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思考

時間:2022-10-28 10:22:00

導語: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思考

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一個新要求,對統籌城鄉格局,改變城鄉黨建自成體系、相互分隔狀況,推進城鄉互動、區域聯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近年來,貴州省仁懷市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從**年以來開展的“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從最初的試點,到全面推行,再到現在的拓展深化,充分發揮了“手挽手”、“心連心”的群體優勢作用,整合了城鄉黨建資源,初步形成了城鄉黨組織互幫互促的良好運行機制。

一、主要做法

(一)認真制訂“城鄉支部手挽手”的實施方案

在總結和提煉我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經過認真研究,首先提出了“城鄉支部手挽手”的實施方案。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指導思想:以“三級聯創”、“三創三強”等活動為有效載體,在增強基層組織建設活力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機關和農村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達到實現機關和農村黨支部雙方各項工作的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和共同促進的預期目的。

工作目標:實現“六個一”目標。即:機關黨支部指導農村黨支部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幫助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有效的黨建工作機制;幫助理清一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幫助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小康村建設規劃;培養一批致富能人入黨或一批黨員能人;年度內實現全村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標。

工作方法:采取下鄉“結對子”、進村“找對象”,上門“認親戚”的方式,于**年4月,將20個市直機關黨支部與20個經濟落后、黨建乏力的黨支部結隊開展“手挽手”試點工作。通過一年的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2004年5月,該活動在全市推開,87個市直機關黨支部、62個鄉鎮機關黨支部與149個農村黨支部結成了“手挽手”對子。

(二)提高認識,立足“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高起點

針對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單位的黨員干部對“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存在模糊認識,市委組織部先后參與了35個城鄉黨支部結隊啟動議式,組織雙方黨員干部學習“城鄉支部手挽手”有關文件,使結隊雙方黨支部、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是扎實推進“三級聯創”活動、強化機關服務功能和充分體現黨員先進性的需要,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地支持和參與到“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來。同時,要求機關黨支部主動“出擊”,及時與結隊農村黨支部取得聯系,通過集中學習、集體活動等形式加強交流溝通,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參與意識。承擔結隊活動具體實施的鄉鎮、農村還在開展活動前提前張貼、懸掛宣傳標語,引導轄區廣大黨員、農民群眾參與“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努力營造“城鄉支部手挽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聯系實際,堅持“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高標準

1.抓關鍵,加強結隊雙方支部建設?!敖Y隊促黨建,支部是關鍵”。機關、農村黨支部是黨的最基層組織,是搞好基層黨建的基礎。3年多來,我們堅持把黨支部建設放在首位,建立城鄉支部手挽手雙方黨支部聯席會議和黨支部與黨員群眾聯系制度,要求結隊雙方黨支部要進一步建立或健全“”、組織生活會、黨員談心、黨風廉政建設監督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墻,活動存檔,使人一目了然。市紀委、組織部等機關黨支部還充分發揮熟悉黨建業務的優勢,以上黨課、培訓黨務干部等形式,積極指導農村支部做好黨建創先的一些日常性、規范性工作,如材料撰寫、資料收集、記錄整理等,同時還送黨員教育書刊、黨建學習資料、電教材料等,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幫助結隊支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幫助結隊支部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2.抓載體,豐富城鄉支部手挽手內涵。在“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我們始終把農村黨員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找準工作的結合點,以實際行動為黨員群眾和農村黨支部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及時把黨的溫暖送到黨員群眾中去。今年“七一”前夕,市醫院20多名黨員深入到結隊的茅壩鎮楊柳村開展“支部手挽手暨送醫藥下鄉”活動。為當地群眾耐心講解醫療衛生知識,并發放醫療衛生宣傳單400余份,免費義診200余人,免費發放了價值1500多元的醫療藥品。市人事勞動保障局、就業辦等黨支部充分發揮部門優勢,給結隊村支部舉辦農民就業培訓班,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素質,去年以來為結隊村舉辦就業培訓班4期,參與培訓的人員達120多人次,輸運外出務工人員累計達70多人,農民打工年收入35萬多元。這些辦實事、辦好事的實際行動,受到了農村黨員群眾的廣泛好評,機關和農村之間的溝通聯系加強了,友誼情感增進了,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與此同時,結隊的農村黨支部也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基層優勢,積極為機關黨支部提供各種幫助。積極協調解決機關部門在基層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對機關部門的行風進行監督評議,有效地促進了機關的效能建設。

