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工作機制交流

時間:2022-11-27 11:30:00

導語:三項工作機制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項工作機制交流

按照“組織健全、工作規范、作用明顯”的目標要求,從建立責任機制、保障機制和獎懲機制入手,深入開展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有效地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明確職責,構筑活動場所建設責任機制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為保證場所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分管黨務工作的副書記為副組長,組織部、民政局、土地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領導小組。結合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縣委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意見》,制定建設規劃,明確工作職責,提出了“一部二室三板十制十冊一規范”(一部即獨立產權的村部;二室即黨支部書記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三板即黨建制度揭示板、黨群致富活動展示板和支部成員公示板;十制十冊就是黨建十項工作制度和相應的記錄本;一規范是村“兩委”牌子齊全以及相應的“兩委”工作規范)的活動場所建設標準。兩年來,縣委先后4次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活動場所建設工作,召開活動場所建設現場會6次,舉辦工作拉練會3次,協調解決困難問題40余個,初步形成了上下配合、齊抓共管的農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工作聯系點。在活動場所建設過程中,縣委為每名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主要領導建立了工作聯系點,要求他們負責幫助所聯系的村協調資金,聯系購置電教設備、桌椅等配套設施。目前,全縣已有24名縣級領導干部和42個縣直部門主要領導與84個村建立了聯系點。兩年來,領導干部到聯系點工作436次,幫助協調資金500余萬元,解決實際問題242個。同時,各鄉鎮黨委也把活動場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包片、機關干部包村責任制,幫助所包村解決資金和實際困難。

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鄉鎮黨委每季度召開一次村黨組織書記和民政助理、土地助理等相關人員參加的聯席會議,專題聽取農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情況匯報??h委每半年由組織部牽頭,召開由各鄉鎮黨委、民政局、林業局、土地局等相關部門一把手參加的聯席會議,集中力量,共同研究解決活動場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特殊困難,并明確建設標準、時限和責任人。兩年來,共幫助16個村解決困難問題28個,建起標準化活動場所16個,有力地促進了標準化活動場所建設的開展。

二、多方協調,完善活動場所建設保障機制

一是結對幫扶。我們結合各村實際,將村集體經濟薄弱的42個建制村分別與28個經濟條件較好的縣直部門和14個重點企業結成幫扶對子;將32個需要提高標準的建制村與32個縣直其它單位結成幫扶對子。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后,縣委直接抽調縣直經濟實力較強部門領導擔任指導組長,進駐需要重點建設的村,明確在指導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同時,完成幫建任務。各幫扶單位本著“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沒錢沒物出主意、想辦法”的原則,幫助各村有效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村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進而推動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救兵鄉馬郡村與達亨木業結成幫扶對子之后,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板加工專業村。富裕后的馬郡村黨員群眾自發籌資20余萬元建起260平方米的村部,并配備桌椅和電教設備。兩年來,各幫扶部門投入資金和物資共計460余萬元,幫助13個村新建了標準化黨組織活動場所,32個村完善了活動場所的軟硬件設施。

二是資金支持??h委按照“分年規劃,梯次建設,逐步推進”的要求,建立了縣里“以獎代補”支持一點、鄉鎮財政補貼一點、村黨組織自籌一點、幫扶部門幫扶一點、社會各方贊助一點的“五個一點”資金保障體系,解決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問題。縣委組織部把全縣142個建制村按照村集體經濟情況、農民人均收入情況以及現有村部的狀況進行了分類,各鄉鎮黨委將活動場所建設資金列入鄉財政預算。兩年來,縣委先后投入資金320余萬元,各鄉鎮投入資金1**余萬元,村自籌資金80余萬元,社會各方贊助90余萬元,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證。

三是政策扶持。在活動場所建設工作過程中,縣委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對于建設所需土地、木材等問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予傾斜,并本著“從簡從快、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采取上門服務、現場辦公的方式辦理各種建設項目審批手續,加快活動場所建設的步伐。

四是典型帶動。為進一步提高全縣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整體水平,縣委先后在全縣樹立了哈達鎮上年村、石文鎮石文村、湯圖鄉石棚子村等10個農村黨組織陣地建設先進典型。通過組織現場參觀、經驗介紹、新聞媒體報道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增強了典型的示范作用,促進了活動場所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嚴格考評,建立活動場所建設獎懲機制

一是建立督促檢查制度。我們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組長,組織部、民政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與的督查小組,每季度利用1天時間對活動場所建設進展情況、相關部門幫扶情況及活動場所發揮作用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對工作不到位、沒有完成任務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以此督促各鄉鎮和幫扶單位抓好活動場所建設工作。

二是建立目標責任制度。我們把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到村黨組織百分目標考核之中。年初,縣、鄉、村書記層層簽訂活動場所建設目標責任狀,年底由組織部門牽頭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鄉村領導班子的一項重要指標,并與考核領導干部的工作實績掛鉤,每年重獎活動場所建設及發揮作用突出的10家單位。對于排在后2位的單位實行限期整改,并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警示。兩年來,縣委共下發獎勵資金50余萬元,并為先進村配備電腦13臺,DVD、電視50余臺,協調辦公設施折合資金10萬余元。對6個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以及5名主要領導取消評選先進的資格,對連續兩年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沒有變化,沒有成效的8名鄉村干部進行了調整。通過獎優罰劣,極大地調動了鄉村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積極性。

自從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縣、鄉、村共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新建村部35個,翻修22個?;顒訄鏊ㄔO的加強和各項制度的完善,使村黨組織辦公有了場所,宣傳有了陣地,教育有了載體,各項活動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村黨組織成為了農村黨員之家、村干部之家、村民之家。徹底改變了部分村黨組織“學習在樹蔭下,開會在露天壩,辦事在田地頭,活動在農戶家”的狀況?;顒訄鏊ㄔO的加強,也帶動了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目前,全縣有18支農民象棋隊、36支籃球隊和52支秧歌隊等活躍在農村,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