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總攬發展交流
時間:2022-11-24 02:39:00
導語:對外開放總攬發展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處開放前沿的**,優勢在開放、潛力在開放、出路在開放、希望在開放。
30年來,無論形勢怎么變,他們都堅持把開放作為一切工作的總抓手,堅持把對外開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開放總攬發展全局,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30年來,山東省**市充分利用區位比較優勢,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堅持把開放作為一切工作的總抓手,以對外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如今,在沿海開放城市中,曾被稱為“小弟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值得欣喜的是,**的發展并非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通過大力發展對韓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充分培育特色產業以及不斷促進機制創新,**成功將區位優勢、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強勢和發展強勢,走上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良性互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之路。
**的實踐鮮活地證明,只有秉承改革的精神、科學的態度、開放的胸懷、創新的思路、發展的方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的主要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績
山東**在地級市成立之前,國家投資很少,經濟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地區生產總值9.54億元、財政收入1.0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只有53.1元。到1987年建市時,**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到34.24億元,財政收入2.4億元。改革開放特別是地級**市成立以來,全市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07年與1987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在山東的位次由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九位;財政收入增長64.2倍,由第九位上升到第七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6.3萬元和3267元,在山東省的位次均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城市綜合實力列全國百強城市第二十三位。
(二)產業層次顯著提升。**07年與1987年相比,三次產業結構由49∶35∶16調整為8∶62∶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增長41.7倍,達到518億元,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10倍,達到16.7萬元/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的比重由7%提高到30%;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由39%提高到84%。
(三)開放型經濟發展顯著加快。**07年與1987年相比,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83倍,達到13.4億美元;外資企業增長508倍,發展到3565家;年進出口總額增長3411倍,達到110.8億美元;經濟外向度由0.35%提高到51.1%。
(四)城鄉面貌顯著改觀。**07年與1987年相比,城市人口增長9.6倍,城市化率由9.2%提高到57%;中心市區建成區面積增長7.3倍,達到109平方公里;干線公路達到2633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6%;2541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自來水、柏油路、遠程教育、閉路電視、寬帶網、公共客車、低高壓電、電話郵政8個“村村通”。
(五)社會事業顯著進步。**07年與1987年相比,幼兒入學率由70.3%提高到96.4%,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分別由99.4%、91.6%提高到100%;城鎮職工5項社會保障覆蓋率平均達到75.4%;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率和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分別達到46%、96.9%。**05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在**07年首屆中國661個城市安全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位。
(六)人民生活顯著改善。**07年與1987年相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5.1倍,達到1628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9.5倍,達到7737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和農村居民住房面積分別增長了1.3倍和0.9倍,達到19平方米和34平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增長39.6倍,達到2.3萬元;城市和農村恩格爾系數分別由47.5%、46.6%降到28.9%和36.7%。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腦66臺、私家轎車11輛。
(七)城市知名度顯著提高。經過建市**年的發展,**已由一個人口不足10萬人的小城,發展成為一個人口超過60萬人的中等現代化城市,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等**多項國家級以上榮譽稱號。
二、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功經驗
(一)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耙豢诖雀荒X袋”。**市把解放思想作為萬事之先,把轉換觀念作為釋放發展潛能和活力的切入點,根據不同時期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問題,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不斷破除舊的思想禁錮,樹立和強化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觀念,向解放思想要信心、要辦法、要干勁。
通過解放思想堅定前進方向。1987年建市之初,**地處青島、煙臺、大連的夾縫中,是沿海開放城市的“小弟弟”。通過考察學習,他們提出了“經濟要外向,思想先解放”的口號,把培養強烈的開放意識作為敲開世界大門的突破口。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后,他們提出“按經濟特區模式辦、照經濟特區樣子干”。**02年以后,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在全市形成了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下,他們引導各級算好結構賬、資源賬、環境賬、效益賬,增強了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堅定了“在好的問題上不含糊、在快的問題上不動搖”的發展理念。