3.抓創新,不斷拓展活動空間。在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市委每年都隨著黨建工作的需要,不斷改進活動的方式,豐富活動的內容,拓展活動的空間。2004年,我市將“城鄉支部手挽”活動作為“三級聯創”、農村基層組織“示范帶”暨“四在農家”創建活動重要載體,在全市全面推開;2005、2006年,我市將該活動作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抓提高,并豐富了活動的內涵,開展了“一送三提供”活動。即:向貧困山區送溫暖獻愛心,向貧困失學兒童提供求助,向下崗職工提供幫助,向城鄉弱勢群體提供援助。2007年初,我市又將該活動作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和實施黨的基層組織先進性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抓鞏固。從市直機關抽調93名政治素質好、有吃苦耐勞精神、善于開拓創新、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年輕干部組建黨建指導隊,進駐19個鄉鎮的171個村(社區)開展黨建指導工作,明確了黨建指導工作隊的職責、任務以及隊員管理和考核辦法等。今年,市委在認真總結和借鑒過去幾年“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和省委關于開展“萬個支部結隊、萬名黨員幫扶”活動的要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建立健全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加緊落實措施,結合開展黨代會常任制工作,在城鄉黨代表中開展了“三聯三幫強”活動,并把“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貫穿始終,不斷探索和創新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的有效機制。

(三)加強領導,確保“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高質量

“城鄉支部手挽手”的任務能否真正落到實處,各項結隊活動能否正常開展,關鍵在于領導是否重視。市委在每年年初黨建工作會上,都要對專門安排“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的開展,每年的《實施方案》都在上一年基礎上有補充、有新要求,并及時調整充實領導小組成員及辦公室工作人員?!俺青l支部手挽手”活動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把“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支部黨建工作的總體范疇,及時成立領導小組,一把手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親自抓部署、抓檢查、抓落實。同時指派一名干部任聯絡員,加強與結隊單位的溝通聯系,協調雙方結隊事宜,共同制定結隊計劃,按照“四個一”(每月一次集中活動日、每季度一次聯席會議、每年一次黨建互檢、每年完成一件以上實事)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結隊活動計劃,明確階段性工作任務,確保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的有序開展。

(四)建章立制,規范“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動作

“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注重引導各結隊黨支部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建立了集體活動日制度、季度聯席會制度、交叉學習日制度、黨建互檢制度和日常黨建互助制度。雙方黨支部進行互幫、互助,搞好黨建創先的一些日常性、規范性的工作,促進支部黨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結隊工作步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二、初步成效

通過深入扎實地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活動,基本上達“六個一”目標,建立了城鄉黨支部和黨員“互幫、互助、互促”的工作機制,實現了上級組織、結隊黨支部和黨員群眾“三滿意”的可喜局面。

(一)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在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結隊雙方單位通過集中學習,相互交流,使黨員干部特別是兩委成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有了進一步理解。許多結隊單位的黨員牢記黨的宗旨,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崗位上,落實到行動中。

(二)基層黨組織建設明顯加強。在“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機關黨支部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著重幫助結隊農村黨支部班子建立健全支部“”、黨建聯席會議、黨員活動日、黨員教育管理等項制度,幫助規范農村財務管理、村務公開、村民公約等規章制度,使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有了顯著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內容和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從過去單純的催義務工、抓計劃生育,轉變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行科技培訓,組織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幫助群眾找市場、尋富路上來,使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了新途徑,進一步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

(三)機關干部的作風得到改進。通過“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機關干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公仆意識進一步增強,逐步形成經常深入基層,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困,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良好風氣。

