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新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6 06:02:00

導語:牧區新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牧區新農村建設思考

**村位于塔西河鄉政府以北15公里處,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自然村,全村耕地2200畝,共有65戶325口人,有黨員8名,團員14名。**年村集體收入13萬元,人均純收入5800元。近年來,村黨支部以“強班子,帶隊伍,重實績,促發展”為總體思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一、加強班子建設,黨支部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村黨支部從加強班子建設入手,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在工作中支部與村委會一班人相互聯系、溝通,在決定重大問題和處理各種矛盾時,兩委一班人先醞釀溝通,達到共識,然后在民主討論,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集中決策。在積極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的同時,充分尊重村委會的職權,支持村委會依法行政,做到在工作中黨支部與村委會相互聯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切實發揮了“一班人”的優勢。支部還通過堅持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干部述職等制度,將村干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打消了群眾的疑慮,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平時工作中,所有班子成員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多年來無一人發生經濟問題,保持了班子的廉潔和公正,使支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

二、加強黨員管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非常注重發揮支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想方設法為黨員創建載體,搭建平臺。為提高黨員綜合素質,使黨員在政策理論和生產技能上時刻領先于群眾,村黨支部加大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實行了黨員“季培月學周看制”,每季度組織黨員外出觀摩學習一次或從縣鄉聘請人員為支部黨員上一堂黨課,每月10日組織黨員進行一次集中學習,每周組織黨員觀看一場遠程教育節目,幫助黨員豐富理論、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確保黨員在觀念和技能上強于一般群眾。村黨支部還以黨員責任區為抓手,在黨員中開展了以“包治安、包致富、包保潔”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區“三包”活動,黨員自發成立了黨員義務巡邏隊定期開展義務巡邏,與8戶村民結成了幫扶對子,主動為他們提供資金、信息服務,幫助他們增收致富,支部黨員還主動承擔起了三個責任區的保潔護綠工作。村黨支部每季度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對黨員責任區履責情況分優、良、劣三個檔次進行嚴格考核,今年對履行職責較好的3名黨員分別給予了500元、300元和200元的獎勵。通過開展責任區“三包”活動,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譽和好評。

三、理清工作思路,駕馭新農村建設的能力不斷增強。黨支部通過座談討論,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制定了**村五年發展規劃,按照“穩棉花、增番茄、添制種、上旅游、強轉移、興畜牧”的經濟發展思路,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棉花面積的基礎上,加快蕃茄、制種玉米、制種豇豆基地建設步伐,并利用基地,按照鄉黨委“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多元發展”的思路,成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3個,帶動了52戶農戶種植優質長絨棉500畝,優質加工番茄700畝,優質制種玉米800畝,制種豇豆150畝,調優調強了產業結構,村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連年攀升。為充分發揮牧區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專門劃分地塊建起養殖基地,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迅速在村上掀起了畜牧業發展熱潮,黨員沈學英、石靖華帶頭發展牛羊育肥,年育肥牛羊200多頭只,每年來自畜牧業的收入均超過2萬元。在黨員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改變以往粗放的畜牧業發展模式,搞起了牲畜圈養和牛羊育肥,畜牧業收益明顯增加。目前全村已發展養牛專業戶12戶,養羊專業戶15戶,僅養殖業一項每年可為村民增收250元。村黨支部還從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村黨支部以農村改廁和沼氣池建設為著力點,發動黨員帶頭進行“五改”,8名黨員積極響應支部號召投入“五改”工作,經過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的帶動引導,全村8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蓋起了干凈清潔的衛生廁所。村黨支部還投入5萬元發動黨員群眾義務在居民點主干道兩側栽植風景樹1200棵,種植草坪2800平方米,改造磚院墻1800米,修建防滲渠2公里,門前過水小橋42座,鋪設沙石路800米。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如今的**村村容整潔,環境優美,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100%,村民人均收入在牧區鄉鎮多年位居前列,引領了牧區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