通過解放思想搶抓發展機遇。建市之初,**市就把區劃調整和3年治理整頓作為重大機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經濟發展迅速實現突破,由建市時山東省第十三位前移到第九位,1992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大關。1997年下半年,抓住亞洲金融危機造成韓資急于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的機遇,爭取到了13個韓資項目,相當于前兩年的總和。面對日本、韓國產業加快轉移、環黃渤海經濟圈迅速崛起、山東省“兩個半島”戰略加速推進的重大機遇,**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了“五大產業群”。
通過解放思想創新方式方法。面對改革開放的艱巨任務,他們提出“只要改革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為成功找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積極引導和鼓勵干部群眾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發展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一是注重向市場要辦法。如針對資金緊張的問題,加大國內外資金引進力度,采取上市以及用資產、土地、股權、冠名權、經營權等換資金的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二是注重向競爭對手和學趕對象要辦法。如農業產業化是向山東諸城、壽光學來的,搞慈善基金是向江蘇常州學來的。三是注重向基層和群眾要辦法,如總結推廣了基層群眾創造的搬山、挖坑、鉆洞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建設用石材與山體生態保護的矛盾。
黨的十七大以來,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展了以“理念創新、環境創優、機制創活、企業創效、人民創業”為主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市上下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把對外開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開放總攬發展全局。**市位于陸域末梢,但同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地處開放前沿,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因此,**的優勢在開放、潛力在開放、出路在開放、希望在開放。建市**年來,無論形勢怎么變,他們都堅持把開放作為一切工作的總抓手,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一是大力實施“借韓興威”戰略。**與韓國貿易往來歷史悠久。解放前石島港就是當時全國唯一的對韓民間自由貿易口岸,目前已累計開通至韓國的??蘸骄€23條。韓國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實際利用韓資累計48億美元,占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二是不斷擴大開放廣度和深度。在迅速打開對韓開放局面的基礎上,提出“鞏固韓國、擴大日港臺、拓展歐美”的開放戰略,近幾年又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加快推進“三個轉變”:由注重利用國內外資金向利用國內外資源、技術、管理和智力并重轉變;由擴大出口規模向追求出口質量、品牌轉變;由以“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轉變,開放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年來,全市外貿出口年均遞增50.1%;累計實際利用外資80.6億美元;3000多家外資企業包括1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對外開放有力地促進了**的改革與發展。一是促進了公有制企業改組改制,合資、獨資企業的大量引進,帶動了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經營機制、管理方式的改革與創新。目前已有1050家規模以上國有集體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實現了改組改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59.5%??h及縣以上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面達99.6%,上市企業10家。二是促進了全民創業。隨著中韓“金橋輪”的開通,出現了一大批隨班輪往返的“商販”,在韓國仁川建起了以**人為主的中國商業街,**也成為全國聞名的“韓貨城”。開放促進了**創業氛圍的形成,帶動了民營經濟的快速崛起,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到65.5%。三是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外資的大量涌入,**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升級。通過引進三進船業、新泰源船業、成東造船,形成了以皂埠灣、俚島灣和石島灣三大造船基地為龍頭的造船產業鏈條。韓資企業三星電子的進入,帶動了30多家配套企業,形成規模較大的打印機產業,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9.3億元。
(三)把區域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體系。**的競爭力最根本地體現在區域特色經濟上。他們立足區位、海洋等自然稟賦優勢和產業基礎、條件,及時調整產業發展重點,努力打造優勢得到較好發揮、與周邊城市錯位發展、區域特色明顯的新型產業體系。建市初,大力發展“一工兩水”(鄉鎮工業、水產、水果)為支撐的特色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現代產業基礎的形成,他們著眼于從更高層次上打好優勢牌,加快建設現代制造業、旅游度假、以海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推動了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為主向第二、第三產業為主的跨越,初步形成了體現自身特色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是發揮地處東北亞的區位優勢,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積極承接韓日產業轉移,加快培植運輸設備制造與維修、電子信息、機電工具、食品醫藥、輕工紡織“五大產業群”。同時,注重與周邊城市的產業銜接與錯位發展,如在運輸設備產業上,煙臺以轎車、客車為主,青島以轎車、輕重卡車為主,**則重點發展越野車、電動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同時充分發揮其海岸線優勢,大力發展造船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上,青島以電子家電為主,煙臺以手機、軟件開發為主,**重點發展光纖光纜、計算機外圍設備和微電子設計。目前,五大產業群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3.7%,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工業企業759家。二是發揮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優勢,建設旅游度假基地。以海岸線為依托,以福文化為主題,以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對區域內旅游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建設,先后投入300多億元,建設了950項旅游設施和近百處景區景點,其中國家4A級景區4處。**年來,旅游接待量增長10.4倍,旅游總收入增長126.5倍,年均遞增28%。三是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建設以海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梯次推進從近海捕撈向遠洋捕撈、從單一捕撈向捕撈養殖并舉、從簡單加工到精深出口加工、從漁業生產加工到全面發展海洋一二三產業的“四次轉變”,促進了從漁業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的跨越。與1987年相比,全市水產品總量增長了5.6倍,海洋經濟總收入增長42倍,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7.1%提高到26.9%。
