自學成才,義務為人民群眾修理家電的優秀黨員涂伯毅;有16歲時在朝鮮戰場上負傷、四肢截除、抱筆書法、深受青少年好評的周全第等同志。幾十年來,報告組共作報告13500余場,外出報告2500余場,受教育者共計800萬人次,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二是廣泛構筑共建網絡。與**工業學院、西南財大、成都市汪家拐小學、營門口鄉等機關單位、大中小學建立教育聯系點,定期接待過組織生活的各單位黨團組織;許多革命傷殘軍人被聘為校外輔導員,定期為中小學生作傳統教育報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革命傳統教育,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增強國防觀念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深入挖潛傳統教育資源。為更好地記載、傳承革命傷殘軍人的光輝歷史和先進事跡,出版了三級殘疾軍人湯重稀編著的歌曲集《不見英雄花不開》;建軍80周年之際,編輯出版了大型畫冊《共和國不會忘記》,李學舉部長作序,羅平飛副部長題詞,在全國首次以畫冊的形式將革命傷殘軍人身殘志堅的精神風貌展現給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先后有10家媒體予以報道。

三、結合革命傷殘軍人實際,著力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出實效

我院始終把“全心全意為革命傷殘軍人服務”作為辦院宗旨,按照“創優質、保穩定、抓發展、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本著爭創“管理一流、服務一流、休養一流”的目標,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做到了革命傷殘軍人、社會和政府的三滿意。一是制度上健全完善。實行分片包干、“一對一”護理工作責任制,建立了24小時總值班、交接班與夜間值班巡查等制度,嚴格考勤和請銷假制度,杜絕了脫崗現象發生。二是服務上無微不至。想方設法滿足休養員的需求,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不斷提高革命傷殘軍人的生活質量,創造了長年癱瘓在床未發生褥瘡的醫療護理奇跡。其中一位休養員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這輩子值了,知足了,沒有什么遺憾的了,感謝院領導和醫護人員對我的關愛”。三是活動上豐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積極組織革命傷殘軍人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外出參觀游覽,定期提供心理咨詢,促進了革命傷殘軍人身心全面發展。

四、著眼革命傷殘軍人發展,盡力在打造和諧家園上求突破

近年來,我院堅持以人為本,精心打造和諧榮院、和諧家園,為殘疾軍人創造了融洽美滿的生活氛圍。一是從觀念上強化。堅持把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構建和諧榮院的重要舉措,先后開展了以“講文明,樹新風”、“愛祖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了干部職工“為奉獻者而奉獻”的意識,激發了革命傷殘軍人“為社會奉獻”的熱情,涌現出了全心全意為革命傷殘軍人服務的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黃麗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二是從環境上美化。積極開展環境整治,院內綠樹成蔭、溪流環繞、道路平坦,使之成為融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為一體的花園式休養單位,先后獲得“**省綠化先進單位”、“成都市園林單位”等榮譽稱號。三是從素質上提高。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培訓和提高,不斷增強為革命傷殘軍人服務的本領,為和諧榮院的構建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