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格局交流
時間:2022-11-29 02:29:00
導語:黨建格局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和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等要求。中央領導同志在今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又強調,要著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促、雙向收益、共同提高的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這是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有力舉措,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順應時展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建立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格局,充分發揮城鄉基層黨組織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深刻認識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十七大提出,要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就是要通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以城鄉黨的基層組織為龍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這是黨的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重大進步,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城鄉基層黨建二元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存在明顯差距,城鄉基層黨建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仍未清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推進城鄉基層黨建改革,促進城鄉基層黨建協調發展,領導城鄉居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是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切實發揮黨組織特有作用的基本途徑。當前,城鄉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就業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利益關系多樣化等新的趨勢,為城鄉基層黨建帶來新的課題。同時,城鄉基層黨建融合度不夠,出現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農村發展黨員難等問題。建立基層黨建新格局,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和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就是要適應協調推進城鄉發展的需要,及時對城鄉基層黨組織功能、黨組織設置、黨的活動方式和黨員教育管理等進行調整改革,切實解決城鄉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城鄉基層黨建的整體水平,使城鄉基層黨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持續繁榮穩定的必然選擇。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加強黨的領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舉措就是協調推進城鄉改革,發展農村經濟,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這要求我們適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調整和改進城鄉基層黨建工作。要搞好城鄉基層黨建規劃,優化組織結構,強化對農村基層黨建的管理和服務,普遍開展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深入開展“三級聯創”、結對幫扶等形式多樣的城鄉互動黨建工作,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為城市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料、市場和勞動力,促進城鄉持續繁榮穩定。
二、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的主要措施
協調推進城鄉體制改革,健全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的體制。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的主要障礙是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要建立與統籌城鄉發展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和基層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切實加強對城鄉統籌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最大限度地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加快建立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公共財政體制和城鄉統一的稅制,完善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推進鄉鎮機構、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集體林權制度、農村金融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通過協調推進城鄉全面綜合改革,努力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提供體制支持。
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發展空間,制定城鄉一體的基層黨建規劃。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發展空間,即在更高層次上恢復和強化基層黨建工作的相互聯系與組織機能,建構城鄉基層黨建空間的聯動模式與機制。要從全局出發,做好科學合理的城鄉基層黨建規劃,通過調整城鄉基層黨建結構,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建輻射帶動力強的優勢,加大城市對農村基層黨建的支持和服務,解決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基礎設施短缺、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同時可充分利用農村基層工作環境,建立城市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為黨員干部提供鍛煉成長的空間,以此引導和調控城鄉基層黨建協調發展,形成分工明確、梯度有序、開放互通的城鄉基層黨建結構體系。
創新城鄉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努力形成城鄉一體的基層黨組織網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統籌城鄉發展的不斷推進,要求我們必須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協調推進城鄉發展的要求,在現有按地域、單位為主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嘗試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城鄉基層黨建模式。要適應企業改制后黨組織關系實行屬地管理、社區地域范圍和人口規模擴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增多等情況,按照工作目標、工作性質、工作特點基本相同的地域和行業劃分,完善在城鄉“兩新”組織、專業協會、商貿市場以及社區樓宇、產業園區和重大項目中建立黨組織的模式。同時,鞏固和發展農村“支部建在產業上”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打破行政村的建制束縛,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社聯建。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區和建筑、商貿、餐飲等行業,采取單建、聯建、掛靠等形式建立黨組織,使基層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城鄉社會的各個角落、各個方面。
優化城鄉基層黨建資源配置,推動城鄉之間基層黨建資源的共享。要按照“互動共建、平等互助、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原則,實現城鄉基層黨建之間活動場所、公共設施等資源相互開放、優化組合、優勢互補;建立城鄉一體的基層黨建信息網絡,促進黨建信息共享;完善優秀干部和大學畢業生到鄉鎮和村社工作的政策和制度,選好配強鄉鎮和村兩級班子,提拔有農村工作經驗和實績的干部,促進城鄉各類優秀人才合理流動。完善黨員領導干部、部門包聯制度和黨內互助幫扶制度,廣泛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社區、企業、農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建水平。
推動城鄉基層黨員管理和服務互動共建,構建城鄉聯動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創新城鄉基層黨員管理和服務方式,既要注重從過去單向被動式管理向雙向互動式管理轉變,又要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要按照屬地為主、原籍為輔、雙邊互動、共同負責的原則,健全城鄉雙邊管理網絡,探索建立動態反應、靈便快捷、城鄉一體的黨員干部動態管理方式和開放透明的黨員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在農民工中發展黨員工作,組織動員農民工黨員參與管理和服務,鼓勵農民工黨員亮明身份、參加活動、發揮作用;廣泛開展創建服務型城鄉基層黨組織活動,努力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黨員干部服務網絡。
- 上一篇:新形勢人才交流
- 下一篇:流動黨員創新管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