(四)走經濟與環境雙贏、人與自然和諧的路子。優美的環境是**城市品牌的基礎。地級市成立以來,**不斷強化“沒有生態化就沒有現代化”的理念,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的雙贏路子。一是不斷強化生態責任意識。**年來,每一屆市委和市政府領導班子都反復強調“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都把保護和改善好這片綠水青山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發展理念由“保護環境”到“保護環境與涵養生態”并重,逐步提升到“生態立市、環境優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利用。突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節約礦產資源5個重點,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到0.87噸標準煤,國家級開發區投資強度超過36億元/平方公里,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被確定為全國ISO14001環境管理示范區。三是堅持不懈地實施碧海、藍天、青山、凈土“四大行動”。建市以來,先后關停污染企業50多家,清理近海養殖3萬多畝,拆除小鍋爐1500多座。飲用水源、近岸海域水質全部達到和優于相應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86%的鎮達到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標準,“十五”以來森林覆蓋率平均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四是建立完善生態建設的保障機制。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權,建市以來因環境因素累計拒絕了**多億美元的外資和**0多億元人民幣的內資項目?!笆濉币詠恚协h保投入累計達到11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期間的1.68%提高到2.24%。推進生態教育進課堂、進企業、進社區,建立了環保市民聽證會、生態綠化包山頭、園林綠化認養、環保義務監督員等制度。
(五)建立多方聯動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積極實施“科教興威”和“人才強威”戰略,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00年以前市級以上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只有18家,近7年新增174家,其中國家級5家。高新技術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162家。近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45%,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提高了15個百分點。心臟支架、人造血漿、熱轉印打印機等一大批高科技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三角集團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拓展纖維有限公司承擔了3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在碳化原絲及制品生產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對我國航天事業意義重大。二是加快產學研結合步伐。先后與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共建了國際微電子技術中心、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和宋健科學技術研究院;建成了5個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基地,實施國家863計劃項目50多項;有95%的規模以上企業與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十五”以來實施合作項目3500多個,其中600多項列入國家、省部級技術創新計劃。三是加大引才借智力度。探索建立了“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策略。目前**人才總量已超過17萬人,是建市初的4倍。有34名院士和一大批不在**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通過不同方式與**合作。
(六)用時代精神提升區域文化,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他們堅持把齊魯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與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相互融合,提煉形成了“自強不息、創新創業、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使之成為凝聚人心、激勵創造的重要力量,并將其不斷轉化為全市人民干事創業的動力。一是自強不息。引導全市人民在前人沒有經驗、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情面前,始終保持一股“闖”勁,敢為人先,敢想敢干。1990年9月,在中韓尚未建交的情況下,他們爭取開通了中韓第一條海上航線,此后相繼爭取設立了2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出口加工區、3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引導**人民在挫折面前,始終保持一股“韌”勁,百折不撓,持之以恒,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為了實現空港開放,他們從1998年開始多次申報,特別是**03年春天以來,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幾十次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各種申報材料累計上百萬字,終于在**04年獲得國務院的批準。二是創新創業。從政府管理到企業發展,都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以新的觀念、理論、思路、方法和機制,調動一切力量,掀起全民創業熱潮。三是海納百川。**市對所有外來的企業,都平等對待,親商、安商、富商的氣氛越來越濃。目前已有2萬多名韓國人和**多萬名全國其他地區的人在**生活工作,與當地人和諧相處。四是追求卓越。始終堅持“有紅旗就扛,是第一就爭”,贏得了眾多國家級的榮譽稱號。連續6年開展“外部對口學,內部結對賽”;基數大的比速度,基數小的比增量;人口多的比人均,人口少的比總量,形成了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七)在推進市場化的進程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的作用。**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調控和推動作用,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有機結合。一是把規劃作為第一資源。