(四)搭建了黨員發揮作用的新平臺,拓寬了黨員體現先進性的空間。每次“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各結隊單位都廣泛發動在冊黨員、在職黨員參與活動,并根據不同部門、單位黨員、不同類型黨員的特點、特長,設置各類能發揮黨員作用的城鄉支部手挽手項目,讓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成為黨員發揮作用、服務群眾的新平臺,也使廣大黨員在發揮作用、服務群眾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3年多來,機關黨支部為結隊村籌集現金和物資達400多萬元,拉動群眾自主投入改造房屋等人居環境達1460多萬元,修建和硬化村級公路48公里,硬化連戶小路650多公里,改造廁所4000多間,改造圈舍5000多平方米,改建廚房4000多戶,美化房屋30000多戶,硬化院壩4000多平方米,修建花池5000多個,修建文體活動場所200多處,修建文化長廊120多個,修建圖書室180多間,95%以上農戶喝上了自來水,100%的農戶用上了安全電,80%以上農戶看上了衛星電視,60%以上農戶安裝了電話?!俺青l支部手挽手”活動,使廣大群眾在短時期內感受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氣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高漲,自主建設美好家園的愿望普遍萌動。

三、幾點體會

實踐證明,“城鄉支部手挽手”是新時期黨建工作中一項富有創造又有特色的載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于“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和省委關于開展“萬個支部結隊、萬名黨員幫扶”活動的要求的具體體現。此項工作拓展了黨建工作領域,充分發揮出了“手挽手”、“心連心”的群體優勢作用,統一協調了黨建資源,走出了一條以結隊促黨建,以黨建促創建,以創建促發展的新路子。

(一)統一認識是前提。從實踐情況看,各支部對“城鄉支部手挽手”工作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提高和深入的過程。為此,我們在工作之就把統一思想認識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多次組織結隊單位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相互溝通,認真討論研究,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工作措施,使雙方黨支部和黨員充分認識“城鄉支部手挽手”要解決的不是房子、票子的問題,而是要解決腦子、機制問題,就是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從機制上幫助服務,參與基層黨的建設。

(二)領導重視是關鍵。在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中,機、鄉鎮關黨政“一把手”和農村黨支部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親自參加支部的結隊活動,為支部結隊“抓班子、開方子、出點子、找路子”,解決實際問題,以自身的感召力推動了“城鄉支部手挽手”工作深入開展。市委組織部、市直屬機關工委在活動開展新期間,多次召開雙方結隊黨組織負責人溝通會議,聽取工作匯報,做到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幫助解決,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取得實際。

(三)制度建設是保證。加強制度建設是推動“城鄉支部手挽手”工作深入持久開展,形成長效機制的重要保證。市委確定結隊雙方黨支部應建立健全集體活動日制度、交叉學習月制度、季度聯席會制度、年度黨建互檢制度、日常黨建互助制度等五項工作制度在結隊實踐中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和堅持,促進了活動的有序、健康開展。

(四)優勢互補是動力。村干部貼近基層,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工作扎實、深入、勤勉;機關干部相對思路較新、水平較高,較了解全市工作的大局。開展“城鄉支部手挽手”工作,使兩者優勢互補、雙向獲益。村干部學到了過去學不到的一些知識,解決了過去長期解決不了的一些問題,達到了過去沒有達到的水平;機關干部通過結隊活動,了解社情、民意,提高了群眾觀念,轉變了工作作風。

(五)群眾擁護是基礎。黨的各項工作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城鄉支部手挽手”實踐活動,村“兩委”干部和農民群眾普遍對“城鄉支部手挽手”活動評價良好,希望城鄉支部手挽手工作持續長久,繼續搞下去。

陽光,灑滿民生之路?!俺青l支部手挽手”活動是踐行黨的宗旨,重民生、解民憂的生動實踐;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立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的實際行動;是轉變干部作風、培養鍛煉干部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城鄉黨組織互幫互促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及和諧酒都建設的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