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賄賂經驗交流

時間:2022-02-24 04:05:00

導語:商業賄賂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賄賂經驗交流

治理商業賄賂是一項復雜、艱巨、長期的任務,盡管商業賄賂在一些行業和領域很普遍,但由于其隱蔽性、復雜性、加之立法局限、執法取證難等因素,破解這一社會“頑疾”依然任重道遠。今年以來,臨汾市工商局在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執法行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育、制度和監督并重,懲戒、治理與預防相結合的監管辦法,建立了案源發現、證據排查、部門協作、異地辦案、信用懲戒和教育引導的治理商業賄賂六項長效監管機制,把“治標”與“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目前共查處商業賄賂案件23件,罰沒款18萬元。

一、建立案源發現機制,提高辦案效能。臨汾市局探索走案源信息社會化之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信息資源,創新實施了案源發現機制,主要包括六條渠道:一是充分發揮治理商業賄賂投訴舉報電話和12315申訴舉報熱線、紅盾信息網站以及“一會兩站”的作用,完善12315行政執法網絡體系,廣泛動員群眾對商業賄賂行為進行舉報;二是積極鼓勵業內人員和同類經營者投訴舉報,及時發現商業賄賂線索;三是積極從紀檢、監察、檢察、公安和行業主管(監管)部門獲取案源;四是注重培育“線人”工作,安排“線人”及時獲得重大案件線索;五是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建立保護舉報人、證人獎勵制度和對泄密行為追究責任的配套制度,調動群眾舉報的積極性;六是分析新聞媒體關于商業賄賂方面的報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尋找商業賄賂的蛛絲馬跡,不斷擴大渠道,及時發現案源。同時,我們結合企業分類監管工作,加大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市場巡查和監控力度,變“被動受案”為“主動出擊”,主動發掘案源線索,今年,我市洪洞縣局先后重點對14家企業、單位進行了檢查,所查辦4件案件主要是通過主動檢查發現線索并立案查處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證據排查機制,提高辦案質量。針對現階段商業賄賂涉及諸多領域和行業,面廣量大,情況復雜的實際,市局從確定以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和政府采購及經銷領域等為治理重點,由易而難,由淺入深,找準查處商業賄賂行為的切入點,制定周密的計劃,全面收集有關證據,用證據鏈去佐證違法事實。如在查處商業零售領域的商業賄賂案件過程中,執法人員將調查的重點放在清查財務賬上,做到“六查清”。即查清“銷售明細賬”上截留利潤不入賬的款項去向;查清“銷售入賬”上銷售收入未入賬的去向;查清“銷售發票”與“銷售收入”是否相符及加價收入未入賬的去向;查清“銀行存款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是否相符及銀行存款利息未入賬的去向;查清“生產、經營成本賬”及虛增成本資金的去向;查清“收款收據”不連號的情況及在對外服務收費中使用收據和不入賬的情況,確保案件定性。今年,我市某旅行社導游李某在為游客服務時,介紹游客到一景點某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店購買商品,該經營部將實際零售價為160元的商品以1280元的價格銷售給游客張某,事后按照約定給李提成。根據群眾舉報,工商執法人員立即著手調查取證,由于此行為是私下交易,取證難度非常大,工商執法人員利用“六查清”的做法,經過多方取證,最終查結了此案。

三、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治理合力。著力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與溝通聯系,凝聚突破大案要案的強大合力。一是重點加強了橫向聯合。市局與紀檢監察、檢察、公安、審計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情況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案件督辦,信息共享、轉交移送等協作配合機制,形成治理商業賄賂的整體合力。市局與市紀檢委、監委治賄辦建立了治理商業賄賂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并出臺了《關于聯合開展治理商業賄賂的實施意見》,共同打擊經濟領域內商業賄賂活動。二是全面加強縱向督查。市局定期不定期對各縣(地、市)工商局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執法行動進展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在督促、指導各地認真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堅決糾正和防止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促進嚴格執法和公正執法。

四、建立異地辦案制度,保障執法權威。為減少執法辦案阻力,減輕辦案人員壓力,打破各種關系網、說情網,臨汾局實施了異地辦案、交叉檢查的辦法,取得了非常明顯效果。全市采取“統一步調、統一口徑、統一立案、統一標準、統一結案”的“五統一”做法,專項治理由市局統一指揮,全系統上下聯動,實施異地辦案與交叉檢查相結合,適時掛牌督辦,充分發揮垂直管理體制優勢。立案檢查一般性的案件,由跨縣市的工商機關查處;情節嚴重、案情復雜、涉及全市或跨區域的案件,由市局查處或督辦。為提高專項檢查的效率,市局還專門確定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為每個辦案組配備了1-2名專業會計師,加快了專項檢查工作進度。為了加強情況交流,市局還編印了《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簡報》,及時通報案件線索和查處典型案件情況,實現資源共享,有力推進了辦案工作的開展。

五、建立企業信用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氛圍。為從根本上治理商業賄賂,臨汾局在依法查處案件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對企業信用的震懾和懲戒作用,不斷加大了對企業的教育引導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強化信用監管,促進依法經營。一是依托經濟戶口管理制度,及時掌握了各有關部門在監管交易活動中生成的經營者實施、收受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相關信息,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企業信用基本資料和數據。二是充分應用嚴重失信黑牌企業數據庫,對存在嚴重商業賄賂行為的違法違規企業進行重點監控,加大信用懲戒力度,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三是通過對市場立體的信用狀況信息的記錄、收集、整理,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實施嚴格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和企業誠信守法的預警制、警示制和公示制,使具有良好信譽的企業充分享有誠實守信的益處和便利,使那些不守信用、有不良行為記錄者在資質審查、市場準入、銀行貸款等方面受到相應的限制,并將那些信用狀況極差、存在商業賄賂行為的經營者強制性清退出市場。

六、建立企業教育引導機制,規范企業自律。市局積極督促和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從單位、企業內部構筑有效防范商業賄賂的屏障。一是在查辦案件過程中,針對單位、企業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積極建議他們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設來規范管理,杜絕管理漏洞。二是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增強自身免疫力。三是建立企業自查自糾制度和定期回訪制度,要求醫藥、教育、建筑等重點領域和行業定期進行自查自糾,并定期向工商部門提供自查自糾報告相關資料,促進企業自律建設。全系統在案件查辦中,在查處的同時,定期到企業進行回訪,積極開展對涉案單位和相關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力求達到查處一批、規范一批,建設一片、發展一片的社會效果。