堅持規劃的超前性、科學性和嚴肅性,統籌考慮城市與農村、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的整體發展,建立了嚴格的專家論證、公眾參與、領導決策的規劃編制審批程序,堅持做到一張藍圖管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任何人非經法定程序不準改變。二是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財政投入、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實施了“公路升級、鐵路提速、港口擴建、機場開放”工程,**高等級公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港口成為半島對外開放的重點口岸,空港開放后3年客流量翻了三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強力推動重大項目。在開放工作上,每年各級政府都牽頭組織幾項重點招商和貿易洽談活動;在五大產業群發展上,每個產業都由市領導牽頭,成立了項目推進小組;在重點項目建設上,建立了領導干部分包責任制,負責協調解決項目運作中的具體問題。四是在資源整合上發揮導向作用。通過出臺政策法規,引導資源向各類工業園區集中,資本向優勢產業、優質企業和優秀企業家集中。市區內28家工業企業全部搬遷到工業園區,取得了企業快速成長、園區快速發展、城市環境進一步優化的“三贏”結果。五是優化政策環境。及時為達到市場準入條件或經營標準的申請者辦理許可手續;凡是市場能辦的,政府堅決退出;市場可以辦、政府也可以辦的,實行產權多元化。目前**城市規劃、項目建設、土地轉讓等全部建立了招投標制度。六是優化服務環境。提出“企業創造財富,政府營造環境”、“院內的事企業干,院外的事政府辦”,引導政府部門增強服務意識。完善了以服務為核心的績效管理考核機制,建立了行政效能監察制度。對行政審批許可項目嚴格清理,市級共精減審批事項331項,審批時限平均縮短80%。在世界銀行的“中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中,**市的政府效率指標在1**個城市中名列第十一位。
三、今后發展的戰略目標
到**12年,**力爭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00年翻兩番,到****年翻三番,年均遞增12%。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后**將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以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為主攻方向,更好地發揮開放、生態、海洋優勢,以自主創新促進結構調整、對外開放、海洋經濟、生態環境改善、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全面進步,加快建設創新、開放、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重點打好4張牌:
(一)打好科技牌,把**建成以產學研結合為特色的創新型城市。充分發揮**的生態人居優勢和中日韓、青煙威大小兩個“金三角”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三區”。一是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繼續堅持柔性引才策略,爭取用5年時間,在**工作的碩士以上學歷人才由目前的2100人增加到6000人,其中博士由253人增加到500人以上,與**合作的院士增加到50名以上。二是打造產學研結合密集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爭取5年內,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增加到10家左右,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技術開發機構50家以上,再與10家以上國內知名大學簽訂合作協議。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利用“集成轉化、重點轉化、提升轉化、嫁接轉化、資金轉化、聯動轉化”等轉化形式,加快中科院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力爭未來5年新實施1100多個產學研合作項目、800項成果進入產業化應用。
(二)打好開放牌,把**建成中國對韓開放的橋頭堡。今后一個時期,**將圍繞建設中國對韓開放的橋頭堡,把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一是抓緊做好海底隧道項目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堅持引資與引智并重,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技術、經營理念和優秀人才,加快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機制、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三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口岸、信息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對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的項目的吸引力,****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38億美元以上。
(三)打好環境牌,把**建成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人居福地。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建設功能完備、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一是按照適度超前、求精求美、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要求,加大交通、旅游、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斷增強城市功能、改善人居條件、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二是以創建生態市為目標,加快建立以造林綠化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爭取到**12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2%。三是進一步完善以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環保體系、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保障體系和以建設平安**為重點的社會穩定體系,把**建設得天更藍、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和諧。
(四)打好海洋牌,把**建成全國海洋經濟基地。發揮海洋海岸優勢,重點培育壯大五大產業。一是能源產業。在現有的火電提檔升級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核電、風電、潮汐發電,把**建設成為華北、華東地區的重要能源生產基地。二是石化產業。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快與中石油總公司合作建設1000萬噸大型石化基地的步伐。三是船舶修造業。抓住日韓船舶工業轉移的機遇,加快形成船舶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集群,力爭到**12年造船能力達到300萬載重噸。四是港口物流業。以3個一類開放港口為重點,進一步強化與周邊港口的合作,加快海陸物流對接,力爭到**12年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150萬標箱。五是海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海洋食品、藥品和保健品加工業,力爭到**12年海洋食品精深加工產量比重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